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福敏  丁万华  付义 《文教资料》2007,(33):85-86,118
批判理论认为马克思哲学就是一种批判理论,就是对现实进行无情的批判。但这种理论忽视了马克思哲学中批判的建设性,过于注重意识、文化领域的批判,因此没有能够领会马克思哲学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技术哲学研究虽目渐走向成熟,但迄今仍缺乏公认的研究规范和系统的理论体系,更遑论进入“常规科学”阶段。对30年来技术文化批判展开“自我反思”,不仅关系到技术哲学发展前景,对推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乏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秉承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的文化传统,通过将分析哲学、现象学、知识社会学、批判理论与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融合,阿普尔开辟了批判教育研究的新领域.有关阿普尔理论的学术属性,国际教育学界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事实上,阿普尔理论的复杂性,与其所受的系统的哲学修炼和其所继承的美国本土的教育哲学传统密不可分.为此,澄清阿普尔批判教育研究的理论来源,不仅有助于化解有关阿普尔理论归属上的纷争,深化我们对阿普尔理论的综合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对其批判教育研究建构方式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4.
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知识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其主旨是探讨与解答教育活动发生、发展的一般性、根本性问题,为教育理论建构提供理论基础。这决定了教育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阐释与揭示研究教育问题的思想方式,以便对当前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前提性反思。而常识中认定“批判”是教育哲学的研究旨趣,把教育哲学的性质论定是反思教育历史、批判教育现状(教育问题)的理论,这就需要辨析“批判”可否成为教育哲学研究的旨趣,理清批判对于教育哲学研究的意义,以切实把握教育哲学的研究旨趣和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化、哲学暨文化哲学对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美国杰出CEO卡内基、摩根、洛克菲勒、福特、斯隆、沃森父子、艾柯卡、韦尔奇等人的奋斗史,就是文化批判、哲学批判、文化哲学批判的过程。考察美国文化的价值观念、宗教情怀,通过跨文化分析,在文化对峙与二律背反中,重新认识管理的基本矛盾,反思危机管理的前提、方法、原则和创新范式,实现从文化自发到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文化哲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文化哲学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关于文化哲学的总体把握与建构,涉及对文化哲学的研究对象与主题、理论形态、历史演进、未来走向等问题的思考;关于人类精神的演进与走向,主要是从人类文化精神的总体进程来进行运思;关于哲学理性精神的重建,着重于从人的存在和文化批判等向度出发进行探索;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主要是从转型的内涵、途径、意义等方面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7.
一、“批判”的前提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呼唤对自身进行“哲学批判”。本文援譬“批判”,其初衷是谏议对电大教育研究的形式、体系结构、功能和有效范围作一自检,以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的进步。其必要性如下:①此前已有文章就电大教育的研究状态提出批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性的系统检验,既不过分也合逻辑。②电大以外的研究机构(下属香港公开大学)已就全国电大的研究展开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方法较为领先。电大系统反而有所不为。③普通教育在方法论检验等方面成果迭出,收效显著。而在电大,许多通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站在现代性的门槛上对现代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话语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马克思通过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批判了以理性原则作为解释世界的根据的近代哲学;在哲学批判的基础上,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揭露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另外,马克思批判了对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关系进行研究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物役性经济。总之,马克思抛弃了纯粹哲学的态度,从实践出发,揭示实践的历史本质和批判本质,对现代性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根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代对于文化的研究“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似乎显示了一种历史感的缺乏;文化研究只停留在思辨和概念抽象的层次而缺乏对中西文化整体及其演进的实质性把握,缺少对文化历时性运动及其差异性的认识,也缺少对文化作同时性结构及其差异性的研究。”对传统观念的反思还停滞在“观念”本身的探讨,批判哲学代替不了哲学的批判。文化的研究应该从整体观的浑沌表象和思辨玄学中解脱出来,从现实出发,从具体的个性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较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上,对构思主义创作论和写作学产生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对其基本观念、方法进行了实践的和理论的批判,并指出“非构民写作学、是对发达的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回归、超越、升华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从非构思写作学主张写作内容应“消解预设”的“未定论”追求上实现心灵高度自由来看,它体现了一种后现代写作精神、学术文化;但它又主张写作思维操作模型则是固定的,这样,它又是一种超越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的原创性哲学观念,而这种哲学精神恰恰是“依道而生”的中华哲学文化的东方神韵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11.
批判性是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深刻的反思模式。马克思思想的创造与发展,是在批判性的论辩中实现的;马克思思想的生命与活力,也是在科学批判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和验证的。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这些探讨都是从某一侧面对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进行论述,缺乏对这一思想的系统梳理,不利于对马克思思想的全面理解。鉴于此,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论述做一整理,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康德哲学的影响下,创立了文化符号哲学,把康德的理性批判扩大为文化批判,对历史上的各种人性论进行考察后对人的本性作了深刻的洞见,并定义为“人是符号的动物”.这个定义包含了三重规定:其一,人是符号的动物;其二,人是文化的动物;其三,人的本性是劳作.  相似文献   

