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蔚琼 《东南传播》2023,(7):101-103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各种新兴媒介平台层出不穷,传播语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国际传播正呈现出一个多样化、复杂化的传播格局。语态在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围绕国际传播报道《关于这段跨越百年的中美情缘,“鼓岭”有话要说!》,探讨了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如何创新国际传播语态,打造福建国际传播中心宣传阵地,为国际传播语态重构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当今国际社会上,西方国家仍然占据着话语主导权,我国还需要提高文化软实力,进行有效的文化输出,提升国际影响力。纪录片正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一种理想的形式,其国际接受度高并且以真实为基础,文化折扣较低,为传播中国丰富的文化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近年来的敦煌热让敦煌和敦煌文化走入了国内大众的视野,敦煌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中耀眼而独特的明珠,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丝绸之路上其他文明相交融的结晶,是具有中华文化特性的跨文化产物,对于敦煌文化的有效输出,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因此如何借助纪录片的形式做好敦煌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是本文所探讨的中心。本文将以最近的敦煌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为案例,对其所作出的跨文化尝试进行分析,为未来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世界开始进入全球化时代.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跨文化传播媒介,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被输送到海外,并获得国际大奖,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相较于韩国、日本和欧美等国家的电影,中国电影的竞争力仍然很弱.除了政策扶持和一定力度的海外推广等外部因素,如何提高电影本身的质量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苓 《新闻界》2001,(5):28-29
2001年7月3日,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迎来了海内外学府、学界的239名教授、专家。他们是前来出席“中华传播学会2001年学术研讨会”的。一、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的新议题姜秀珍(中国新闻学院信息与市场调查研究所所长)指出,在信息传播的全球化的21世纪,对传媒体制、管理、运作和规则等尚不能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大陆传媒业来说,无疑是一场挑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逐步开放的大陆媒介市场,给大国提供了利用国际报道争夺受众市场的大好时机。如果大陆媒体对世界强国在全球新闻传播市场中的垄断优势缺乏足够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为切入点,结合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时代背景,在共时性与历时性两个维度的交汇点上解码国际传播的中国问题,并将之拓展至“中国之世界”的理论视野,在此基础上聚焦于实践分析,以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为案例,借由决定生物多样性的基因组碱基(ACGT)模式,从接合、“共同善”、全球影响力和技术等四个要素尝试解析这一中国方案,为后疫情时代国际传播的转型升级探索理论方向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影起步于1905年,比世界电影的诞生晚了十年,经过时间的洗刷,留存下来不少经典之作。其中一些影片走向国际,担当起中国与外国进行交流的重要角色。在与国外交流的过程中,中国电影做得更多的是输出中国的文化。通过影像的传播,实现文化的有效交流,就是所谓的影像跨文化性。与其他跨文化现象相比,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传播生态也在加速变革,这对正在积极开展国际传播的中国而言,既是重大挑战,更是重要机遇。本文提出,基于世界格局变幻、传播理论和传播业态发展、中国国际传播基础等三方面考虑,当前是构建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体系的重要时机。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机遇,深入思考中国国际传播的根本目的,找到目前构建国际传播体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将中国国际传播放到全球传播生态中认知和关照,加强对全球传播生态的研究和理解,考虑全球传播生态系统的全部相关者,坚持系统化思维,以全球视野把握传播共通意义,以精准传播策略提升传播效能,从而构建基于全球传播生态的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8.
