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在勾勒徐志摩与林徽因情历程轨迹的同时,对其关系及其性质作了新的审视,认为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恋根源于一种“蝶恋花情结”,并且带着“偶然”的成分;年方十六的林徽因在英国与徐志摩相处时尚未恋爱,虽说后来曾因恻隐之心而动过一丝情,但总是出于现实的无奈和伦理观念的局限,始终没有答接受徐志摩的爱情;他俩在相互理解、尊重和宿命中保持着特殊的情谊,彼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2.
3.
林徽因一生共写了七首诗,其中《那一晚》、《仍然》、《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是为徐志摩作“组诗”;《别丢掉》、《雨后天》、《忆》则是为金岳霖写的情诗。这些诗是诗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而非虚构的意象对象。  相似文献   

4.
彭艳 《考试周刊》2014,(40):18-18
本文首先从诗歌艺术的角度,对《再别康桥》中的音乐美和建筑美进行了介绍,其次从情感的角度指出了该诗实际上是一首"初恋失败的咏叹调",诗人通过意境描述和意象的运用,通过意象和修辞手法巧妙表达了初恋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区仲桃专著《论林徽因》所论述的三个问题:林徽因与徐志摩的关系、林徽因是"中国的曼殊斐儿吗"、林徽因是否属于新月派诗人,阐释《论林徽因》以大量详实的材料、加以学理分析,得出的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感情纠葛、林徽因与曼殊斐儿的不同、林徽因不属于新月派诗人等观点,认为《论林徽因》观点新颖,立论客观,是研究林徽因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6.
诗人徐志摩一生为情所困。原配张幼仪,七年后与之离异;苦恋林徽因,无果;再婚妻子陆小曼,终不得善终;和凌叔华之间的那段情缘,至今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7.
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风流才子,被称为“中国的雪莱”;他是那个时代很多女人的梦中情人,浪漫多情,风度翩翩。在他匆忙的36年生命里,他爱过一些女人,拥有不凡才情与容貌的林徽因,小说家凌淑华,一代名媛陆小曼。他的名字叫徐志摩。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是当代文坛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其一生虽然短暂,却充满着传奇的色彩和诗情画意的绮丽。其人浪漫自由,率性磊落、才华横溢,其诗惊世骇俗、缠绵清雅、美妙轻柔,这些特质构筑了其人其诗独特的灵性和华美的气质。在此,我们便通过对这些特质的浅析,来深层理解徐志摩和他的诗。  相似文献   

9.
如何分析徐志摩于情爱生活中的态度,以及由此引出相关的梁启超态度、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感情问题,苗雪原先生提出一连串新的见解。这些见解,证据不够充分,分析明显偏颇,均难以服人。其一,徐志摩对待情爱生活,无论是热恋林徽因,抑或与陆小曼成婚,都表现了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追求个人幸福问题上的热烈和执着,丝毫不见苗所言的懦怯、退缩的情绪。其二,梁启超虽然并不赞成徐志摩与林徽因恋爱成婚,但是也并未如苗所言,怀有私心,老谋深算,竭力从中阻挠。其三,梁思成与林徽因感情甚笃,同样不是如苗所言,多有感情裂痕,至少在徐志摩生前,从未移情他人。苗,所据材料或以讹传讹,或片面阐述,反映了当前学术界不良的浮燥学风。  相似文献   

