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师制"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当前实践教学导师制中存在导师资源匮乏、导师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导师指导形式化、导师设置过于固定化、导师间的合作文化有待形成等问题。提高"导师制"的效果,需要确立导师工作理念,健全导师管理制度,明确导师职责,建立导师轮换制,创设导师间的合作文化。  相似文献   

2.
内涵 "双导师制"是指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为一个学生配备两个导师,在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过程中,两位导师各司其职:一个校内导师在课堂内专管教学,主要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指导等;另一个校外导师侧重学生在课堂外的能力培养,强化对学生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协调沟通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训练.这种培养模式能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一体化的管理制度,全员德育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学生成长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改变以往任课老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形成学校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育人。2009年,在学习借鉴外来经验的基础上,我校总结了以往优秀的德育方法,全员德育导师制被提出并正式启动。在实践过程中,我校逐渐将导师制定位为一种以班主任为核心、班级任课老师为成员的德育导师组,在品德、心理、学  相似文献   

4.
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导师队伍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的状况.当前,我国高校在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中普遍建立了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指导工作的双导师制.这一制度虽然在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但其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若干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分析教育硕士双导师制的内涵入手,探究了目前全日制教育硕士双导师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在"卓越计划"理念指导下,针对由校企合作工程实践基地建设、工程实践教育教学课程改革、双结构型工程实践教师要素提炼、双导师制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双导师制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构建所构成的大学生"五位一体"工程实践管理模式予以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导师的"自我意识"是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导师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重视和提升导师的"自我意识",是当前本科生导师制实行过程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静 《辽宁高职学报》2014,(1):24-25,58
目前高职报关专业单证技能培养教学模式不足主要体现在校内教师队伍职业实践能力较弱,而弥补这一不足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双导师制教学模式。报关专业单证技能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即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合作完成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构建双导师制教学模式从组建企业导师队伍、建立企业导师管理考核评价相关管理制度、确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创新实践学生单证技能的考核评价方式等入手,能切实提升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单证技能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湖南科技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为了实现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法律专业院所合作实践教学机制.以合作协议方式确定律师事务所作为合作实践教学基地,成立专门的合作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机构,建构"双导师"模式,健全实践教学动态考核机制.为保证法律专业院所合作实践教学机制稳步发展及合作共赢,需探索各种措施保证院所合作实践教学机制内容的丰富性、制度的规范性及运行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广东地区三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高校的问卷调查结果,对目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双导师制”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进一步扩大产学研合作规模、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评聘制度,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培训,创新导师管理制度等,是加快“双导师制”的推进与落实、激励校内外导师积极投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高校企业导师制是一种重要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本文主要通过企业导师的选聘方案、工作职责、运营管理制度探讨了这种模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同时分析了高校企业导师制在大学生职业意识启发、职业道德与素养培养、职业规划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本科校内双导师制实施中存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之间沟通不顺畅、校企合作双导师制培养实践技能单一、企业导师受学生重视度不够等问题。建立校内创新设计指导教师和校内实训加工指导教师的双导师制培养体系、平台建设和双导师制运行机制,以研究小组为单位—问题为导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将企业案例式教学、课赛一体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使课程设置更加实用化,经过长时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整,形成了应用型本科校内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学生成长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制度。本文通过一个个案介绍了这一教育模式的做法及效果。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能有效地预防和矫治学生心理问题和行为,促成学生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最终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开辟了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但在实践中"双导师制"却存在着培养理念由"知识本位"偏向"就业本位"的错误;个性化、生活化的"双导师制"与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不协调;导师力量薄弱,受益学生少,制度红利不突出;导师动力不强,师生之间及导师之间交流不够;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教学理念由"知识本位"和"职业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建立健全"双导师制"管理制度;加强"双导师制"导师队伍建设;建构导师小组,加强相互联系形成指导合力;增强学生的师范"专业情意",提高其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4.
导师制的提出由来已久,如何将导师制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融合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当前导师制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理念、社会实践、师资力量、管理制度等方面还有诸多不足。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包括:提升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创新,加快专业化导师队伍建设以及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双导师制具有教育方向混合性、教育主体双元性、教育目标共同性三重特征。长期以来,高职教育双导师制发展存在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选拔评价标准未成形、职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双导师权益难以保障、双导师协同机制不健全等困境。要破解这些困境,需在激发动力方面,构建校企互惠共赢机制;在优化标准方面,建立科学选拔评价标准;在提质培优方面,畅通双导师培养路径;在完善机制方面,健全双导师教学保障机制;在强化沟通方面,弥补双导师合作短板。  相似文献   

16.
实验教学是病理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病理生理学的"项目一导师制"实验教学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实践的能力;通过"项目一导师制"实验教学过程中认真操作、仔细观测,培养良好的科学作风,纵横联系所学课程:加深了基础、临床各学科间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相似文献   

17.
开展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教育模式改革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中之重,是我国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长春工程学院构建了"主导师、课程导师、企业导师"的"三位一体"本科生导师制教育模式.通过实施效果来看,在学习成绩的指导效果、专业认知的引导效果、"双创"教育的辅助效果三个方面较为显著,并通过回归分析成绩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科学验证了"三位一体"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过程中的成效,可以为地方高校开展面向新工科的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选取美国纽约州某大学附属幼儿园为个案,了解导师制在美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中的应用状况及影响。通过对两名导师及其分别指导的两名实习生的观察与访谈,本研究发现在应用过程上,导师制体现为导师"指导教育实习——引领教学反思并形成问题——指导问题解决——鼓励再实践"的循环过程,旨在促进职前教师的反思性实践,其中问题解决是核心部分,但这一机制存在职前教师探究不足的问题;从其影响来看,导师制对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两位导师之间的合作还有待提高。在我国实行幼儿园导师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要注意强化教师探究与教师合作,并加强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本科生教育进一步普及化,其教育目的更加侧重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对2013级学分制下的本科生教育进行全程导师制的探索和试点。在健全本科生导师制体系的前提下,对全程导师制从定位到创新培养模式,探索导师与辅导员、班主任双重模式、导师与科研团队互补模式和导师与企业导师交叉模式的"三位一体"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以期提升本科生教育教学与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实践环节是会计本科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建立"双导师制"是会计本科专业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提升"双导师制"下会计本科专业高校导师实践能力是影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通过培养"双师型"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从事科研等途径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