周凯 《东南传播》2010,(2):43-44
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角色,作为商品营销先锋的广告也越来越呈现出跨民族、跨区域、跨国界的特点。跨越文化的广告传播必将成为21世纪广告的主要形式之一。2009年11月23日起在CNN等媒体播放的"中国制造"广告是我国首次在国际主流媒体上投放形象广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广告将会走出国门。本文通过对该广告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分析,希望能为我国跨文化广告传播提供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美玲 《今传媒》2016,(6):103-10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家的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传播本国文化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关键因素。对外宣传片作为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有效途径,其跨文化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宣传片在形式上要注重视听语言的专业性,在内容上要考虑不同文化的接近性。本文从多方面对宣传片进行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分析,进一步阐释其传播的内涵与规律并展望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未来,为实现中国与世界的良好沟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选集》伦敦英文版世界传播的历史梳理,总结了中英出版成功合作的国际背景特点、中英双方的互补因素,指出这一长期在党史领域研究的案例,是新中国最早进行国际出版的成功典范,其成功经验对于中国出版走出去具有颇多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陈芳 《新闻战线》2015,(3):129-130
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逐步迈入国际大舞台。电视英语节目以现代化气息成为当前最具代表性的栏目之一,尤其是央视英语频道的电视英语访谈节目,形成对外传播的一座桥梁。近年,央视英语频道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其中电视英语访谈类节目《Dialogue》,在实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之余,也从根本上为中国在国际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以电视英语访谈类节目《Dialogue》为例,对跨文化背景下电视英语节目的传播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国际社会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日渐加深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日益走近国际舞台中央,跨国企业既是中国发展的参与者、获益者,也是中国故事的见证者、亲历者,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宝贵资源。只要基于互利互惠,找准合作交流的契合点,借助跨国企业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3.
希腊神话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她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开放的人文理念赢得了世界文学的青睐。在西方世界,希腊神话在其对外传播过程中通过口语传播、战争传播、文学传播和艺术等途径和形式,完成了其对外传播之旅。而希腊神话在中国的传播,除了西方传教士的传播,主要集中在"五四"运动以后以周作人为首的一些文人的翻译和推广上。希腊神话的跨文化传播,也为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志华 《现代传播》2022,(10):56-64
以文化帝国主义批判的历史和现实为外因,以世界历史视野中的中国经验为内因,探寻通过南南传播重构全球传播秩序的历史动能。研究指出,在世界体系结构性危机深重和中国探索发展道路转型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对外传播亟须地缘和文化战略转型,即联合“全球南方”,以新的南南横向联结开展对外传播,以更好地锚定中国故事的内核、校准中国对外传播的代表性,以及守护中国对外传播的“初心”。本文以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整体性视野,超越方法论民族主义,提出以南南传播作为新的世界历史性条件下重构全球传播秩序的中国思路。  相似文献   

15.
叙事语境是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际传播的跨文化属性,要求我们必须突破不同文化间的语境藩篱,从语言、图像符号的信息本质入手,以“平实的陈述,生动的表达”构建叙事语境,减少“中国声音”跨文化传递的失真率,提高“中国故事”的易读性和亲和力,为对外传播在域外“入脑赢心”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杨春 《新闻与写作》2007,(11):13-15
他们与寂寞为伴,灯下一枝笔,对影成双人。他们与离别为伴,但从不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他们与危险为伴,是高飞在战火硝烟中的凤凰。他们与五星红旗为伴,那时刻飘扬在胸中的旗帜使他们无所畏惧、坚定豪迈。他们驾长风破万里浪,把世界带到中国,把中国带向世界。值此记者节,让我们斟满美酒:干杯--驻外记者--向你们致敬!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国际广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体化"的问题上,较少有涉及国际品牌在目标市场国实施本土化广告传播的论题.本文以中国市场为研究对象,剖析了近年来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传播案例,对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国际广告本土化传播策略做了解析,提出了国际广告实施本土化传播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广告是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提升中国广告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效果,关系到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本文从中国元素的视角出发,结合案例分析了语境转换与广告编码、价值观与中国元素的使用禁忌以及中国元素的国际化演绎这三种植入策略,以求提高中国广告的跨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当前,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传播研究、实践呈现一种上升趋势,亟需对理论本身进行界定、对理论发展历史脉络进行清理。本文是继2009年对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30年脉络梳理之后,对跨文化传播理论诞生地——美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一个纲要式的爬梳,为进一步理解理论、开拓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实践提供一个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20.
纪录片《一带一路》以“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核心,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进行全面解读,是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打造新的国家形象的具体呈现.该片以文化外交和跨文化传播为视角,探寻如何实现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利共赢以及和平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