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倾听 激励 耐心 宽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孩子。明智地爱孩子,乃是我们教育素养、思想和情感的顶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观的精髓,更是我们为师者教书育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爱有哪些方式,又有何作用呢?爱,就是倾听、呵护孩子上小学了,可有一段时间总迟到。老师找其母亲谈话。母亲回家后没有打骂孩子,在临睡觉的时候,她对儿子说:“孩子,告诉我好吗?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却总迟到?”孩子说:“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第二天,母亲一早就跟儿子去河边看日出。母亲很感慨:“真是太美了,儿子,你…  相似文献   

2.
提到教育孩子,家长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因心态不同、方法迥异而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事实上,父母的心态、情绪,看问题的角度,决定了家教的成败,影响孩子成长的方向。目前家长亟待克服的消极心态大致有:一、怨气委屈型毋庸讳言,有些家长整天戴着放大镜,把着眼点放在孩子的缺点或不足处。总认为自己付出得太多,而回报甚微,所以一提起孩子便满腔怨气,无限委屈,很少给孩子一个好脸色。有位教育专家做了一个试验,让一群中学生放学回家后对母亲说“:妈,我爱您!”看母亲将如何反应。一位中学生放学后一进门便冲着母亲喊“:妈,我爱您!”看母亲未…  相似文献   

3.
啊,母亲     
记得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人类的命运掌握在母亲手中,文明的教育请先从改造母亲开始。”因为,母亲对孩子的爱不仅是世界上最真挚的爱;而且母亲的素质、母亲的言行也是孩子一面最明亮的镜子,是决定对孩子教育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想到自己有一个幼小的孩子,为了让孩子更优秀,就要请他们到自己家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人中只能去一个。希望你考虑一下,再作选择。”母亲想了一会儿,决定把“爱”请回家。可奇怪的是,当“爱”进门时,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门。那位母亲惊讶地说:“不是说只能选一位吗?你们两位怎么也来了?”那两位笑着答道:“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我们‘智慧’和‘成功’!”看了这个故事,我受到很大的教育。我想:如果那位母亲请了“智慧”回家。那么孩子一定会得到很多知识…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故事     
这个故事写的是母亲对自己的孩子的爱。死神把母亲的孩子抢走了,但她追到天边也要找到他。她终于找到了死神。死神让她看了看孩子的“整个未来,整个的人间生活。”仍然是为了爱,母亲最后只有放下自己的孩子,向死神祈求:“把他带到上帝的国度里去!”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国际三·八妇女节的日子里,我为家长朋友们打开这一期信箱,特地选出了两封信。一封是张方圆家长的信,她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谈了“如果你想要孩子孝敬长辈,那么你自己首先得做一个敬老的表率”的体会;另一封是康纪安老师的来信,他针对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少感恩心理,呼吁:“教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这个世界才会充满爱。”让所有的孩子学会孝敬与感恩吧,谨此献给所有母亲们婷婷  相似文献   

7.
我曾遇见这么一件事:一位年轻的母亲,手里拉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在路上走。母亲边走边给孩子出数学题:“5加4是多少?”“8。”孩子信口答道。母亲说:“不对。我是问:5加4是多少?”孩子迟疑了一下,回答:“6。”小眼睛眨巴眨巴地瞧着母亲,想从母亲脸上看出是否答对了。“我是问5加4是多少!这么简单的一道题都不会算,真笨!”母亲显然沉不住气了,责怪着孩子。孩子低下了头。可母亲还不罢休,说:“再想想看,5加4是多少?”孩子怯生生地看看母亲,轻轻地说:“7。”只见做母亲的手一伸,“拍”地一下,巴掌落在孩子的头上。孩子“哇”地哭了,蹲在地上再也不肯走了。目睹此情景,我真为那个孩子抱屈。孩子对一切新鲜  相似文献   

8.
“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然而,怎样去爱孩子,什么方式的爱才能使孩子理解、珍惜,却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问。如果只懂得孩子物质上的需要,那是有缺陷的爱。上海浦东三林镇妇联近期以1000名学生为对象搞了一个“母亲素质大调查”活动,其结果令母亲们大吃一惊。结果显示:31.5%的学生认为母亲缺乏魅力、语言粗俗、思想平庸;75.8%  相似文献   

9.
要的不多     
一个孩子害怕天黑,夜晚需要开着灯睡觉,母亲对她说:“孩子,有妈妈在,不要怕。”孩子果真不怕了,她偎依在母亲的怀里睡得很香。有一天母亲要出差了,她对孩子说:“你就抱住那个洋娃娃,害怕的时候,就把它当成妈妈。”但是到了晚上,孩子哭了,她打电话给正在火车上的母亲:“妈妈,我怕。”母亲说:“孩子,那你就抱住那个洋娃娃,它就是妈妈。”孩子说:“我知道它是妈妈,但是我需要一个温暖的妈妈。”孩子的心是纯洁、透亮的,又是脆弱和无助的。再多的承诺、再多的美丽谎言,他们都无法感知到,他们只需要一份真实的爱。一个电影明星回忆说,他小时候有…  相似文献   

