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茂腔是流行在山东胶州、高密、诸城、安丘、五莲、莒县一带的地方戏曲剧种,属“肘鼓子”声腔系统。其形成经历了“本肘鼓”、“冒肘鼓”、“茂,腔”三个阶段,其中“冒肘鼓”的突出特点是旦角唱腔的下句尾音翻高八度,  相似文献   

2.
茂腔是青岛西海岸地区的传统戏曲形式,最初形成于民间哼唱的小调,目前已经成为独特的地方戏曲之一。茂腔,早期仅由农闲时候的小戏班沿街传唱,逐渐发展出具有职业性质的茂腔剧团与艺术传承中心,定期演出与宣传。茂腔的职业化,体现的不仅是戏曲自身的发展,还是戏曲与社会发展互动的过程。茂腔的发展,在具备职业化与专门化的基础上,仍需注重内容形式的创新和价值观的引导。西海岸地区的茂腔艺人着力改编传统戏剧、培养年轻艺人、挖掘茂腔理论,使茂腔保持生命力,将传统地方戏曲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3.
地方戏曲是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其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表现形式与儿童的发展需求、发展特点高度契合。以地方戏曲茂腔为内容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可以更好地发挥戏曲的育人功能。茂腔戏曲园本课程可以更好地拓展幼儿的经验,发展幼儿的道德与情感,培育幼儿的审美和想象力。幼儿园应基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关注茂腔课程建构的全员性、过程性和全面性,打造资源共享平台,不断拓展茂腔戏曲的育人空间。  相似文献   

4.
《娃娃》(曲牌)是现存戏曲剧种中常用的曲牌,在地方戏曲中应用普遍且形态各异,肘鼓子腔系剧种中的[娃娃](曲牌)在流变过程中,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对肘鼓子腔的整体音乐风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较高的艺术价值奠定了其在戏曲音乐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主要内容是对《娃娃》(曲牌)的界定和渊源进行浅要探索,为后面研究肘鼓子腔系《娃娃》(曲牌)的音乐风格做铺垫。  相似文献   

5.
当下地方戏曲受到流行音乐等其他乐种的冲击,其生存空间一步步被挤压,致使很多剧种频临灭绝。如山东的罗子戏、蓝关戏、渔鼓戏、靠山梆子等已经没有了专业剧团,剧种面临灭绝。文中对山东弦索腔系统、梆子腔系统、肘鼓子系统以及民间俗曲时调四大戏曲系统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希望通过该文章的梳理为山东地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提出山东地方戏曲保护政策,为山东的地方戏曲保护提供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6.
高密茂腔是高密、东北乡文化的精粹,莫言从小受茂腔戏曲的耳濡目染,文学创作也含有茂腔影响的烙印。本文将从民俗茂腔的角度分析茂腔-莫言-文学创作三者之间相得益彰、流光溢彩的水乳之情。  相似文献   

7.
五莲茂腔是山东的地方小戏,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五莲茂腔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2016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五莲茂腔现在面临着许多的难题,它需要我们后代人来振兴五莲茂腔这一地方小戏,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本文通过写五莲茂腔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现在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一地方小戏。  相似文献   

8.
茂腔是山东土生土长的民间戏剧之一,2006年,高密茂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对地方非遗的关注,地方加大对茂腔的资料收集,学术界也慢慢开始从人类学、民俗学等多维视角深化茂腔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方戏曲从戏曲电影到戏曲音乐电视剧经过多次改革发展,戏曲的剧场性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丢失,现在废弃方言的争论也非常激烈,但方言乃创腔之本,地方戏方言不可废。丢失方言的中国戏曲只会逐渐模糊乃至丢失自我,而戏曲音乐电视剧中使用普通话也只会破坏了戏曲的美感,戕害了地方戏的神韵,无论从戏曲的演变发展还是从方言对戏曲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来看,地方戏中的方言都是不可废止的。  相似文献   

