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承认理论、服从理论以及性别操演论三个维度的梳理有助于全面评价巴特勒的主体理论发展.承认是非规范主体追求性别平等的理想;服从是权力话语关系中主体形成的条件;性别操演是巴特勒主体建构的根基,体现了其理论的超前性.巴特勒后现代主体理论既关注主体的能动性力量,也深刻体悟到主体在权力话语中服从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强调主体的反抗性行动,从而在协商中获得权力话语的承认,成为合适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对传统的女性主体身份进行了审视,自理论提出以来便得到学术界普遍关注,但是由于性别操演理论对传统文化结构中的伦理、责任等构成挑战,使理论自提出以来一直饱受争议。对此,巴特勒一直在努力完善自己的理论,通过不断进行讲座和发表学术著作来弥合人们对性别操演理论认知上的断痕,然而,以目前的理论框架来看,要彻底说服公众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3.
宗庆 《文教资料》2020,(2):44-46
《中性》是美国作家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的小说作品,蕴含了作者对性别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西方性研究中的“酷儿”理论,让性少数群体成为当今学术界关注的对象,而描绘双性人的此书则是不可或缺的研究文本。本文以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点,分析双性人主人公的性别措置和社会性别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李白女性诗、咏侠诗对两性形象大量、广泛的展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性别研究的个案.女性诗中的各类女性存在暴露出一种性别规范的暴力.而咏侠诗中对侠客形象的暴力操演则构筑了普遍性的男性主体.性别与暴力的逻辑转换,有效说明了两者深层的同构.因此颠覆男/女二元逻辑的前提在于,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性别身份仅仅是一种建构性、开放性的集合.  相似文献   

5.
在对福克纳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既往研究中,有女性主义批评者认为父权制是导致爱米丽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借用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进一步提出,爱米丽性别的复杂表演性质从根本上揭示了社会文化机制对个体性别身份的规约以及个体在颠覆机制时所遭遇的遏制。两者形成一种合力,共同促成作品的悲剧意识。爱米丽先是在父权制的掌控下遵循"南方淑女"这一性别规范来建构自己的性别,之后在父亲去世后对性别和身份的操演解构了这一所谓本质主义的迷思。其操演的身份既是对社会文化机制的颠覆与反抗,又是对性别主体重建的诉求,是女性个体争取性别解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如何认识性别与性别平等,如何对待性别差异是性别教育实施的重要前提.以性别中立与性别化教育为代表的传统性别教育模式,其性别概念认知是片面的,性别平等诉求是模糊的,实施方式是扁平化的,育人成效背离了育人目标.性别敏感教育在反思传统性别教育局限的基础上,结合女性主义对性别分析,认识到性别是由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建构而成,强调性...  相似文献   

7.
操演理论是最近二十年新的理论领域,虽然是近二十年的产物,但是追本溯源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J.L奥斯汀发表的著作首次提出的操演话语这一概念。之后多位学者为操演理论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其中以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最为有代表性。本文将梳理操演理论的发展历史,以及操演理论下其他领域的操演理论建设的活力性。  相似文献   

8.
2003年普利策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性》是美国希腊裔作家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的第二部小说。作品以希腊移民三代长达80年的家族史诗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拥有双性器官的"女孩"变成一个"男人"的故事。小说将"流散"的移民、底特律的历史发展和美国的文化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两性人卡尔在性别认同上的崎岖之旅引发了学界对人的主体性的重新思考。笔者从后现代主义翘楚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视角,尝试去理解作品中的主体重构、消解二元对立、抵制类型化、回归伦理等后现代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性别因素与儿童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儿童的性别与儿童教育关注儿童的性别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意义有一定差异。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男性偏好”,重男轻女成为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尚在母腹中的胎儿便引起了家庭对其性别无尽的思索。尤其在农村,“是男孩还是女孩”,这个问题意味着家庭对这个孩子的欢迎和期望程度,决定着孩子出生后母亲在家中的地位和命运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决定着孩子将获得怎样的发展支持……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孩子在家庭中的惟一性大大简化了由其性别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欣喜的父母仍不免依据孩子的性别去为孩子创造各种环境、设计孩…  相似文献   

