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安?恩莱特在《聚会》中讲述了一个家庭三代人由于爱的缺失而导致的悲剧命运,它呈现出现代文明中两性之间、亲子之间、手足之间以及自我之间爱的缺失,表达了对家庭伦理失衡的忧思以及对健康家庭伦理的诉求。在恩莱特看来,“爱”是家庭伦理的核心原则,是救赎伤痛的良药。  相似文献   

2.
在《慈悲》中,莫里森用了大量篇幅描写人物和集体遭受的心理创伤,这对人物性格刻画和彰显文章主题具有重要作用。事实上,小说中的每个人物或多或少在成长过程中都经历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也都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机制。为此,基于创伤理论视角,文章旨在剖析十七世纪的美国社会遭受的个体心理创伤、集体心理创伤和创伤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3.
王梦巧  吴静 《海外英语》2015,(3):193-194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一生都在探索黑人的种族文化与矛盾,其作品中许多关于暴力,种族冲突和黑人悲惨人生的描述,都透露着浓浓的创伤情节。《天堂》回顾了黑人种族百年来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情感,再现了他们充满艰辛磨难的创伤历史,深刻表征其心理创伤和文化创伤。该文从种族的集体创伤和以女性为主的个体创伤两个部分来解读,探讨如何帮助创伤个体或集体走出创伤,开创崭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一生都在探索黑人的种族文化与矛盾,其作品中许多关于暴力,种族冲突和黑人悲惨人生的描述,都透露着浓浓的创伤情节。《天堂》回顾了黑人种族百年来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情感,再现了他们充满艰辛磨难的创伤历史,深刻表征其心理创伤和文化创伤。该文从种族的集体创伤和以女性为主的个体创伤两个部分来解读,探讨如何帮助创伤个体或集体走出创伤,开创崭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严歌苓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不论是选材还是人物都可称是其作品中的另类,但是对女性、人性、历史的深刻挖掘又彰显出这部小说的无穷魅力。小说中,宏大战争的背景与一群小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之间展现出人性的矛盾与冲突,极富张力。而其中正视民族的苦难历史、直面创伤记忆以及在叙事中寻求创伤"救赎"更是赋予了这部小说发人深思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20,(1):67-73
《露西·高特的故事》是威廉·特雷弗晚年的一部长篇小说,用主次分明的线索和以具体时间为引线叙述了露西、高特夫妇和荷瑞翰等人在20世纪上半叶爱尔兰家国创伤下的个体创伤。这些个体在被动创伤下表现不一,或负疚、或不堪负重,但最后实现不同程度的自我救赎。小说体现了特雷弗对饱受战争冲突和宗教矛盾的爱尔兰民族的忧虑,以及作者对民族创伤下普通民众的人文关怀和高度同情。  相似文献   

7.
创伤研究是文学批评的一种视角,是当代文学批评理论中新近出现的一种文学研究方法。从创伤的视角解读劳伦斯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菊花香》,可以发现这部小说的深层蕴意:男女主人翁沃尔特和伊丽莎白的创伤既是个体的,也是群体的;矿工们的苦难是工业文明畸形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生存困境的真实写照;同时,文学创伤的书写也为创伤的治疗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南方乡土气息和暴力宗教阐述而闻名于世界文学界。本文旨在运用创伤理论剖析奥康纳短篇小说中人物所受到的社会创伤和宗教创伤,从而得出在南方文化的残酷的侵袭下,暴力和死亡才是人们获得解脱和宗教救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艾薇菊·丹提卡是当代海地裔美籍黑人女作家,其处女作《息·望·忆》是一部展现海地女性血与泪的创伤小说。女主人公马汀一生遭遇了多重身体和心灵的创伤,而她所经历的个人和集体创伤实际上是小说家丹提卡对海地和美国父权制下的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的强烈控诉,旨在唤醒像马汀一样受到双重压迫的广大妇女的自我意识,鼓励她们为争取真正平等、独立、自由的权利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漫长的旅程》是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自传性剧作。奥尼尔一生坎坷,生活的创伤使他痛不欲生。他的创伤主要是由其不幸的家庭造成的:童年的孤独、母爱的缺失以及父亲的吝啬。面对创伤,奥尼尔选择了逃避:航海、酗酒和自杀。但是逃避只能使他获得暂时的解脱并不能使心灵的伤口愈合。最终奥尼尔通过创作《漫长的旅程》把自己的家庭创伤记忆变成了创伤叙事,从而使自己的心理创伤得到了治疗。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曼布克奖得主安妮·恩莱特在其最富盛名的小说《聚会》中植入家庭关系、爱尔兰的沉重历史等主题,将爱尔兰历史的再现、对在海格迪家族中生活点滴记忆的修复以及主人公本人现实生活中难以忘却的伤疤和婚姻破碎等各种创伤因素融入作品之中,并在小说主题和人物构造中融入创伤的气息,赋予原本平淡的主题以新意的同时,增加了作品的深度.以安妮·恩莱特的文本《聚会》分析为基础,以文化创伤理论为指导,试图从进一步揭示《聚会》中的各创伤因素出发,深层剖析隐藏于《聚会》文字背后坚强有力却又让人不安的情感来由.  相似文献   

