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监督客体主要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监督载体主要是批评报道。并不是所有的新闻舆论都具有否定性评价特性,只有那些具有传播价值引起舆论普遍关注的否定性事物才可能成为媒体监督的对象。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监督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舆论监督,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今日说法》等栏目,因为这些栏目很好地发挥了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那么,如何在新时期实施有效的新闻舆论监督,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呢?一、要提高舆论监督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脚步,新闻舆论监督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威力。但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仍面临着诸多困难,致使监督的力度不够到位,监督的效果不够理想。要改善这种状况,当然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而治本之法则是建立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才能深入持久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外部保障因素及其运作方式1.立法保障。制定并实施新闻法既是我国民主化和法制化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迫切的现实需要。从新闻舆论监督的角度说,法律保障是其得以顺利进行的根…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分配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利益格局调整,不同利益群体会产生一些不同意见。社会上一些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在人民群众中也会引发一些不满情绪。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让人民群众把意见和情绪释放出来,可以起到减压的作用,避免这种情绪的积淀和突然爆发。同时,舆论监督可以起到提醒、告诫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本文核心词的含义1.1舆论首先提出舆论这个概念的是法国思想家卢梭,他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道:在全世界一切民族中,决定人民爱憎取舍的决不是天性,而是舆论。在我国,舆的本义是车厢或轿子,后引申为拉车的车夫或抬轿的轿夫,泛指普通百姓。而论多指议论。虽然舆论一词被人们使用多年,但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体在广泛吸纳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各种社会不良现象的揭示,是新闻媒体力图代表民意作用于社会生活的一种外化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各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对各级权力部门实施的一种民主监督。舆  相似文献   

7.
郭萍 《新闻传播》2012,(7):165-166
新闻舆论监督不仅代表媒体的社会良知,还能够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昭示着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的进程,因此对我国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社会文明建设的意义重大,而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变迁,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发展依然困难重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制度的发展变迁、变迁中所带来的问题,指出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在我国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发展改进,思考并研究其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8.
新闻舆论自由及其限制应当肯定,新闻舆论自由作为宪法权利,具有不可置疑的重要性。提倡新闻舆论自由,对于促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反贪倡廉,克服权力拥有者所存在的腐败问题,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是,现代法治社会强调的是法律至上。  相似文献   

9.
张健 《新闻窗》2007,(5):118-119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监督客体主要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监督载体主要是批评报道。并不是所有的新闻舆论都具有否定性评价特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王林 《新闻前哨》2013,(5):81-82
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赋予媒体的权利,也是各级新闻媒体增强权威性和提高收视率的重要方法。基于目前不少地方新闻舆论监督环境不够宽松的情况,应该从哪些方面去优化舆论监督环境呢?一、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  相似文献   

11.
曲玉清 《记者摇篮》2007,(10):39-39
新闻舆论监督,是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和批评的一种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创造媒体的亲和力平台,搭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有效沟通的桥梁,推动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是当前新闻媒体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罗文 《新闻爱好者》2007,(10):22-22
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保护 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依据。作为法律赋予新闻媒体的一项职能,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依据来源于第四权理论,即新闻媒体享有监督政府、防止政府滥用权力的权利。法律赋予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利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排除政府干扰的“防御性”权利。不论这种干扰是故意报复还是有意操纵新闻报道的内容,都应予以排除。二是表意性权利。即新闻媒体有自由传达其所选择的信息和意见的权利。三是外求性权利。即能够提供新闻媒体或新闻记者一些特别的机会去获取信息和资料、能够增进新闻媒体发挥其效能的一些权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群众通过新闻舆论对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及其他工作人员,以及对社会事务实行监督的有力武器,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国家健全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效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真正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本文认为,实施有效的新闻舆论监督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舆论监督工作,各新闻媒体也越来越多的对政府和社会实施新闻监督。而在新闻工作实践中,有的舆论监督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促进问题解决,产生了良好效果;有的却如泥牛入海,悄无声息;还有的不仅没有起到  相似文献   

16.
17.
徐军 《青年记者》2007,(14):60-61
盘点荧屏,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面前:民生新闻在省、市各大媒体闪亮登场以来,以“贴近群众”为自身最大优势的最基层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县级台却离百姓越来越远了。与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创建了大批舆论监督名牌栏目相比,县级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则更是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18.
杨帆 《记者摇篮》2006,(4):27-29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律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新闻侵犯名誉权的诉讼案件出现了上升的趋势,人民群众同新闻机构打官司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这种趋势从总体上看,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公民已经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但从个别案件来看,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一是一些当事人对什么是新闻侵犯名誉权,什么是正当的舆论监督分不清楚,缺乏正确的认识;二是由于新闻法尚未出台,一些人钻法律的空子,寻找新闻单位在报道中的一些失误,通过诉讼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三是有些人想利用法律关于保护名誉权的有关规定作为…  相似文献   

19.
张文 《新闻窗》2013,(6):27-27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媒体的蓬勃兴起,新闻舆论监督的氛围日渐良好,新闻舆论监督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社会发展进程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要相比,仍有相当的距离。如何改善新闻舆论监督的生存环境,进一步使舆论监督发挥出更大的效能,是摆在新闻媒体和各级党委、政府议事日程上的一道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舆论监督深受群众欢迎,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这固然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进步的可喜现象,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那就是,怎样既实施舆论监督,又顾及到社会效果,不使媒体自身和新闻从业人员处于被动地位。这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试着就此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