10.
林徽因富于人格魅力,她为中国建筑事业艰辛劳作,为保护古建筑贡献卓。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尤见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操。她的学才华表现于各类学体裁。学术界过多强调徐志摩对她诗作影响,忽略女诗人在不少诗篇里关心下层人民的情怀,显然有失偏颇。林徽因小说虽少,却更多地反映了她的人精神。作品融中外技巧于一炉,虽洋犹土,篇篇精品,成为“京派灵魂”。她的散显示出作的个性,一些书信,乃至建筑章,均可视作美。她只有一个未完成的剧本,赢得朱光潜称道,在当时剧坛上,它“是闷热天气中一剂清凉散”。作家、建筑学家的林徽因,多才多艺,某种程度秉承着欧洲艺复兴时期巨匠的遗风。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热情奔放、灵感涌动、充满浪漫和幻想,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新月派的主要成员。徐志摩的爱情诗艺术形象鲜明,意境深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腾挪自如;表现手法自由灵活,变幻无穷。徐志摩十分注重诗歌的音乐性和排列美,重视诗歌的语言形式给人带来的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审美感受。然而最能体现徐志摩风格之妙的,还在于他爱情诗中蕴藉的爱、感伤的美、飞动的灵感、飘逸的柔情及其对生命的哲思和中西融汇的诗艺。  相似文献   

12.
徐志摩研究的回顾,主要是回眸解放前;前瞻则侧重谈及徐氏及其作品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林徽因的诗中萦绕着一种虚无情绪,这种现象在当时的新月诗人中并不多见。林徽因诗中的虚无情绪常常与诗人对大自然的体验相互融合,在优美的自然景象中发现死亡、“无常”。这种情绪与诗人自身的身世、病痛以及对古代建筑的研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李陆史是韩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他十分欣赏现代新诗创作的代表人物徐志摩的诗歌,并予以高度评价。他认为徐志摩的诗歌近乎完美,所以他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竭力模仿徐志摩的诗歌创作风格,追求词藻的华丽和形式的完美,而在内容上,克服了徐志摩诗歌的局限性,促进了韩国现代诗歌的创作。文章通过比较研究李陆史与徐志摩的诗歌,探讨了汉文化对韩国诗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文化的渗透使得徐志摩的爱情诗在中世纪骑士精神的熏陶下,流溢出骑士的冒险精神和浪漫情怀;西方绅士文化在他的诗中表现为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趋向于选择高贵典雅的意象。  相似文献   

16.
徐志摩的作家人生,正如他所自况的是“呕血”的鸟,他创作中的“痛苦”与“快乐”都是对于人文主义的抒写:痛苦地坚守人文主义,快乐地追求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7.
徐志摩的诗歌成就是建立在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继承和以对外国诗歌,特别是英美诗歌的吸收、借鉴的基础上的,这种继承和借鉴贯穿于他整个创作的过程。英美诗歌和象征派诗歌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尤其对他早期创作影响更为明显。华兹华斯等诗人对徐志摩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林徽因诗歌受新月诗派的影响,讲究形式的匀整和谐。同时,在诗形方面又有着自己的风格,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三行诗节到十二行诗节在她的诗中都有运用,各种韵式变化使诗歌显得自然流畅。林徽因十分注意诗的节奏,在诗形的建构中,通过字数与句式的变化,求得动态上的平衡。林徽因的诗歌具有妖娆多姿的建筑美,达到诗形与情感的有机结合。诗行的建筑美是其诗形的重要特色。林徽因对新诗诗形的开拓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有关徐志摩的传记作品,已有数十种之多。这些传记在描述徐志摩一生的浪漫经历与文学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与事实不符或表述不当的问题。“志摩”一名用于何时?张君劢与张公权,到底是谁“发掘”了徐志摩?是否徐志摩送张幼仪去德国求学?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离婚是否因为林徽因?是胡适主持了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礼吗?文章就这些问题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辨正,以期对徐志摩研究、对徐志摩传记的创作提供参考与确证。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1931年飞机失事后,为了纪念徐志摩,《新月》月刊第四卷第一期出了“志摩纪念号”,其具体出版日期不详。相关资料关于其出版日期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通过查阅《新月》第四卷第一期刊登文章的写作日期、其他文献资料对《新月》第四卷第一期文章转载的记录以及《新月》第四卷第二期至终刊的出版日期,认为《新月》第四卷第一期“志摩纪念号”出版日期为1932年8月1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