12.
在悲剧《炼狱》中,普罗科托因犯下通奸罪不经意间启动了萨勒姆镇一些人的种种欲望和罪恶,为自己和那些无辜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一直不能正视自己罪孽的他,面对法庭和宗教强权的逼索,在妻子的帮助下最终战胜了自己的罪恶、软弱和自卑,找回了自己纯净纯善的灵魂,完成了自我救赎。这只迷途的羔羊终于回到了上帝的怀抱,坚持真理、捍卫良知,获得了新生而成为圣人。该剧展示出现实社会中严峻考验下人性最光辉的一面,让观众对人性的回归有了坚定的信念。  相似文献   

13.
尤平 《天中学刊》2003,18(3):79-80
虽然文学日益由“中心话语”走向“边缘话语”,回归其自身本应存在的生存空间。但是,面对亿万农民进城打工这一新的农村嬗变,面对这一嬗变中的弱势群体在城市中的种种不和谐的遭遇,不合理的结局,作家仍应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焦点,履行其职责,高扬其批判与救赎之剑。  相似文献   

14.
《聚会》是一部关于回忆、伤痛、追寻的小说。作者安·恩莱特利用后现代小说的创作技巧巧妙地将阈限性延伸到故事的建构中,成就了作品的不凡和新意。在阈限视域下,透过叙述、情感、人物阈限的"聚合交融",将小说中隐含的混杂性、矛盾性、不确定性逐一呈现,折射出有关人生意蕴的省思、追寻与救赎。  相似文献   

15.
一部优秀的电影对大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其透漏出的主题。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虽讲述了蒙冤入狱的银行家在度过漫漫19年的牢狱生活后成功越狱的故事,但却反映出信念、希望、民主人权、体制化等多个主题,令人深思,使其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  相似文献   

16.
艾薇菊·丹提卡是当代加勒比海美籍黑人女作家,其处女作《息·望·忆》是一部展现了海地女性的血与泪的创伤小说.本文从马汀所遭受的个人创伤和集体创伤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方面,幼年甘蔗林的噩梦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女儿的背叛再次将她推进痛苦的深渊;另一方面,杜瓦利艾政府的专制统治和父权文化压制着海地女人,而流亡在外的海地女性遭受着种族歧视.  相似文献   

17.
黄佩君 《英语辅导》2008,(2):150-153
毛姆小说《面纱》探讨了"冷漠"所导致的"背叛"与"赎罪"主题。讲述一则无爱的婚姻和一段婚外情,最后以悲剧收尾。毛姆用人性的冷漠来设置和揭开一张"人性"的面纱,并且把主题升华到人性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18.
《湘南学院学报》2017,(4):49-54
莫里森的《爱》以上个世纪中后期美国后民权运动为背景,叙述了种族主义和男权制度下黑人女性群体的个人和集体创伤经历。小说借助非线性叙述和多重叙事视角的转换来构建创伤事件。结合创伤理论和叙事学理论,从创伤叙事策略、集体创伤和家庭伦理创伤三方面解读了《爱》中的创伤叙事。  相似文献   

19.
无望的救赎——《夜色温柔》主人公悲剧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中的主人公迪克走向沉沦的悲剧进行解读,试图说明迪克在个体被变成断片的现代社会里寻求救赎是无望的。不论是从经验层面还是从精神层面,迪克都通过消费而受到了消费社会的控制,因此,走向沉沦是迪克不可避免的结局。  相似文献   

20.
《寒夜》反映了小人物艰难的生存处境,时代的飘零,家国的破碎,情感的无所归依.这一切构成人物的心理创伤.甚至在梦中,依然不能实现片刻宁静.叩问个体创伤性的命运,从个体到集体、审视创伤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特质,以此实现心理重建和创伤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