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在备课时如何设计应用问题,这是应用问题教学能否达到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谭姗姗 《教师》2010,(20):47-4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加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与能力已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明显特点。数学教育是现实的教育,应该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要求学习者会运用数学知识或数学思想去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能力的培养。另外,加强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我国高考的需要。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谈谈本人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3.
1 前言 新课程强调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要大力加强,以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在相关学科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目前中学数学教学的迫切要求.教师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加大应用问题的教学力度.  相似文献   

4.
数学问题解决对数学创新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数学问题解决就成为创新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这是现代教学论的观点,也是新课程的理念,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伴随着问题解决而提高的。问题解决离不开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在高中数学新教材在每章开头的序言,问题引入,例、习题,“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中都编排了大量的应用问题,说明了新教材对数学应用问题的高度重视。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加大应用问题的教学力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学对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眺望21世纪,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将进一步结合,科学理论将高度数学化,数学因自身发展和广泛地向其它领域渗透,将不断深入并成为整个科学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带动因素。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目标的要求,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必经之路。数学教师就应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上下功夫,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素质一般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  相似文献   

8.
雷芳 《成才之路》2011,(19):23-23
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实际问题出发,应当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够主动尝试着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才能真正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应用问题”,源于实际,它具有社会、科技、经济、生活等实际背景,贴近学生生活,融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是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数学应用能力是指能正确理解实际问题,会对问题蕴涵的相关信息进行提炼、加工,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运用所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0.
能否正确而又迅速地解决一道数学应用问题,是一个高中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体现.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每一年都至少有一道应用问题,整体来看这样的题是考生的失分大户,究其主要原因是考生数学应用能力较差.为此本文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及步骤上加以探讨,以期对数学教学有所裨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密切,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无疑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2.
董洪源 《考试周刊》2011,(28):113-114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还要学会应用。只有学会应用,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使其乐学会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落实素质教育,做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利用"问题征解活动"培养高中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数学应用”是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来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表象并加工整理和获得解决的过程.数学应用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数学问题(即实际问题数学化);其次,应用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即解数学应用题).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途径主要有: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强化数学应用技能的训练,积极开展“问题征解”活动等.  相似文献   

15.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掌握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准确而灵活地运用数学语言研究和表述问题,是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迫切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  相似文献   

16.
季彩萍 《考试周刊》2013,(12):49-50
<正>《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能初步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把各种知识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途径之一。所以,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中学数学教学的迫切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而数学应用问题是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下面谈谈通过构造数学模型来解决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数学应用意识,是指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带有实际意义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尤其是用来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强调学数学的目的是就是用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本文对此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组织数学实践活动、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是中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笔者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究了怎样培养中职学生的数学应用的能力和意识,阐述了数学在专业中的应用。并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数学建模、改革中职数学课程评估方式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