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从皇帝沦为阶下囚,李煜有着一般人难以体会的哀伤与孤独。在这首《相见欢》中,他就真切地写出了这种感受。词的开头就是“无言独上西楼”,既已“无言”,且又“独上”,词人的悲伤寂寥之情可见一斑,况且,说了又何用?又有谁能够理解他呢?辗转之间,愁情满怀。正如俞平伯在《读词偶得》中说:“六字之中,已摄尽凄婉之神。”然而登楼之后,残月如钩。俗话说,月圆两相依,月缺人离散。此时的李煜国破家亡,如雨中浮萍,风中飘絮,这样的残月又怎能不让他黯…  相似文献   

2.
杨建飞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3):26-28,44
南唐后主李煜,在他流传下来的30多首词中,多数为言愁写恨之作。这些词真实地表现了作为特定人物李煜心灵活动的历史,真率地表达了一个经历沧桑巨变、沦为囚徒的帝王的悲哀和悔恨。在这些词中,李煜的愁情恨绪时而变作春江流水,时而又化为大地春草。这些丰富、真实而又生动的形象,表现了李煜具有将抽象的愁恨形之于具体的形象的非凡才能。在汴梁,李煜只能在睡梦中重新回到以往如梦的生活中去。所以,他亡国入宋后的词,几乎每一首都写了梦。  相似文献   

3.
愁是历来文学家说不完道不尽的一个主题。古诗词中言愁名篇更是数不胜数 ,诗人们将抽象、模糊的愁写得形象、具体、生动、可感 ,仿佛有了长宽 ,有了重量 ,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艺术供鉴。试比照分析一下李煜、秦观、李清照的三首词。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言愁的名篇 ,很有普遍意义。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春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花秋月”人多以为美好 ,可是过着囚徒般生活的李煜 ,见了反而心烦 ,他劈头问苍天 ,年年花开 ,月月月圆 ,要…  相似文献   

4.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己矣!”,“自古多情伤离别”,“有别必怨,有怨必盈”,因此,离情别绪成为文人歌咏的常见题材。婉约词含蓄蕴藉,词中善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一、以水喻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以万古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水来比喻一腔愁恨,李煜的亡国之伤痛,失国之愁恨,是如此深重,江水不竭,愁亦不绝。化无形之情为可见之物,形象鲜明生动,意境壮阔远大,乃成千古绝唱。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以春水迢迢写行者之愁,驻马回首,路愈远愈深…  相似文献   

5.
花明月暗笼轻雾——李煜的一首爱情词在封建社会里,绝大多数皇帝的后宫生活是荒淫糜烂的。我们看南朝帝王的“宫体诗”,就有很多色情香艳的描写。南唐末代小皇帝李煜也写艳情,但却写得别具风格,留下很多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绮词丽句。他的《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写一个少女的偷情活动,真是写得栩栩如生。花明月暗笼轻雾, 今宵好向郎边去! 划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  相似文献   

6.
程琴 《现代语文》2010,(6):39-40
"国家不幸诗家幸",南唐末代皇帝李煜亡国被俘,短暂的一生写出了许多传世佳作。李煜词扭转了一代词风,开宋词先河。李词中写愁的句子感人尤深,千古流传,本文即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李煜词中"愁"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7.
师:(播放音乐“月夜”,用舒缓的优美的语调导入)同学们,在诗词的海洋里,唐宋诗词犹如一株株璀璨的珊瑚,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今天我们就一起撷取最亮丽的两颗来共同欣赏。它便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两首词,一首是他的《虞美人》,另一首是他的《浪淘沙》。(教师板书课题)师:以前我们欣赏过他的哪些作品?生:《相见欢》师:能不能齐背一下?(生有感情地齐背)师:谁来介绍一下李煜?生(郑杰):李煜,字重光,南唐后主李璟第六子。生(苏鹏):李煜是一名亡国之君。他以写词为长。他的词前期以写宫廷的享乐生活为主,后期过着软禁生活,以抒亡国之情为主。生(苏哲):…  相似文献   

8.
相见欢,词牌名,又作“乌夜啼”。本首词抒发了词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全词深切凄婉,把难以言状的“离愁”写得形象生动,道出一种非常深刻的人生感受,是词人李煜降宋后所作。  相似文献   

9.
【学习内容】人教版八下课外古诗词第8首【教学设想】《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李煜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写于李煜被俘之后,昔日的皇帝如今已沦为亡国之君、阶下之囚,亡国之音哀以思,这哀之痛与思之切都深沉  相似文献   

10.
《词七首》     
一、课文悟读《虞美人》李煜罹难的直接原因,除了宋太宗的胸襟狭窄以外,还有更深的原因,即词本身引起了宋太宗对李煜的忌恨。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美好的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宗的眼中不是含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雨霖铃》这首词基调低沉,作者心情也十分压抑,“离情”线索贯穿全篇:(时间)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写“离情”。(空间)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执…  相似文献   

