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甫旺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1):29-32,46
火是彝族一个重要的自然崇拜对象。自从火在生活中产生非凡的作用,人们对火更加深了神奇之感。特别是对于已产生各种巫术观念和宗教信仰的人类来说,火不仅仅是一种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离不开的自然力,而且是人们心目中的一种神异的灵物。火神也随之登上神坛,并产生了很多敬火、祭火及祭火神、送火鬼习俗。  相似文献   

2.
赫哲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沿岸,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依靠渔猎为生的民族.本文简要谈谈赫哲族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王佳 《华章》2011,(2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辽阔富饶的国土上,居住着56个民族,各族人民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开拓了疆士,发展了经济,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随着时代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服务业为首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集行、游、住、吃、购、娱等服务为一体的旅游业在全球化的热潮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很多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旅游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事业,而且具有强烈的文化性质.  相似文献   

4.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为了保护和传播赫哲族文化,国内研究者已做了一些相关工作和研究,其中包括赫哲族文化作品的汉译和英译。本文主要对赫哲族文化作品英译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确定国内针对该民族文化所进行的英译研究现状,同时探究现今学术界在赫哲族文化英译工作方面有待于完善之处,旨在推进中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英译,向世界展示赫哲族的独特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其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正>火,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古之时,由于不懂得利用火,人类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先民们逐渐发现了火的价值,人们利用火来烹煮食物、照明、田猎,进而用于祭祀和战事之中。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告别了蛮荒时代,开启了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黑龙江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进行研究,分析阐述了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现状形成的多种因素,其中生存实践、军事教育、宗教祭祀三种因素是赫哲族传统体育形成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校科技》2017,(Z1):54-55
黑龙江下游少数民族社会生产力低下、生活水平低、地域偏远闭塞,因此该社会很长一段时间是无铁器存在的。无铁使用给包括赫哲族在内的广大黑龙江下游地区各民族的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便,而该地区的民族也逐渐开始适应这种无铁器时代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地的铁器制造业已成相当的规模,但赫哲族的技术规模和社会环境都没有能够提供铁器制造的能力,因此只能依赖于外界的输入才能获得铁器。由于自然地理和社会因素,赫哲族的铁器传入较少,直到清朝实行的贡貂赏乌林等政策,使赫哲族社会得到了一定量铁器流入并开始进入到简单的铁器加工锻造阶段。即便如此,铁器在古代赫哲族社会生产和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赫哲族基础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均达到一定水平,小学教育程度人口明显减少,初中和高中教育程度人口增长显著.赫哲族基础教育中主要存在着学龄人口数量减少,生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学龄人口的减少,大量生源外流,小学在校生规模减小,班级数量逐年减少,班级规模缩小,导致教育资源的闲置.  相似文献   

9.
吴敏 《大连大学学报》2008,29(1):105-109
赫哲族是一个极为讲究伦理道德的民族,其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赫哲族伦理道德在赫哲族人的生活习俗、民间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有具体的体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对赫哲族伦理道德的特点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吸收和改造,使赫哲族的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赫哲族民歌的类别(一是赫哲族的民间说唱艺术"依玛堪";二是赫哲族的民歌演唱"嫁令阔")、赫哲族民歌特点及赫哲族创作歌曲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作为政治合法性理念的"天人合一"思想,常被统治者视为"法天而治"、"敬德保民"的"仁民"政治路线。倘若统治者无道无德无心无能保民,便实质上丧失了继续统治的权利。这一思想尽管在历史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但是它的基本精神对于我们今天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反思诸多政治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本文从避讳的产生与发展、范围与方式、危害与利用等方面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尼采审美主义源于对叔本华哲学和古希腊哲学的独特体悟.其特点在于,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中寻求生命救赎之途.尼采认为,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衍生的悲剧艺术,在悲苦的现实世界面前建立了一个艺术的中间世界,从而缓解了人类的心理重荷,并为生命提供了经历、战胜痛苦的可能.尼采的审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有其唯心本质及空幻色彩.  相似文献   

14.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而五代避讳又有其特点。避讳给人们阅读五代文献造成不便,但如能掌握其规律而加以利用,亦有助于解读文献典籍。通过考察五代避讳制度,总结其避讳方式和内容,并分析相关避讳材料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上古史传说中,炎帝初被奉祀为火神,后又被升格为日神,其精"朱鸟"与日精踆乌为同一物;祝融为炎帝之佐,从而亦有火神、日神的神格;"祝融"是对火正一职的尊称,而非一人之专名,重黎、吴回、陆终因相继担任火正而都有"祝融"之尊号。祝融是楚人的先祖,楚人奉祀祝融,自然也尊奉祝融所依从的炎帝,楚人以炎帝、祝融为日神,是英雄、祖先崇拜与太阳崇拜相结合的产物,是人神合一的日神崇拜。  相似文献   

16.
希腊神话中,“盗火”英雄普罗米修斯因触犯天律,被罚缚困于冰冷而凄凉的岩石上“守望”,却依然无怨无悔,始终执于自己的信念,体现的是“人性的完美”。希伯莱的传说中,人类的祖先因人性的过失,遭受了“原罪”的惩罚,于是救赎的等待成为一种道德意志上的教化,人们从中感受到的是“神性的圣明”。“盗火”与“原罪”这两例典型折射出“两希”在民族化上的多重差异。  相似文献   

17.
文章借鉴西方人类学、宗教学的研究成果,尝试运用比较神话学的方法来梳理中国至上神的演化,对中国至上神的神格做出确认。西方的至上神——天帝,是创造世界的大神,他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神格。据此,对中国神话的诸神作一梳理,帝俊以其生出日月的创造神力,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生神格,有资格成为中国的至上神。帝俊神格的确认,可以明确中国至上神,弥补中国神话至上神研究的缺失,进而对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分类和梳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祭火文化是蒙古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运用民族学的研究方法,对新疆蒙古族藏传佛教祭火文化从产生、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论述,特别分析了新疆蒙古族藏传佛教祭火文化的历史缘由、祭火习俗的宗教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禁忌语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涉及人类社会的诸多领域。尽管各民族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观念存在着差异,但在禁忌语的运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禁忌语产生于迷信观念和封建礼教,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必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也将成为时代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彝族为山地民族,地理环境的严酷促使彝族与火结下不解之缘,其民族文化特征充分体现了火的意蕴。长期以来,沐浴在特定民族文化氛围中的彝族舞蹈,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特定的民族地理环境、劳作方式、宗教信仰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也受到彝族独特的火文化的熏陶,其在舞蹈的姿态、动律、造型、风格等方面充分彰显了"火"的特质。因此,要充分挖掘彝族舞蹈文化中的审美因子,加快彝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以彰显彝族舞蹈这个古老的艺术品种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