13.
罗蒂的后哲学文化对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批判,其目的就是要摧毁西方传统哲学的中心假设——心灵好似自然之镜,进而摧毁西方哲学已有的哲学观和知识观。并由此展望一种无主导性的、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后哲学文化。  相似文献   

14.
批判性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马克思哲学通过理论的批判与对现实的批判,在实现自我超越的同时,把现实的批判诉诸实践,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采取辩证否定的态度,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批判与双重建构中,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的互动,彰显出其丰富的历史魅力。  相似文献   

15.
对民主及民主理论的研究是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国内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日益显学化,但对其政治哲学特别是民主理论的系统研究十分欠缺。基于这种理论空白,本文以自由和平等的张力为背景,以法西斯主义批判、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批判和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为主要内容,从而勾勒“西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线条,并且阐释这一民主理论对于今日中国所具有的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试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产生是以后现代主义哲学、文化思潮的产生和发展为基础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20世纪后半叶西方社会流行哲学、文化思潮,其影响面非常广泛。从七十年代始,课程研究领域运用后现代主义思想和方法对包括要素主义、结构主义、永恒主义等尤其以“泰勒原理”为核心的传统的课程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和反思,以新的理论视野和新的价值观念理解课程的本质,构建新的课程概念体系。尽管目前后现代主义哲学、文化思潮对学校课程的影响还不太大,但其作用正日益显现。一、理论基石:后现代主义后现代…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与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这种文化现象在我国思想文化等领域扩展、蔓延。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领域内逐渐渗透,对他们的精神结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着深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鹏利 《红领巾》2005,(6):114-116
教育哲学的批判功能是教育哲学本性的体现,是它追求理想教育价值的要求,也是发展本学科的动力.教育哲学的批判功能在于对研究主体研究的规范与监督,并规范和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为此,必须抓住教育哲学批判的前提,提出“教育问题“,进而消除其错误,实现教育哲学的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19.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转向了对日常生活语言的研究,实现了个人哲学思想从科学主义向人文主义的复归。他以语言游戏说为核心,强调生活形式的基础地位,提出了意义即用法的意义理论。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证了私人语言的不可能性,批判了以私人语言和私人感觉为基础的整个西方传统哲学。诊断了传统哲学语言性疾病的病根、病因以及病症,开出了"自然疗法"的医治方案,将语言的形而上学用法带回到了日常生活的用法之中,极大地拓宽了西方文化批判的语言之路。  相似文献   

20.
宗白华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从艺术意境的求壳中对传统文化作批判性反思。通过对中国艺境的文化哲学基础的探寻,揭示了传统哲学的生命哲学品格;通过对未来文化的展望,高扬了“文化与自然调合”的理想;通过对“中西古今 ”关系的辩证思考,提供了跨文化研究和对古人作“同情的了解”这一富于启示意义的文化批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