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平在世纪之交创作了一系列关注现实、关心老百姓心声的反腐小说。这些反腐小说揭示了方方面面的腐败问题。张平敢为人民先声的勇气,使他的创作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果。而作家对腐败问题的思考,对正确认识反腐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反腐文学的创作中,湖南作家王跃文和山西作家张平的作品虽风格各异却影响深远,前者以揭示官场中诸关系、规则见长,而后者重在歌颂正气、为民代言。文章通过比较《国家干部》(张平)和《国画》(王跃文)来探析二位作家在反映现实生活、挖掘腐败根源等方面的异同,认为:无论是被称为"官场小说"的《国画》,还是被称为"反腐小说"的《国家干部》,它们都立足于现实,及时反映现实问题,对现实进行了有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为信念写作     
常晶 《上海教育》2006,(2A):68-69
最近几年,反腐题材艺作品大量涌现,蔚为壮观。影晌较大的有张平的《抉择》,陆天明的《大雪无痕》,周梅森的《中国制造》,侯钰鑫的《好爹好娘》,毕四海的《财富与人性》,刘平的反腐系列《廉署档案》《走私档案》《内部档案》,张成功的“黑色三部曲”《黑冰》《黑洞》《黑雾》,陈心豪的《红色康乃馨》《蓝色马2帝莲》等。这些艺作品中有的先有小说,后改编成电视剧、电影,有的先播出电视连续剧,后改编成同名小说,它们都激起了巨大的社会反晌。;反腐题材艺作品的勃兴有着深刻的时代和社会原因。上述作品大胆暴露生活中的黑暗和丑恶,猛烈抨击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其根本目的在于为普通老百姓的疾苦呐喊。要为老百姓写作,替老百姓说话,对瘸败现象就不能仅仅停留于暴露描摹上,而应鞭挞腐败,并对此作深层的、理性的思考。对此,“档案”三部书作的思考与忧虑更为鲜明:“腐败主要发生在经济活动领域,但最后危害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上,腐败正在毁灭一个民族的性格、品格和灵魂。反腐斗争的胜败,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编按]  相似文献   

4.
重新审视张平以《抉择》为代表的反腐力作所引起的反响,从创作动机、创作主旨以及现实主义艺术方法等多个角度,结合张平的几部立足现实的反腐小说对其创作进行整体检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张平的反腐小说作品,其根本属性当属政论性的文学作品,《抉择》当属最为典范之作。张平以作家的良知和责任感,直面现实,为千千万万老百姓代言,通过书写故事,表达英雄主题,契合了中国百姓的传统文化心理;张平文学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几部反腐力作表现了对改革和反腐的颂扬,对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大胆地揭露,且将二者很好结合;运用朴拙手法,彰显独特的审美价值存在,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受到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抉择》是当代作家张平的反腐力作,小说通过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牺牲亲情坚决反腐的"清官"形象。小说主人公李高成在反腐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既来自于自我符号内部的各种身份冲突,又来自于与其他人物符号之间的"能力元语言"冲突,还来自于克服标出项劣势及标出性翻转的艰难。  相似文献   

6.
傅敢泽 《初中生》2002,(21):52-54
在以反腐为题材的微型小说艺苑中,《烈女》堪称是绚烂的一枝。作者在短短的篇幅里,尺水兴波,以荒诞的手法,曲折多变的笔法,生动凝炼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苏燕这个疾恶如仇、刚正不阿的反腐英雄的“烈女”形象,抒发了一腔对腐败行为深恶痛绝的强烈感情,并警醒世人:同仇敌忾,惩治腐败,不必等到付出血的代价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张平小说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它的强烈的关注现实的情怀、实实在在的生活的“含金量”和近距离的“纪实品格”。其《法撼汾西》、《天网》、《孤儿泪》、《抉择》、《十面埋伏》、《对面的女孩》都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都有大量的现实素材做基础。张平的小说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问题小说”,它不仅仅限于提出问题,而是要积极地干预现实,尤其重视对社会正面力量的褒扬和歌颂,充满了正面的激情,散射出积极的理想主义光彩。张平小说其实正代表着一种文学传统:为人民代言,为老百姓鼓呼。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优秀的、源远流长的写作传统,如儒家的“文以载道”论,以《诗经》为开端的现实主义传统,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三吏、三别”,自居易的“惟歌生民病”,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赵树理的全心全意为农民写作、甘当“文摊作家”,当然,还有毛泽东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和我们党后来的一系列类似的文艺政策等等。张平的小说创作正是这一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它的出现、成功,无疑是对文学领域那种远离“大众生活”的私人化倾向的有力针砭和拨正。代言传统小说,过去曾经步入公式化、概念化和庸俗政治化的歧途,而张平却未落窠臼,他的小说写作已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如自觉地融进了较多的自我、自主意识,把纪实再现同积极的理想观照较好地统一了起来,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张平的小说写作为文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向性启示和参照,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价值启示和参照。  相似文献   

