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范旭   《岭南新闻探索》2006,(1):13-15
如何做大做强正面宣传?这是摆在每一个新闻工作面前的历史课题。有些生硬的工作性报道,缺乏强烈的吸引力:有些单纯的表扬性报道,可读性并不很强;有些传统的“四季歌”报道,没有多少创造性。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和创新正面宣传的艺术和形式,使正面报道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不断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可以在“五个改进”上再下一些功夫:  相似文献   

2.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党报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但正面宣传并非简单的说好话,唱喜歌,也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否则,所谓的好话也无人愿听,所谓的喜歌也无人欣赏。在新闻实践中,也确有一些新闻界同仁在搞正面报道时常遭“闭门羹”,任你怎么动员,人家也不配合。  相似文献   

3.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国新闻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需要时时谨记的重要方针。把正面宣传落实到新闻上,就是以正面新闻为主,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负面新闻。多年来,按照“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负面新闻受到多重控制:有出自媒体的“自律”,有来自上级的指令。有来自左邻右舍的招呼,有金钱开道的所谓“公关”。如此一来,负面新闻往往胎死腹中,难以走入公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新闻媒体应以正面报道为主,始终高扬时代的主旋律———对这一点,新闻界的同仁们早已有共识,并一直在努力实践着。近几年来,随着正面报道的日益被重视,许多编辑、记者在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也越来越深切感受到了正面报道的“君家妇难为”;似乎总有人爱跟正面报道过不去,不管你报道什么,也不管你如何报道,他总能挑出“毛病”来。比如,你报道某个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有人便会说:“这应是最起码的要求,也值得报道?”你报道某个先进人物为顾“大家”而舍“小家”,又有人会说“舍小家也是失职,为何还要提倡?”你报道某地方领导为兑现拖欠教师…  相似文献   

5.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我们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一贯坚持的正确方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并非不要舆论监督,而是要在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加强舆论监督。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二者的宣传角度和形式不同,而所要达到的“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目的是相同的、一致的。什么是正确的舆论?从正面宣传模范人物的英雄事迹,宣传先进单位的典型经验,激励、鼓舞人民群众为两个文明建设努力奋斗是正确的舆论;同样,  相似文献   

6.
“正面宣传为主”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分别强调和阐释了“正面宣传为主”方针,形成了习近平“正面宣传为主”思想.本文考察了习近平“正面宣传为主”思想的源流,并从传播学角度对这一思想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7.
张剑虹 《青年记者》2006,(23):59-59
“安徽规定记者评职称须完成正面宣传报道任务”,负责此项工作的安徽省人事厅一位官员表示,所谓正面就是符合国家正确的舆论导向,地方重大成绩、活动、地方名人皆是好题材,“就是不要尽找问题批评,问题客观存在,但老做会有负面影响。”《(南方周末》)是的,党中央一直把“以正面宣传为主”作为新闻工作的指导方针,要求新闻宣传要“弘扬主旋律”,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但是,中央同时要求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多反映群众的心声。可见,党中央并没有把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对立起来,而是把它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因为我们党工作…  相似文献   

8.
军事新闻宣传历来强调以正面宣传为主,在正面报道上有许多好的经验。但是在正面报道上也存在一些“顽症”,影响了宣传效果,其主要表现为:按“规定动作”不敢越雷池半步;典型宣传“模式化”倾向比较严重;表现手法比较陈旧,创新的阻力比较大。军队报纸要搞好正面报道,最根本的还是要在观念的转变上下功夫,在深化报道内容上下功夫,然后才谈得上其他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宣传工作方针,这是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一个基本保证。近年来,这一方针在各级新闻宣传部门和单位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但也有一些新闻单位在正面宣传的过程中,由于分析问题不够、采访方法不当、材料取舍有误、分寸掌握不准等原因,致使稿件可信度不高、导向出现偏差,甚至出现思想政治差错,正面宣传产生了“负效应”,影响了宣传的效果,妨碍了宣传质量的实现和新闻价值的最大化。最近,笔者连续看到两则出现此类问题的报道,对此作了一点思考。 3月20日晚,中央电视台在《人与自…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新闻人有一个纠结,就是正面报道与批评报道的把握问题. 我想到范敬宜先生22年前的一篇文章,不长,极好,尽显大家风范.1990年,时任经济日报总编辑的范敬宜先生写了《正确理解正面为主的宣传方针》,发在《新闻战线》当年第7期.范老在文章中分析了业界对“正面宣传为主”的一些模糊认识,指出:认识问题不解决,就很难自觉地、满腔热情地去从事正面报道,硬着头皮“奉命”行事,是肯定写不出好文章的.  相似文献   