10.
河南戏曲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戏曲是经历了长期历史演变,吸收了优良的文学和艺术的精华而形成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具有高度的存在价值和美学价值。河南地方戏曲品种繁多,特点鲜明,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戏曲,产生于地方“土壤”之中,和当地的方言、音乐、舞蹈风情相结合,因而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河南地方戏曲品种繁多,在万紫千红的中国地方戏曲之花竞相争艳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云南戏曲谚语总结并保存了大量戏曲艺术经验,记录了观众的戏曲接受心理和戏曲观、反映了云南戏曲的演出习俗,具有鲜明的边疆地域特色.云南戏曲的内容主要由戏曲艺术经验总结、表演习俗、观众评论组成,特别在戏曲谚语中表现出以德为先、惩恶劝善、情为主导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是一部简化了的云南戏曲史,对研究中原主流戏曲文化对滇剧及云南少数民族剧种的形成演变、滇剧及云南少数民族剧种的发展变化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邢台学院学报》2016,(3):152-153
地方戏曲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农村为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大舞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需要本来就扎根在民间的地方戏曲的积极参与。然而,目前地方戏曲在新农村建设中并没有发挥多少作用。其中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戏曲艺术的生产机制、传播方式、演剧形态以及新民间语境下观众群体的审美心理等。这些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层面的问题,但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向农村观众推出真正意义上的精品剧目。  相似文献   

13.
河南豫剧是产生于并主要流行于河南省的一种地方戏曲艺术。其舞台语言以形成地的方言为基础,显示了突出的河南地方方言特点,代表了中原地区的区域文化。河南豫剧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舞台语言也不断演变,表现出继承和变异的特点。从共时角度对河南豫剧舞台语言的语音进行描写和比较,可以发现地方戏曲舞台语言的继承、融合和演变状况,为深入探究地域方言提供新的视角和素材。  相似文献   

14.
戏曲艺术的传承创新,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我国地方戏曲教育资源丰富多样,就黄梅戏而言,其艺术传承经历了从民间师徒授艺到科班剧社传习,再到现代教育体系的构建这样一系列的历史沿革。与其他剧种相比,黄梅戏艺术传承在教育方式、方法、内容、途径、规模等方面表现出相对独特性,其教育发展态势呈现出由单纯的技艺传授到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由台前到幕后,由一般到特殊这样三种主要转变。正确认识地方戏曲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沿革,科学把握地方戏曲教育的发展态势与时代需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构建或进一步完善地方戏曲艺术的现代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曲艺音乐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但新世纪以来,地方曲艺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受到极大冲击,将其引入地方高校音乐教学对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有积极意义。青田鼓词是丽水民间曲艺中较为独特的一种说唱艺术,将青田鼓词引入当地高校音乐教学,可以凸显高校音乐教育的地方特色,有助于完善民族音乐的教学,充实和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结合本土民间音乐的特色,探索出更好的教学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6.
本对元明到民国初年皖籍作家所写的竹枝词进行审视,认为这些竹枝词内容丰富。反映了一些地方的风俗民情,对我国尤其是安徽民间戏曲活动与戏曲民俗有生动记录,这些材料对研究戏曲史、戏曲化史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龙华先生的《湖南戏曲史稿》是一部内容富赡详备,富有创见的地方戏曲史专著。它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湖南戏曲的历史沿革、演变发展、作家作品及戏曲声腔,解决了戏曲史研究领域内一些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湖南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声胜丰富、作家辈出、作品可观,深为群众喜闻乐见,形成了许多具  相似文献   

18.
在文人传奇发展初期。“三大传奇”以戏曲表演时代,占据了这一时期戏剧艺术精神的制高点。在戏剧结构上,首创双重戏剧结构法.成为戏曲结构艺术嬗递演变的先导。在戏曲声腔上,《浣纱记》是昆山新腔改革与传播的全胜标志,成为古典戏曲音乐声腔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并有力促进明代戏曲表演形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龙华先生的《湖南戏曲史稿》是一部内容富赡详备,富有创见的地方戏曲史专著.它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湖南戏曲的历史沿革、演变发展、作家作品及戏曲声腔,解决了戏曲史研究领域内一些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湖南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声腔丰富、作家辈出、作品可观,深为群众喜闻乐见,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特点和风格的戏曲艺术流派,在全国戏曲艺术中占有显著地位,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相似文献   

20.
大奏鼓,原名"大典鼓"、"车鼓亭",发源地在石塘镇箬山里箬村,原先是由流行于福建泉州、晋江一带元宵节闹花灯时迎神"割火"时表演的"跳鼓"演变而来。大奏鼓的表演方式,是由男性7-9人扮演女角,身穿类似戏曲中的媒婆服饰,手执扁鼓、木鱼,跣足上场,且敲且舞,伴以锣鼓、唢呐,热烈粗犷,幽默诙谐。大奏鼓蕴涵着箬山渔村独特的民俗文化,而民俗文化既是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其价值正在蓬勃兴起的民俗旅游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