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虚假陈述泛滥的我国司法审判实践中,当事人真实陈述义务的确立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该义务的确立,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要对虚假陈述的认定依据和程序事项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将诚实信用原则纳入法律明文规定中,在此背景之下,以司法解释的方式对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进行细化规定,将当事人的真实陈述囊括其中,并以法律解释的方法在现有法条中为虚假陈述行为的惩罚寻找法律依据,从而建立起现行法内部自洽的当事人真实陈述义务的方式行之有效且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法中是否应当规定当事人真实陈述义务,各国学者们争论由来已久。当事人真实陈述义务作为一项法律义务的正当性依据问题应当是争论的关键,本文在对当事人真实陈述义务进行一般考察的基础上,集中论证了当事人真实陈述义务的正当性依据所在,以期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事人的真实陈述义务具有双面性,它既是对当事人的义务,也是对国家的义务,但是当事人的真实陈述义务具有明显的私法性质,因此违反真实陈述义务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应以私法上的责任为主。真实陈述义务对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影响涉及到当事人否认、不知、自认、沉默及举证责任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诉讼法一方面规定被追诉者有如实陈述义务.另一方面又规定禁止司法工作人员采取非法手段获取口供。这二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强调被追诉者的如实陈述义务,就很难避免审讯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反之.禁止以非法手段获取口供就难以确保被追诉者如实陈述。  相似文献   

5.
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就有关案件的事实情况向法院所作出的陈述。对于当事人陈述的证据定位问题,证据法理论中始终未能科学地加以阐释。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中始终将当事人陈述作为一种单独的证据形式加以规定,这一传统型立法模式不但影响了我们对这一制度内涵、功能和程序设置等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而且使当事人陈述成为游离于诉讼之外的证据形式。完善当事人陈述制度的最佳途径是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并使其合理转向。  相似文献   

6.
当事人陈述具有两种涵义,其一为当事人基于诉讼主体地位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其二为当事人基于证据方法之地位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前者为意的表示,性质上属于观念通知,后者为知的表示,性质上属于事实行为。由于两种当事人陈述涵义、功能及性质有别,故应适用不同的制度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7.
论当事人陈述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事人陈述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制度,我国民诉法理论上对当事人陈述的基本含义尚未厘清,对当事人陈述的功能缺乏应有的探讨,致使当事人陈述在整个民事诉讼制度中缺乏应有的位置,并进而强化了当事人与法官之间角色关系的偏差。我国应借鉴德日的当事人听取制度和英美的当事人作证制度,对当事人陈述制度予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诚实信用原则起源于罗马法,是民事活动的一项基本原则。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法》基本原则,是交易相对人在缔结保险合同时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保险行业诚信的最大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要求当事人严格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如实告知义务是保险制度得以维系和运转的前提与基础,保险活动正常进行依赖于投保人的如实告知。在我国现有的规定中应当进一步明确如实告知的义务人的范围、保险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9.
作为证据方法的当事人陈述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应该具有不同的诉讼地位:在追求正确慎重判决的一般诉讼程序中,应该严格恪守当事人陈述的补充性原则;在追求快速简易的保全程序中,应该首先询问当事人。  相似文献   

10.
依据构成拟制自认的原因不同,可以将拟制自认分为不争执型拟制自认、不知陈述型拟制自认和消极行为型拟制自认三种。辩论主义、当事人真实义务、陈述义务和具体化义务、诉讼促进义务、经验法则等共同构成拟制自认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自引入我国以来,渐渐得到学界和社会的公认,并为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所吸纳.但是,对于其在非刑事领域的适用,尤其是破产程序中债务人如实陈述、提供文件义务与此原则的冲突,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鉴于此,以实务为思路,借鉴美国法、德国法的解决模式,提出中国法对此问题在解释论上的解决方案,及其在非刑事法领域扩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我国刑诉法有关“如实陈述”的规定与我国签署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相关条款之间的冲突 ,从四个方面论证了我国应在刑诉法中明确赋予被告人沉默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音乐"说话"的诸多表达方式,体现在音乐作品中被称为陈述类型。陈述结构的不同组合方式包括以下五种类型:呈示性陈述、连接展开性陈述、结束性陈述、引入性陈述、结束连接性陈述。通过贝多芬、肖邦、舒曼、门德尔松等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作曲家的作品片段实例分析,分项说明各种陈述类型的具体表现类别,体现出陈述类型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口头陈述活动目前是大学英语课堂上许多教师采取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本文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提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嵌入口头陈述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输入与输出,认为口头陈述是一种能成功地将学生课堂内与课堂外的学习有效结合的活动,这种语言输出活动的驱动作用能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语言输入。首先详细地介绍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嵌入口头陈述活动的实施过程。然后对有效嵌入口头陈述活动的作用与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起点。本文先阐述了教学目标设置的必要性及教学目标的内涵,然后对高中生物学教学目标进行了知识分类,并分析了影响教学目标设置的3个基本因素,接着详细介绍了教学目标陈述的理论及方法,最后以"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为例进行了具体的教学目标设置与陈述,并对目标的陈述作了具体分析,说明良好的教学目标陈述具有导教、导学、导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使命陈述是对使命的文字陈述,它在美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但是在当前美国学者中,存在着高校使命陈述有用论和无用论的争论.美国学者墨非通过对美国不同类型高校使命陈述的研究得出结论,美国不同类型高校使命陈述有其自身的特色和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高校使命陈述存在的必要性,也给我国高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是信息披露义务人违反信息披露义务而承担的特殊侵权责任,适用证券侵权行为的一般理论。我国证券立法在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的主体、归责原则、因果关系、损害赔偿范围等实体法律制度上存在缺陷,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刘公嘉话》记载:贾岛首次进京赶考,一天在驴上作了这样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用“推”这个字。又想用“敲”这个字。反复思虑一直没有确定下来,于是在驴上吟咏起来,并不断地作手势比划着。走着走着,恰巧遇上了当时吏部任上的京兆尹大文学家韩愈。在韩愈面前,贾岛如实将驴上作诗的经过进行了详细的陈述。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当事人陈述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但关于其具体内容、证明价值、证据地位并不明确,而取证、质证、认证程序等方面缺乏制度化规定。2015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导入相关程序装置,具有多重法律意义,但尚遗留部分基本问题没有解决,影响其实践运行效果。为此,本文立足于我国现有法律规定本身和现实情形,以期重新界定当事人陈述的证据地位,为后续制度设计和程序运行补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西部裕固语陈述式叙述的信息来源有时是说话人直接得来的,有时是间接获得的。因此,西部裕固语的陈述式可分为直接陈述式和间接陈述式两种,西部裕固语中的陈述式受人称限制,与不同的人称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