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敬忠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25(5):72-74
晚年周扬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巨大勇气,研究和探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学术体系: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左”倾文艺思潮;弘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对“异化”理论作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扬弃;并对当时重大文艺政策和方针从宏观方面作了许多富有远见卓识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周扬为了革命而参加了中国左联,主张文艺的功能是一种宣传.其文艺功能观的理论来源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再现生活、说明生活、判断生活的文艺思想.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他把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视为革命文艺的根本方向,认为文艺应当起到宣传、鼓动、教育群众的作用.周扬后期,特别是新时期,开始重视文艺的批判功能,并从文艺的审美特征出发,强调文艺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文艺应当强化其文化娱乐、审美欣赏的功能,优秀的文艺作品应当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4.
5.
胡风与周扬有关典型理论的论争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典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典型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6.
乔晓静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9):118-120
周扬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很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无论是作为政治家还是文学家,周扬都与中国共产党有着特殊的关系。周扬文艺理论体系真正的形成应该是在四十年代,延安《解放日报》在其文艺理论体系的建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章竟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21(1):82-87
《百年潮》1998年第 2期刊登的《周扬谈三十年代鲁迅和文艺问题》一文 ,披露了周扬 1983年 12月 2 6日在一个学术座谈的谈话 ,主题是评价鲁迅 ,实际上也包括了毛泽东。贯穿整个“评价”的中心思想、基本观点 ,是称天才。周扬的天才论严重悖离历史唯物主义 ,陷入了庸俗社会学的误区。其一是鲁迅、毛泽东及众多杰出人物都反对称天才 ;其二是肯定鲁迅是天才的论据难以使人信服 ;其三是强调“先知先觉”,理论上欠妥当 ,实践上很有害 ;其四是天才是个假象概念 ,无法作科学解释 ,马克思主义者以慎用为宜。 相似文献
8.
刘永明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53-57
1933年前后我国左翼文艺界摆脱庸俗社会学的影响,逐渐接受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总结本土化现实主义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形成中国化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并诞生了第一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其中冯雪峰、周扬、胡风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发展理路和传统。 相似文献
9.
胡志明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22(5):25-29
周扬建国前的文学批评理论是自成体系的,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积极推崇文艺斗争是周扬建国前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周扬建国前的文学批评实践则是作为政治家的社会政治批评与作为文艺家的审美鉴赏式批评的矛盾统一。对周扬建国前的文学批评的研究和阐释,可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孙书文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31(6)
<读书>杂志,在当下人文知识分子群中有着重要影响.发表于<读书>杂志不同时期的<摇荡的秋千>(李辉)、<周扬的目光>(王蒙)等一系列文章构成一个独特的周扬研究历史.<读书>中的周扬不是一个理论家的周扬,而是作为一个人的周扬,一个政治化的知识分子,一个不能脱离知识分子的许多特质,而又陷入了政治漩涡的文人.周扬的"悲剧",周扬的性格,与胡乔木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读书>中,他们两个常常并提,互证着对方.晚年的周扬,以一个忏悔的形象;但他的忏悔,也遭遇到了非议.作者们写周扬,同时也是在写自己,如王蒙与李辉,便在写周扬中显出各自不同.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论知识分子问题及其重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明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5(2):101-104
周恩来对我国知识分子的性质、地位、作用、改造和成长道路等都做过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他所做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三个重要报告,是我们党对知识分子正确政策的三个里程碑,奠定了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基础,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确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今天,学习、研究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和思想,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刘志中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1):104-106
周志孝提出马克思没有把艺术作品归属于意识形态,艺术作品只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并由此反对艺术的意识形态性。本文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在讨论艺术的本性问题时应区分“艺术”与“艺术作品”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应该追问艺术的本质而不是艺术作品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王建军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9(5):7-9
文章对1945-1949年毛泽东“民主联合政府”思想的变化作了简要探析,并将之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本质作了比较,认为“民主联合政府”的提出是具有策略意义的战略主张,而在建国前夕,其理论和实践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朱凤林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3):310-312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周恩来在医疗卫生事业上倾注了不少心血。他强调城乡共同发展,重视预防疾病,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卫生建设,中西医结合发展,这些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医疗卫生建设思想,为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钟国安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8(3):53-56
民主与民本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两者容易产生混淆。本文分别从如何看待“人”、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三方面对其比较分析,认为民主与民本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产生的社会作用不同,是中西政治思想两条不同进路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17.
18.
周恩来“三个建设”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频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1):30-34
周恩来较早地提出了在经济、政治和精神三个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其理论内涵极为丰富,系统地蕴含了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原则和方针,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葛兰西是工人自治的倡导者之一,他把工厂委员会看作无产阶级政权的组织形式,并在早期的一些政论文章中阐述了其代表的产生、职权范围及与工会、社会党的关系.葛兰西的工厂委员会思想产生自工人群众的斗争实践,借鉴了俄国革命的有益经验,故此有着不少合理之处.但是,其理论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如受到了工团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不良影响,且缺乏对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的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20.
唐小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4):45-49
周作人“人的文学”中的“人”不主要指“个人”,而是指“人类”,因而他的“人的文学”不是“个人本位主义”的文学,而是“人间本位主义”的文学;他的“平民文学”中的“平民”也不是“民粹主义”意义上的“平民”。而是泛指“人类”,因而“平民文学”不是有关底层民众的文学,而是关于人类的文学。由此,普世诗学构成周作人早期文论的基本质态,而不是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所谓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文学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