10.
当性别诗学中使用“性别“一词时,应自然链接到女性主义性别理论,不然,会有切割各个术语的确定概念之嫌。性别诗学从“性别“视野考察文学中潜伏的性别审美形态,它已不是单一的自然性别,也不是简单的社会性别,而是一个咬合了汉语语境中三类“性别“意蕴的、性别诗学概念系统机制中的术语。为了避免把“性别“概念复杂化或狭隘化,性别诗学强调:在“性别诗学“概念系统机制的共生作用下,美学领域滋生了一种新的文化诗学生成意义上的“性别“内涵。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性别概念是伴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而提出和演进的,它是女性主义核心内容之一.社会性别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妇女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它在中国的本土化运用与发展,也为中国妇女研究指明发展方向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人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制约中形成的.本文将知识女性成长环境置于社会性别概念范畴之中,分析性别概念对知识女性成才所造成的影响.社会性别分析是锐利的批判武器,从理论上解构两性关系不平等的根源.社会性别问题的传统思维必须得到改变,知识女性的自信度和自身价值必须得到提高、欣赏和认同,才能取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认为性别是由外在表演而产生的,主体是一系列的霸权话语下的表演性行为的结果,通过反复"重复"社会规范而建构,同时,通过颠覆性的操演,主体的本质和身份也有重新意指和改变的可能性。根据巴特勒的理论,本文分析了在《黑暗来临前的夏天》中性别表演对女主人公的约束和压迫,以及她通过对建立在异性文化话语霸权上的性别表演的抵抗而自我重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性别与传播是近年来社会科学领域内的热门话题,研究的开展有赖于社会性别这一基础性概念的引入.本文以社会性别为视角来进行媒介研究,分析传播与性别之问的关系.文章重点讨论了大众传播媒介与女性的关系,并阐述其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从女性主义者角度指出性别社会存在对男性和女性不利的社会性别分工和角色定型,有必要提出消灭社会性别的后性别社会的概念;然后从生物性别的视角分析性别的多样性,指出两种性别的分类法不能反映世界的本来面目,又根据心理生理社会的解释模式和社会物理学的成果分析社会性别复杂性,解析本能、直觉等概念的经验来源及其性别歧视的成分;最后参考了有关性别平等的一些理论和实践,建议一些通向后性别社会的渠道.  相似文献   

16.
朱迪斯·巴特勒是深受法国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女性主义哲学家。“规范”这一概念是巴特勒与法国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接合点。乔治·康吉莱姆与米歇尔·福柯对“规范”的解读回应了结构主义的理论危机,突出了规范的生产性和越界性,为巴特勒奠定了思想基础。巴特勒以“性别操演”为切入点展开了对“规范”的全新解读,“操演”就是性别规范的自我征引、自我重复,这使得性别身份具有永恒流动性。巴特勒以“身体的物质化”为核心对“规范”展开了进一步探讨,“物质化”就是规范对身体的重复性建构。“规范”是内在于身体的,它在不断颠覆自身的过程中也使得身体不断重构。这表明规范、身体、性别都是无限生产的,永远不具有同一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杨旸 《文教资料》2008,(14):116-117
自第四次妇女大会召开以来,"社会性别"的概念引入我国,学者们提出了社会性别公平教育思想,该思想的提出对课程和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课程层面看,知识论和语言学领域中的性别研究成果表明在知识生成和人际交往方面男女两性都存在着差异,也说明课程中存在着性别不公平现象,需要在课程编制、设计、实施等环节进行改善,以使社会性别公平意识融入课程之中.  相似文献   

18.
凡语言,均有性别色彩,少数语言的性别色彩是系统化的--男女各有性别主体;大多数语言的性别色彩是没有规则的,零星地反映在词汇,语音和语法 上.  相似文献   

19.
政治决策中的性别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生活一体化的发展,两性问题已从社会的边缘进入社会的主流.因此,仅从阶级性、权威性的角度来观察社会政治生活,进行政治决策已远远不够.本文从性别意识的一般性含义及政治决策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将性别意识纳入政治决策,进而成为政治决策中的性别意识,以促进现代政治决策向民主化、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性别意识的形成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西方女性正在崛起的社会性别文化背景;二是海明威生活现实中复杂的性别关系.女性既是海明威男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力量,又是他所不能也无法支配控制的异己性力量,对他性别意识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