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草船借箭》(五年制第八册第28课,六年制第十册第16课)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的。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箭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枝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可紧扣题眼“借”字,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  相似文献   

2.
课文以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作为故事的起因,围绕一个“借”字展开故事情节,写了借箭的原因、准备、经过及结果。因此,导读本课应紧扣“借”字。在读写训练中,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胆量和有胆略。一、扣“借”字揭题,整体感知明确题意是利用草船去借箭,中心词是“借”,文章内容都是围绕“借”字来写的。读课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谁借箭?向谁借?为什么要借箭?怎样借箭?结果怎样? 二、循“借”字识中心,深化理解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诸葛亮使用妙计,借箭成功了,周瑜对此是什么态度?划出并讨论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  相似文献   

3.
4.
《草船借箭》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应紧扣一个“借”字,引导学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点出“借”字,揭示课题在揭题时,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根据课题,你认为文章应该写哪些内容?哪个字是题目的中心词?全文主要突出哪个字?”通过审题,学生初步了解了“借”字的重要性。二、围绕“借”字,理清脉络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围绕“借”字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借”箭的原因是什么?②“借”箭的经过怎么样?③“借”箭的结果如何?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相似文献   

5.
在《草船借箭》(五年制八册第28课,六年制十册第16课)一文中“借”字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借箭”,一是“借船”。这两处“借”字同义吗?这是教学中不能回避的问题,不可不仔细辨析。查《辞海》,“借”字条共有两大义项,其一为“借贷”,如借钱与人,向人借钱,并举《晋书·阮裕传》为例:“在剡曾有好车,借无不给。”为动词;其二为“凭借”、“假托”、“假使”,古常用  相似文献   

6.
特级教师霍懋征说过,教学每一篇课文都应力求抓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从这一点突破,理解全篇。《伟大的友谊》第二段和第三段之间有这样一个过渡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这是一个理想的“突破点”,可由此入手,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7.
《蜜蜂引路》一文题眼是“引”,教学时可紧扣“引”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初读探究“引”的原因。引导学生审题,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想找养蜂人谈天,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列宁知道养蜂人离得不太远,就亲自去找。他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采了蜜以后,飞进附近的园子。列宁推断,跟着蜜蜂能找到养蜂的人。这是“引”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袁鹰的《小站》以“小”字贯穿全文,“小”中见大。抓住这个“小”字来导读全文内容,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看图,感知“小”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必须充分发挥彩图的作用。在揭示课题后,可用简洁的语言引导学生看图:“小站是怎样的‘小’呢?请同学们先看彩图,然后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9.
《倔强的小红军》一文记叙了在长征路上,一位小红军战士牺牲在马背上的故事。在教学中我紧扣“骗”字设计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全文,从中去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小站》这篇课文介绍了一个地处山坳、无人注意的小站,由于工作人员精心设计和认真工作,给旅客带来了温暖的春意。作者没有抽象地评价小站上的工作,而是以“小”字贯串全文,通过详细地叙述车站上的精心布置,来  相似文献   

11.
《草船借箭》的教学重点为:①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②了解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具体表现。为此,其导读思路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2.
《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从课题看“壮”字不仅是课题的核心,而且是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课文处处扣紧一个“壮”字,着意描写五位战士为掩护群众和连队安全转移,与日寇浴血备战,最后英勇跳崖,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讴歌了他们为革命利益和群众利益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教学时,可抓住这根红线,按课文详略,有重点地进行导读分析,把课文的思想内容、人物的精神品质串连起来,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高大,课文中心更为突出鲜明。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的《小摄影师》是一篇新选课文,教学时可以紧扣“小”字,解析全篇。 1.理解“小”的含义。课文以“小摄影师”为题,先结合解题突出“小”字,“小”在哪里?学生初读课文,很容易理解“小”的含义:原来这位摄影师是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一名少先队员,他年龄很小,又拿着照相机,想给高尔基照相,当然是小摄影师了。  相似文献   

14.
《登山》是一篇讲读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险路,自觉锻炼意志的故事.教学本课,引导学生去充分认识、感受列宁两次走过的小路的险,是理解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关键.学生对小路的“险”认识得越是深刻,就越能深刻地理解列宁对待困难的态度和锻炼意志的自觉性.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首先抓住小路的“险”,引导学生去充分地感受、认识,在此基础上理解列宁锻炼意志的自觉性,并在引导学生理解感受的过程中,扎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人.  相似文献   

15.
<正>《草船借箭》是一篇传统经典课文,根据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46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有关章节改编,人教版教材安排在五年级下册"走进古典名著"这个单元。课文写了诸葛亮善于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草船借箭》一文是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传统篇目。本文以通俗的语言,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三国时期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诸葛亮以自己的足智多谋和宽阔的胸怀,巧胜周瑜,致使周瑜不得不感到自愧不如的故事。课文以周瑜的“妒忌”为主线,以诸葛亮“借箭”为主题,赞扬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及其宽阔的胸怀。教学本课可设计这样几个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会用“必然、虚实”造句。  相似文献   

17.
《草船借箭》是五年制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题题限“借”字,联络通篇,经纬全文。教学时,可在学生掌握生字新词,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紧扣“借”字,层层深入分析,帮助他们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一、找出题眼,理清脉络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琢磨课题,想一想课文是围绕题目中的哪个字写的?先后写了哪几部分内容?(课文围绕“借”字,写了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矛盾冲突。先后写了借箭的原因,借箭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工作二十多年,曾数次执教《草船借箭》一课,也多次聆听别的教师上这一课,大都进行过这么一段"开场质疑问难"——上课伊始,教师指着刚刚板书的课题问学生:"同学们,面对‘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似乎是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举手,"疑难问题"接连不断:  相似文献   

19.
王珊 《黑河教育》2012,(11):54-54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理清文章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人物性格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兴趣。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中的故事情节改写的。它是一篇承上启下的课文,既与五单元紧密相连,又为下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前后照应”打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明白“借箭”的原因是周瑜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