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2008年国务院将"文县池哥昼"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后,引发了专家学者对池哥昼的热议。但是有些文章存在不准确的认识,作者依据多年调查及有关资料就池哥昼的音译和意译、池哥昼代表的神、各地池歌昼表演中的异同以及池哥昼功能和价值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2.
甘肃文县"池哥昼"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音乐与舞蹈特征独特鲜明,是以祭祀、音乐、舞蹈、文学语言、美术、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独特艺术特征,在融入众多文化元素基础上,彰显了文县白马人少有的文化根基和民俗色彩。通过对文县铁楼乡入贡山白马人"池哥昼"乐舞的调查及探究,分析文县白马人文化意蕴及特色,对弘扬文县白马人池哥昼乐舞和人文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池哥昼是白马藏族傩祭祀仪式遗存,祭祀以驱鬼逐役、酬神纳吉为目的,围绕逐家串户跳池哥昼傩舞的方式进行,具有浓郁的原始特性和民族特色。作为祭祀仪式表征符号的池哥昼傩舞,古朴、原始,以其丰富的表演形态和风格全方位地透析出无文字民族独有的聚合信仰、娱人娱神、以舞叙事、重温历史等多重文化特性,是研究白马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4.
甘肃文县"池哥昼"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音乐与舞蹈特征独特鲜明,是以祭祀、音乐、舞蹈、文学语言、美术、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独特艺术特征,在融入众多文化元素基础上,彰显了文县白马人少有的文化根基和民俗色彩。通过对文县铁楼乡入贡山白马人"池哥昼"乐舞的调查及探究,分析文县白马人文化意蕴及特色,对弘扬文县白马人池哥昼乐舞和人文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界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白马人系古代氐人的后裔,陇南白马人主要聚居区在甘肃文县铁楼乡的白马河流域,其现存傩舞戏形式丰富多样,重要种类“池哥昼”、“麻昼”和“甘昼”等展示了其文化的典型性、原始性和稀有性.最具代表性的傩舞戏“池哥昼”人物内涵源于父系氏族公社初期炎帝时代的刑天,与商周时期的雕题风俗有关.在春秋时期或略早形成氐羌三眼神土伯、二郎神崇拜的同时,融合殷周傩仪四目神(黄金四目)造就出傩舞戏形式并随之演进,延及明清至今,但傩舞戏扮相和表演形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白马人"池哥昼"傩舞活动的主要形式,以酬神驱鬼、逐役纳福、传承信仰、娱神娱世、以舞叙事,再现历史等多重文化形态为一体的民族民间祭祀活动。它古朴原始、庄重肃穆、情趣盎然,文化内涵丰富,是白马藏族人的一块靓丽的玫宝。  相似文献   

7.
白马人"池哥昼"傩舞活动的主要形式,以酬神驱鬼、逐役纳福、传承信仰、娱神娱世、以舞叙事,再现历史等多重文化形态为一体的民族民间祭祀活动。它古朴原始、庄重肃穆、情趣盎然,文化内涵丰富,是白马藏族人的一块靓丽的玫宝。  相似文献   

8.
白马藏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他们采用礼俗活动中的模仿、师承、家传等多种方式将古老、传统的傩舞"池哥昼"、圆圈舞、传统酒歌等音乐文化样态保留至今,体现出无文字民族特有的文化传承特征及人文内涵。从无文字环境中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特点入手,对白马藏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特性及文化功能进行初步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县白马藏族音乐文化传承现状的考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县白马藏族由于久居深山,远离城市,开发迟缓,保留了相对完整的白马藏族音乐文化样态,其传统面具傩舞“池哥昼”、圆圆舞、传统酒歌极具魅力至今洋溢着古氐遗风,承传着白马藏族文化的精魂,成为我国多元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逐步趋同,文县白马藏族音乐文化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发展经济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矛盾和困惑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0.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池哥昼》以浓烈的地域风情、展现传统民族文化,弘扬时代的主旋律;以恢宏的场景、丰富的内容,彰显师范院校艺术教育与地方文化相结合的办学特色;以全新的结构,继承传统,大胆创新,开启陇南独特民族文化的寻根之旅。整台节目主题突出、场面宏大、舞美绚丽、民俗风情浓郁,演绎了白马人民俗风情,彰显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是传承陇南白马民俗文化的力作。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