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联系客观性的阐释和理解,认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存在状态和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但联系自身不能被创造。根据唯物辩证法对发展含义的理解,认为关于发展的实质解释上,有必要在"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基础上,增添"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这一限制。  相似文献   

2.
关于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许多哲学著作都指出 :事物的普遍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等等。笔者认为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除了上述内容之外 ,还有新的内容。笔者对此试作如下新的探究 ,供同仁们参考。1.从事物联系的性质看 ,有有利联系和不利联系事物的各种联系都是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但从其性质看 ,事物的联系是有差异的。事物的有些联系对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有积极作用 ,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这类联系叫有利联系。而事物的有些联系对…  相似文献   

3.
事物之间无条件地存在着联系,主要是指事物之间不论在什么条件下,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其含义一是指联系的普遍性,即一事物的内部及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二是指联系的客观性,即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不论人们同意不同意,喜欢不喜欢,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都客观地存在着联系。人们既不能因为高兴而凭空“创造”联系,又不能因讨厌而任意消灭事物…  相似文献   

4.
“联系”的概念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基础。在联系中事物才能存在、运动、变化、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特殊形态,它是前进上升性的质变。发展必然处处存在,但却不能时时存在,具备一定条件才能实现发展。只有通过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人们才能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认清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并运用规律正确有效地改造世界。运用这些原理反思、指导对外交往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之中。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过程或这样或那样地联系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但是,事物的普遍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普遍联系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联系,事物也是普遍发展的。发展是通过矛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都有其固有的内在联系。正确认识这种联系并妥善处理它们的关系,是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的前提。以往我们工作上的一些失误和偏差,不少是与没有准确地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辩证地处理其间的关系有关。就如人们议论多年的继承与发展、政治与业务的关系等老话题,也常常发生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现象。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再学习、再认识、再理顺。  相似文献   

8.
所谓的"悟性",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析就是"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简单地将"语文悟性"定义为:"人对语文或语言的悟性"或"人们对语文或语言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由此我们知道,"悟性"、  相似文献   

9.
布鲁纳认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简单地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要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整体结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卜"与"筮"都是预测吉凶的。"卜"运用预测者的特殊感知预测事物,"筮"则需要借助理性的数字计算预测事物。从"卜"到"筮"表明人们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容易使人脱离或远离实际事物本身。从"卜"到"筮"的演变过程中,古代巫师的至尊地位逐步丧失,相应地巫师的特殊感知能力和威力也逐步消退。在卜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易经》,所包含的哲学成分逐步取代了其预测功能,此时卜筮文化就被哲学、宗教等文化形式所取代。各种智慧形式都是人类自身无限潜能的外显,人类自身的强大功能被外化出来之后,便不得不依靠这些外化的"工具"保持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当科技理性主导一切的时候,其消极影响也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回归到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11.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代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当时名实混乱的时代,他的《正名篇》不仅探讨了语言本体的问题,而且对事物的命名提出了"名实相符"、"约定俗成"、"有循于旧名"、"有作于新名"等观点,辩证地论述了词语与客观事物间是有联系的。这些,不仅在当时有重大影响,就是在当今社会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所谓条件 ,就是指同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影响的诸要素的总和。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具有多种特征 ,笔者欲就条件特征的多样性进行一点探讨 ,供同仁们参考。笔者认为 ,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具有如下多种特征 :第一 ,条件具有普遍性。所谓条件的普遍性 ,是指条件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物是依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而存在和变化发展的 ,所以 ,条件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条件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事事有条件 ,时时有条件。例如 ,植物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外部条件是…  相似文献   

13.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今天、明天之间的联系。唯物辩证法同时认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上两种说法是不是矛盾的呢?我们理解任何哲学观点,都应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看待联系问题也应当如此。我们必须肯定…  相似文献   

14.
历史是过去和现实在永无休止地对话,是过去和现在有某种深刻联系的一门学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需要"以史为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使"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借鉴历史的经验,可以提高人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科学地预见未来的能力。本文从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一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们一旦对某一事物或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竭尽全力去认识它、了解它的内部规律,探索它与外界事物的联系。或者如痴如醉地从事某种活动,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相似文献   

16.
对比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事物或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对比的过程能使人们清晰辨别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客观事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有相似处又有相异点.通过对比,既可以具体地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又可以具体地了解事物之间的相异性.而且对比  相似文献   

17.
"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蔷 《江西教育》2004,(8):31-32
“比较法”,是把彼此有一定联系或者有相同条件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加以比较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区别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特点、本质及其规律。在语义教学中,比较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把两个以上的问题、两种以上的观点、两篇以上的文章……相提并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人们的思维活动总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问题"不断地被认识和解决,教育实践和认识活动也就不断地向前发展.在围绕"问题"展开的思维活动中,人们常常探究教育中的诸多因果联系,只有对事物的因果联系有着更深刻透彻的认识,才能对教育"问题"进行确效的控制.可以说,对教育中各种问题因果联系的探究是人们思维活动的起点.那么,人们是如何思考教育活动中的诸多因果联系的呢?或者说,在剖析事物的因果联系时,传  相似文献   

19.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联系和必然趋势。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而意识的能动性则是指人们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充分发挥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本文想就此问题谈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新课程改革倡导"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