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企业竞争的焦点,也是企业立足之根本。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经济基础、资源、规模等方面存在很多弱点.在人才竞争方面处于相对的劣势。因此中小企业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便成为中小企业经营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论述了中小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中小企业人才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基于当前珠三角地区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中人才瓶颈问题,从企业角度分析人才结构特征与不同类型人才流动性特征,根据Price-Mueller原理构建影响人才流动因素模型,使用分类Logistic计量分析模型,从概率风险比率角度分析不同类型人才流动性影响因素、人才开发模式及其与企业转型升级关系。结论显示,当前珠三角地区中小转型升级企业人才结构和不同类型人才流动性对企业转型升级影响程度不同,管理类人才最大,技术技能型人才最小。企业需根据自身人才结构特点采用不同的人才开发模式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防止人才频繁流动,并以此提升人才结构模式从人才供应角度保证企业转型升级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IT产业作为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型行业,需要大批专业化的人才为其发展提供支撑。IT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产业的规模和水平,也关系到产业的未来发展。本文首先对我国IT人才的总量以及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从IT人才供给与需求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就加快我国IT人才培养的途径及方式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系统梳理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建设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通过企业内外部多维度视角,利用2016年北京168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企业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从路径系数看,人才素质对人才战略的影响最大;从作用效应看,企业规模、人才战略和人才素质对人才建设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落实人才发展战略、解决顶层设计缺失,提升人才整体素质、夯实人才建设基础,优化行业制度、健全人才发展体系,以期破解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建设困境,促进我国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产业(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 IT)的发展速度迅猛增长,而且超过了同期全国各工业产业的平均增长水平,与此同时,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当中。现如今,IT产业已然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因其对于技术含量的要求过高、发展潜力巨大,因而人才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旨在人才引进与人才任用两个方面来浅析 IT企业人才管理机制,为 IT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信息化管理的中小企业人才聚集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人才缺乏的现状影响了人才聚集效应的发挥,制约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持续发展的潜力。在信息管理技术的支持下,打破传统人才定义,将人才以虚拟角色为单位进行划分,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建立复合虚拟角色,最终实现虚拟人才的功能实体化,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扩大企业人才规模,使之达到并超过实现人才聚集效应的最低规模要求,进而通过对虚拟人才的管理、激励,实现人才聚集效应,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舟山市船舶工业发展迅速,但在船舶工业人才结构、引进、培训上显现出不少问题。文章从舟山市船舶企业人才结构、人才开发与培训、人才需求与引进和政府对船舶企业服务这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人才聚集效应及其评判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人才聚集是人才流动的产物。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若人才聚集内外环境、人际关系等都比较适宜,人才聚集就会出现加总作用。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本文在分析人才聚集现象后,提出了人才聚集现象和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以及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效应等人才聚集效应的8个具体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人才聚集效应的具体特征进行了总排序,依次为:创新效应、区域效应、时间效应、规模效应、激励效应、信息共享效应、知识溢出效应、集体学习效应。为促进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提供了重点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才聚集中自我冲突的消减与人才聚集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同时也会发生人才自我冲突,形成人才聚集的负效应,但若对冲突化解和消减得当,也会形成人才聚集的正效应。在分析人才聚集现象与人才聚集效应后,研究了在人才聚集过程中影响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的人才自我;中突的动因,并提出了化解和消减人才自我冲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企业竞争的焦点,也是企业立足之根本。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经济基础、资源、规模等方面存在很多弱点,在人才竞争方面处于相对的劣势。因此中小企业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便成为中小企业经营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论述了中小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中小企业人才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支持创新的HR实践、HR系统强度和创新氛围之间关系的假设模型,开发了HR强度的量表。并通过对陕西省116家企业的问卷调查验证了该模型。结果表明,HR系统强度包含三个维度,即显著性、一致性和一贯性,支持创新的HR实践对一贯性有正向影响,对一致性有负向影响,一贯性和一致性对显著性有正向影响,一贯性对一致性有正向影响,显著性对创新氛围有正向影响。总体上看,HR实践通过HR系统强度影响创新氛围的观点得到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2.
王晓灵  侯云章 《软科学》2011,25(8):86-91
系统分析HR部门顾客关系管理驱动智力资本增值的具体流程和关键环节。首先,简要阐释了HR部门顾客关系管理的机理,以及智力资本的内涵和构成;其次,基于HR部门顾客价值链管理的思想,提出HR部门顾客关系管理对智力资本驱动机制的"泛模式"。该模式包括HR部门顾客需求的满足,HR部门顾客需求与智力资本的作用机制两个阶段;再次,基于"泛模式"模型,提出HR部门顾客关系管理对智力资本驱动机制的"专模式"概念。这些将使HR管理实践与智力资本间的"黑箱"相对透明化,也将为阐释HR管理实践对智力资本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将顾客关系管理理念用于HR部门职能研究,提出HR部门顾客关系管理理论体系。运用扎根理论,借助深度访谈数据资料和文献总结,建构了中国背景下HR部门顾客关系管理影响因素的三维概念结构模型,具体包括内部员工满意、外部利益相关者满意以及顾客导向。最后提出,坚持以顾客为导向,关注内部员工满意度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提升是实现HR部门顾客关系管理最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招聘HR从业者的招聘广告进行统计,对从事不同岗位工作的HR从业者的要求性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出,HR从业者都要求具备较高的学历,经验,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及个性要求。但不同的岗位从业者有个自的特点,招聘专员要求较高的渠道拓展能力,薪酬福利专员要求较高的统计知识,绩效考核专员要求较高的分析判断能力,培训专员要求较高的表达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由此,可以为有志于从事不同岗位的HR从业者指明能力培养的方向,为企业招聘不同岗位的HR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为在职者完善自身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道路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实施绩效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人力资源信息化绩效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和测量模型,并且用116家中国企业的数据检验了模型。结果表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实施绩效与外界压力、高层领导支持、HR部门的创新气氛和IT能力、IS部门因素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外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能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但如果盲目地进行外包也可能会导致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丧失。特别是对于还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中小企业,是否应该进行人力资源外包,成为中小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外包前必须认清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决策模型,为中小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外包决策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立足于"知识基础观",结合知识管理理论,首次探讨了针对TMT(高层管理团队)的网络构建导向的人力资源实践、吸收能力与企业家精神行为的关系,并检验了不正当竞争的调节作用。通过对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500家企业的1000名高管进行的大规模配对调查,最终获得313家企业的有效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吸收能力在网络构建导向的人力资源实践与企业家精神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不正当竞争负向调节吸收能力与企业家精神之间的积极关系,而且不正当竞争显著调节了针对TMT的网络构建导向的人力资源实践与企业家精神行为之间通过吸收能力的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前,许多高校都已建立了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积累了比较完整的数据。如何有效地存储、管理和分析这些数据,从中提取有用信息,成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提出并设计了高校人事信息的数据仓库体系结构,实现了高校人事信息数据仓库的构建和应用,为高校管理决策者提供更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浅析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入手,浅析了造成目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李美华 《科教文汇》2012,(21):162-163
本文从情绪和情绪能力的本质出发,介绍了电生理技术在情绪测量领域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运用Biopac电生理多导仪对皮肤电、心率和心率变异性三种生理指标的测量。最后对情绪的测量研究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