10.
答父母问     
如何让孩子爱学习●山东省青岛市一位母亲来信说:我孩子今年刚上学,可是两三个月过去了,他还像在幼儿园时一样,爱玩,静不下来好好学习。请问我该怎么办? ●答:孩子刚上学,从幼儿园时的以玩为主,转到以学为主,有一个适应过程。为让孩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这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她们到自己家里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选择我们中的哪一个。”母亲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爱请进家里。母亲问:“哪一位是爱,请进屋吧。”爱起身向屋里走去,奇怪的是另两位也跟  相似文献   

12.
前言:母爱是伟大的,有母亲的关心是幸福的!小编收到了一位母亲的来信,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都被母亲所记录,小编从中挑选了一部分,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份爱。  相似文献   

13.
常言道:“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都说明了父母的素质与孩子的素质紧密相关,提高父母素质是实施家庭素质教育的基础。现代作家老舍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爱花草、爱整洁和讲礼貌、守纪律等好习惯,都是从母亲那里学到的;他热情、好客,真挚、诚恳,不屈不挠的性格。也是母亲传给他的。老舍在纪念母亲的时候,深情地写道: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母亲来信诉说了她对8岁女儿“学习不专心”的焦虑。她在信中说:女儿现在上小学二年级,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放学后总是要玩够了,才很不情愿地坐下来做作业,而且马马虎虎做完了事。早在幼儿园时,老师就曾反映这孩子上课爱说话、玩小东西:小学老师说她不是题目不会做,而是磨蹭,不肯动脑子。这位母亲自责道:“我知道这是受我的影响,从小娇惯了她。”  相似文献   

15.
又是一个温馨的五月,又是一年的母亲节。看着母亲们日渐增添的白发和衰老的脸庞,我常常在想:她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孩子会理解她吗?母亲和孩子的关系会是怎样呢?带着这些问题,一次“关于母亲的话题”的问卷调查在35个少年中间展开。或许调查并不全面,但却能够折射出当代学生对母亲的态度。如果您愿意,不妨和孩子一起看,您或许会从里边找  相似文献   

16.
一位挚爱孩子、勇于承担困难的“母亲”,她和她的四位姐妹带着二十几个各有不同心灵创伤的孩子,在共同创造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生话……一个新型的大家庭母亲总是偏爱有出息的孩子,看不上那些不争气的“逆子”.而这位四十多岁的母亲,却以爱的甘露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孩子们也信赖“母亲”,愿意聆听她的教诲,有的还争做她的亲女儿……这个温暖、友爱的大家庭,就是吉林路中学初二(1)班.这个班原有十八名学生,全是青一色的降班生,多半还留过两三次级,初一学年各、  相似文献   

17.
方竹玲 《家庭教育》2002,(10):33-33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山东省青岛市一家长来信:我孩子上小学二年级,他常跟我说“在学校没意思”。经了解是在班里不合群,不爱讲话,比较孤独。请问怎么办? 答:你注意的这一问题很重要。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孩子。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合群性格呢?  相似文献   

18.
雨夜静思     
陆春燕 《山东教育》2003,(36):57-57
雨夜,更深人静,独自端坐于书桌前,心如止水,下意识地打开了《爱的教育》,这是上幼师时最爱看的一本书。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忘了自己的存在,猛然间涌起一股反思自己的渴望———我为爱的教育做了些什么?二十年前,曾是幼儿教师的母亲临终前谆谆嘱咐我说:“别忘了村里的孩子……”当时年仅十六的我流着泪一个劲儿地点头,跪在母亲床头立下了誓言:“把一生的爱献给农村的孩子。”两个月后,我如愿以偿地考进了无锡师范学校幼师班。生活从此向我展开了新的一页。都说孩子是天使,都说童心是首歌,带着对幼教的向往和渴望,满怀梦想的我来到农村中心幼…  相似文献   

19.
真实的谎言     
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己。一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的一中。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塞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的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囔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  相似文献   

20.
《小读者》2013,(1):71-71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爱的“心”从未变过。而爱的年轮和我们年龄一样在增长着。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襁褓婴儿成长为可爱的少男少女;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蹒跚学步成长为茁壮的运动健儿;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咿呀学语成长为朝气蓬勃的读书郎……我们的爱不止,孩子的成长不止。然而,在孩子成长的备阶段中,我们到底该怎样爱孩子?一位母亲问女儿,“你最喜欢爸爸妈妈怎么爱你?”小女孩两岁时回答说:“爸爸抱抱、妈妈亲亲。”四岁时说:“我要爸爸妈妈都陪我看动画,轮流给我讲故事。”六岁时说:“喜欢妈妈说‘哈哈!这事你做的真棒!’;喜欢爸爸说‘走,我们带妞妞和叔叔家的小帅一起郊游去’。”九岁时说:“我不喜欢妈妈老盯着我学习,不喜欢妈妈总把我和别人比;不喜欢爸爸总说‘我很忙,等爸爸有空了一定参加你们学校的活动、一定陪你去看动漫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