11.
宋世明 《新闻世界》2009,(9):146-147
正面宣传是主流媒体要承担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要使正面宣传做到位,必须在加强新闻报道的有效性上下工夫。正面宣传目的是为了讲成绩、讲经验、树形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孤立宣传、生硬灌输,而是要讲究写作策略、宣传技巧。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好宣传的政治关和新闻规律的前提下。也要恰当地使用一些必要的新闻技巧。  相似文献   

12.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们国家新闻工作的不可动摇的主方向,可是,有的人就以为“正面宣传”就是新闻媒体的一切,不允许媒体进行舆论监督,不让发“批评报道,认为“批评报道”是揭露阴暗面的,是“反面报道”,并使出种种“条条”加以限制。其实客观事物总是存在两重性:成绩与缺点、主流与支流、正面与反面等等,所以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舆论的监督作用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13.
“正面宣传为主”是近年来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重要工作方针,正面报道是我国新闻媒体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报道。但是不可忽视不少正面报道并未获得理想效果,有的甚至引起受众反感,因而正面报道中的负面效应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4.
党报以正面报道为主,是由其自身的性质和功能所决定的,是“政治家办报”的必然要求。但近一个时期以来,尤其是在报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有些党报在宣传的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认为“以正面报道为主报纸就不可能办得生动活泼”、“以正面报道为主报纸就没有‘卖点’,甚至直接影响到广告创收”,等等,有的甚至公然散布“政治家办报没有饭吃”的错误论调。这种不正确的思想反映到版面上便是“四多”,即带“血”的新闻多(热衷于渲染凶杀、事故、灾害);带“色”的新闻多(色情与性充斥版面,不  相似文献   

15.
以正面宣传为主、高扬时代主旋律,既是党报必须履行的神圣职责,也是党报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正面报道”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戴正坤 《新闻窗》2006,(1):30-31
在新闻报道中,精彩的细节或令人感动万分,或令人长久难忘,但这一般都是就正面宣传而言。那么,在舆论监督报道中,细节又起到什么作用呢?舆论监督报道中该如何把握细节呢?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宣传手段有两种:一种是从社会生活中选取大量的先进典型,进行有力、有效的正面引导;一种是有选择地揭露矛盾、批评落后,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这两种基本宣传手段有点像可以前后加力的越野汽车,正面引导是“前加力”,舆论监督是“后加力”。  相似文献   

18.
毛觉云 《新闻界》2001,(5):44-44,47
1989年11月下旬,江总书记和李瑞环同志在中宣部举办的省以上党报总编新闻研讨班上先后讲话,要求新闻界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十年来,我国广大新闻工作者认真遵循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我们新闻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大批新人进入了新闻采编行列内江日报就占50%,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对这些同志来说,还是一个新东西。即使长期处在新闻岗位上的同志,由于客观事物不断发生变化,也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如:究竟应该怎样理解正面宣传为主?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怎么样做才算坚持了正面宣…  相似文献   

19.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国媒体的基本报道方针之一.然而在新闻实践中,正面报道却不一定都能取得正面的宣传效果.有一些正面报道,表面看来主题鲜明,角度巧妙,很有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然而却经不起仔细的推敲,显得"假、大、空"甚至导向错误,非但没有对社会生活产生积极作用,反而带来不良的影响.这类正面报道出现"负面效应"的现象严重地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声誉和公信力.那么,如何有效防止正面报道出现负面效应呢?  相似文献   

20.
易飞  钟贤 《新闻前哨》2003,(1):12-12
舆论监督报道,俗称批评性报道;正面报道,俗称表扬性报道。这是狭义的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以正面宣传为主,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就是这个意思。广义地说,舆论监督报道不能称之为批评性报道,它也是正面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鞭挞丑恶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弘扬正义,其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本文只对狭义的部分作一些探讨。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追求新闻的本质真实是每个记者的使命。然而,新闻报道中的失实现象一直无法杜绝。舆论监督和正面报道都概莫能免。很久以来,正面报道的真实性被忽略,甚至有人认为正面报道不存在真实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