11.
李煜是我国五代时期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世称李后主.公元975年,宋兵攻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俘至汴京,过了两年多以泪洗面的生活.据陆游《避暑漫钞》记载:宋太宗赵光义听李煜生日在赐第作乐,写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词句,十分恼火,派人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因此,有人将《虞美人》称为李煜的绝命词. 作者在这首词中用贴切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中作者用一个明喻将无形的抽象的愁情物体化,把看不见的愁情写成像"一江春水"一样深、一样宽广、一样沉重,而且用向"东流水"三个字将愁情写成像江水滔滔不断地向东奔流一样,绵绵不绝,永无尽期.  相似文献   

12.
李煜是我国古代词坛的名家,其写“愁”情之词极富艺术感染力,本对李煜“愁”情词的内容及艺术手法,审美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约女儿六七岁的时候,正值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武则天》。刚播了第一集,女儿大惑不解地问我“女人怎么能当皇帝。”我试着说“是极少的现象。”不一会儿,女儿又问“女人为什么能当皇帝?”我有点不耐烦了,答道:“女人为什么不能当皇帝,这不是写女人当皇帝的电视剧吗。”又过了  相似文献   

14.
李煜原名从嘉,即位时更名煜,字重光。为南唐之后主,后世称为“李后主”。一生中写了大量的诗词,今留存下的词作大约三十余首。他为君之政不足与道,但他的词作却为后人所重视,并得到极高的评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现代学者普遍认为李煜为宋初婉约词开山,在中国词史上有杰出的成就。李煜因为其政治上的失败,由一个南唐小皇帝而沦为北宋的阶下囚,导致他的词作更多表现的是国破家亡之情感,传达凄凉孤寂之悲音。《望江南》便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首。  相似文献   

15.
李康君 《教师》2010,(17):123-123
《虞美人》这首词,写在李煜亡国被俘后,抒发了他被囚禁于汴京时的“故国之思”。其中既有他为失去荣华富贵而流溢的哀叹,也有他因纵情声色以至山河破碎、羁押他乡的悔恨,情调忧伤、消沉。在作品赏析过程中,了解李煜懦弱的性情特点,对把握作品中的抒情意象和主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尽尝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这首词看似单纯,内容却耐人寻味,写愁说恨构思巧妙,独辟蹊径,技艺高超。吟完全词,自可感到,词的上阕起句就不同一般。明明要写忧国家忧民族的深愁,起笔却就是不提愁,说“不识愁”。辛弃疾真的“不识愁”吗?这不可能。在辛弃疾出生前的十三年,中原沦于金人统治,他的家乡也被占领。他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国难当头,面对国土沦陷,山河破碎,哀鸿遍野的情况他不会无动一衷。他不是“不识愁”,而是对深仇大恨理解还不够深刻,人生的经…  相似文献   

17.
说“愁”     
常有人写些离愁别绪的文章,大人们也常用“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来评论那些涉世未深的少年,认为他们的文章只不过是矫揉造作罢了,难道“愁”真的只是大人们的“专利”吗?人生是一条崎岖不平的路,路上有太多的交叉口,我想我们现在应该是处在人生的某个十字路口,谁不曾流泪,谁不曾忧郁,谁不曾点错了方向?而我们正面对着,难道不会产生无奈与忧愁吗?试问谁又敢说我永远能正确地把握人生的方向,使自己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呢?虽然成功与失败往往只是一步之遥,但它们的差别实在太大,有谁愿意去尝试失败呢?所以我们有了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8.
北宋词人贺铸填有《青玉案》词。词中云:“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写了他在江南梅雨季节里,过着孤独生活的愁闷心情。诗人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连用三个比喻,喻出了“愁”之多、“愁”之深。这种用景色来比喻愁情的写法,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而似乎可以捉摸,贺铸也因这首词妙不可言而被后人誉为“贺梅子”。北宋词人张先,其词多写士大夫诗酒生活和男女爱情。他的词善于描绘一种朦胧美,又特别以描写“影”而著称。他曾有三个写“影”的佳句最为著名:《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归朝歌》:“娇柔懒起,帘压卷花…  相似文献   

19.
开设“宋词鉴赏”课,心灵浸润在一片“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意境中.宋代词人用生花妙笔,浸蘸着心中的万千愁绪,或赋情于景或寓情于事,将一个忧伤却又难以捉摸的“愁”字写得异彩纷呈、摇曳多姿.宋词中以奇思巧喻描绘愁绪的精言妙语比比皆是,现择例类析.一、愁绪如“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之多,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愁思之长,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穷无尽.作者借用“一江春水”把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的恨表达得富有深度和力度.又如秦观《江城子》:“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相似文献   

20.
浪淘沙     
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其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