8.
张平是一个现实主义意识很强的作家。他的反腐小说充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浓厚的"清官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者的清官意识由小说中的清官形象来张扬;二是作者的清官意识既有传统人治的色彩,又有现代法律的特色;三是作者的清官意识体现了对广大群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9.
一个时期以来,腐败成为全国人民深恶痛绝的一种社会现象,一批关注现实政治、抨击腐败、揭露黑暗、激浊扬清、弘扬正义的反腐作品应运而生。反腐小说以其强烈的批判性、揭露性、正义性和故事性,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对反腐小说,文艺界褒贬不一,如何看待这一历史转型期特有的文化现象,客观公正地评价反腐小说,是当代文学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移植与重构:《红字》中的《圣经》原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深受《圣经》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基督教文化色彩。霍桑在《红字》的创作中巧妙地移植和重构了《圣经》中的原型,使小说的人物形象与《圣经》原型形成了强烈的互文性,也因此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超越时代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1.
张平的创作一再引起强烈的反响,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张平现象”的成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张平的作品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张平的作品满足了读者的渴望;张平是一位自觉自愿为老百姓写作的作家;张平的作品表现了强烈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过程》是方方反映公安题材的小说近作。由于着力于思想提升,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和偶然巧合来组连情节,作品超越题材本身,上升到了较高的思想层次,具有较强的思想张力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小说《井》的象征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海霞 《文教资料》2007,(27):25-27
伊丽莎白.乔利是当代澳大利亚和世界文坛上享有盛誉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令广大读者着迷。《井》是她小说中重要的一部,并被拍成电影。小说运用诸多象征,如人名象征、事物象征等意象,来揭示人物及作者隐秘的情感,赋予小说语言巨大的艺术力量,使作品超越题材本身的意义而指向辽远深邃的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14.
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的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69年在《青春》杂志发表后,在其本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获得了国家多项奖金。这部作品的诞生,不仅对当时的军旅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后来的苏联军事题材文学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我国军事题材文学的创作,应该说也有瞩目的成就,其中徐怀中的小说《西线轶  相似文献   

15.
比较赵树理和张平,从文学观上看,他们都是自觉地要做公众的代言人。从作品所反映的题材看,赵树理仅限于农村和农民;而张平却广泛得多,既有农村和农民(《天网》),也有工厂和工人(《抉择》),还有公安干警(《十面埋伏》)、学生(《对面的女孩》)等。从揭示社会矛盾方面看,张平要比赵树理更深刻和更尖锐一些。从人物刻画上看,赵树理的功力显然比张平要厚重,他笔下的许多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能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而张平作品中的人物,还有简单化、平面化、理念化之痕。从故事设置和叙述方式上看,赵树理特别重视故事的吸引力,很少用心理描写和理性分析,追求的是让读者一口气读下去的效果;而张平则恰恰相反,经常使用大段的心理描写和理性分析,要把自己的爱憎情感鲜明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叙述方式对于深化主题是很有作用的,但同时却冲淡了作品的艺术性。赵树理和张平选择做公众代言人的文学道路,虽然走得比较艰难,但他们都不后悔,也不退却,这是非常可贵的。在转型时期的当今中国社会,仍然需要赵树理和张平式的作家.  相似文献   

16.
以反腐和官场为题材的小说,在热闹了几年之后,其影响力日渐减弱,似乎再难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兴趣。这是因为,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和从纪实的新闻媒体上所见到或听到的,远比作家们创作的小说要丰富得多和深刻得多。因此,当喻建设把他历二十年心血完成的长篇小说《月光县有太阳》送给我并诚恳地要我“雅正”的时候,我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来阅读这部作品的。出人意料的是,在津津有味地读完这部小说之后,我禁不住要说,这部小说是值得一读的,这部小说具有扣人心弦、发人深省的艺术魅力。小说的主人公常小刚,毕业于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大学期间…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运用其“冰山理论”的创作原则 ,处理人与自然斗争的这一重大题材 ,赋予这一题材以丰富的象征意义 ,使小说表现出的主题远远超出题材本身的内涵 ,表现了更广大的思想空间。小说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精湛的写作技巧、生动的描写 ,把无限的意蕴寓于有限的表象形式中 ,使作品充满着对有限的超越 ,对无限的神往。主要分析并探讨这部小说及象征意义及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8.
《剪灯新话》是联结唐传奇和《聊斋志异》的一座桥梁,是一部开明代文言小说先河的作品。作者在创作该小说集的过程中,特别是其中的婚恋题材小说,有意识的吸收了宋代话本小说的营养。可以从爱情观、情欲观、故事情节三个方面阐述《剪灯新话》中婚恋题材的话本小说因素。  相似文献   

19.
青年作家张平创作的《抉择》之所以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其主要原因不只是小说中所描写的令人魂魄颤栗的事实,更主要的是作家为老百姓立言的艺术追求,是作家所具有的强烈的现实性和人民性的创作思想,是作家对人民的命运、进而对党和国家的命运的深深忧患,以及融化于作品人物身上的作家内心的正义、道德与良知.  相似文献   

20.
清代初、中期通俗小说中,除《七峰遗编》《海角遗编》《铁冠图分龙会》直接描写明遗民与满清统治对抗情节,而带有突出疏离意识的作品外,还有许多作品是通过小说作者的创作动机、小说题材的选择倾向以及小说人物的塑造与具体情节描写等方面或间接或曲折地体现出此种意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题材选取上侧重明代故事的倾向与严肃的写作态度;二是赞扬高蹈出世的倾向;三是炫耀才学的倾向;四是大凡描写本朝人物故实就带有批判的倾向,而在道德要求上又不自觉地降低对作品主要人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