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了做学问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语引自晏殊的《蝶恋花》,指做学问要另辟蹊径,独上高楼,开阔视野。这是对研究对象的选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云:古今成大事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杨芳 《西藏教育》2010,(8):13-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写作提出这样的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可以看出,对初中生作文练笔,不仅要达到一定的数量,还要进行一定的速度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4.
狄洪伟 《考试周刊》2012,(72):62-63
日记是一种天天练笔的好形式,它可以使孩子们把读书和写作,学习和记忆,观察和思考,模仿和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好途径。根据自己多年对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通过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我在指导本届初一学生进行日记训练时,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说明文是现实生活中较为实用的文体,而其写作训练却是盲点,易为语文老师忽视。究其原因,在于说明文架构简单,语言朴素,教学抓手乏善可陈,学生亦毫无兴趣。将“情境化”教学设计引入写作训练中,设计“个性化”“生活化”“学科化”活动内容,能增强写作训练趣味性,提升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和实效。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又一次拜读了《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6月)刊登的任遂虎老师的《写作训练不等于创作训练》一文,深深感受到一位大学教师对中学作文教学关注的情怀。  相似文献   

7.
过去我曾经写过,教师也要达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的做学问的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都在灯火阑珊处。为了达到这三个境界,我认为教师成长需要经过五项修炼,即意愿、锤炼、学习、创新、收获。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是语文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但初中教材中的写作训练3年共计36次,训练数量严重不足。而且七至九年级的作文话题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和层级梯度,没有形成一个序列明显的写作体系.缺乏可操作性,需要教师深入挖掘课文文本中的写作因子.拓宽、深化写作训练的空间和维度,弥补写作课程资源的不足。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10.
李爱丽 《教师》2013,(31):51-52
一、让课外短文训练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是写作基本功训练的开始.如何积累?当然得从课外阅读开始.课外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鲁迅先生说过的一段话或可作为注脚: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他却决不说坏处在那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但偶然之间,也会不知怎么一来——真是‘偶然之间’而且‘不知怎么一来’,——卷子上的文章,居然被涂改的少下去,留下的,而且有密圈的处所多起来了.这段文字,透露出了写作的秘诀所在,就是读与做.要做,还得先读,这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  相似文献   

11.
谢树峰 《语文知识》2014,(10):15-17
《人间词话》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呕血力作,自面世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肯定与推崇,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其提出的“人生三重境界”流传尤其深远,不仅常被用来研究哲学、美学等问题,还被人们用来解析爱情悲喜、宦海沉浮等人生境遇。笔者阅读其三重境界之说时,在对王国维的学识才华心生仰慕之余,却发现了一处就王国维的学识来说绝不可能犯的小错误,觉得困惑不已。  相似文献   

12.
刘春玲 《现代语文》2008,(12):46-48
在个性作文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许多学生为求“个性创新”而盲从,于是,还没学会走就想展翅高飞的情况就出现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学生作文要么空有架势内容空泛,要么老生常谈内容陈旧,再不就是人云亦云只求“形胜”……总之都是舍本逐末。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其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不少学生所知材料有限,何谈既有个性又能使文章内容充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相似文献   

13.
正叶圣陶先生在谈及通过作文写作关的时候,曾指出:"通过写作关,大概须在思想认识方面多下工夫。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没有好的质料当然写不成好文章。"而要取得好的质料,自然需要积极的思维,所以思维训练在写作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形象思维是思维的最初阶段,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准确地表现形象、形象地再现形象、熟练地创造形象是形象思维训练的三个阶段。一、准确表现形象(一)仔细观察在学习和生活中认真仔细观察,是获得感知最直接的方式。教师在布置观察任务时,一定要明确强调一定的观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笔者认为,不仅做学问和成就大事业这样,高中政治课教学也经历着这三种境界,这也是政治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借用三句宋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说明凡欲成大事业、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确立目标、努力追求、最终成功的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用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抓质量、创品牌的过程中,也同样合适。  相似文献   

16.
郝悦  麻敏  郭萌 《中国研究生》2016,(4):23-25,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有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杨德友教授,多年来从事翻译工作,正是经历了如王国维所言的翻译"三味境",他才得以收获翻译事业的累累硕果。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相似文献   

17.
张菁 《现代教学》2014,(11):60-61
写作过程化指导是指教师依据学情和考纲,选择一系列作文教学点,再找到一些有价值的作文训练分解方式,对学生进行写作过程的定点指导,使得作文指导具体细致、明确有效,使师生在作文教学上有章可循,真正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作文在中考试卷中可以说占据了"半壁河山",它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自然不敢稍作懈怠,而是极尽能事,想尽办法,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给作文进行包装。一篇篇作文如同花店里摆放的一朵朵假花,靓丽而刺眼地绽放在教师的眼前,可谓百花齐放。但这样的作文看多了,只会让人感到一种审美疲劳。究其实质,这些作文大多立意相同、材料雷同,语言外表华丽其实空洞,给人的感觉只有一种:单调。  相似文献   

19.
侯红宝 《语文知识》2014,(10):83-85
一、阅读与写作,一枚硬币的两面阅读与写作无非都是围绕三大问题进行:写什么(文章内容),怎么写(写作方法技巧、语言结构等),为什么写(写作目的),它们的广义语境是一致的。阅读是从写作的产品出发,从文本的内容、方法、语言及其结构等处呈现的图式化结构、空白和不定点处出发,漫溯作者寄寓的意义或文本蕴含的意图。它从寻找“写了什么”和“怎么写”出发而与“为什么写”相会。  相似文献   

20.
<正>人生在成长中走向成熟,生命在生活中感悟境界。境界是一种精神与修养,是一种微妙的感觉。教师的境界平凡而独特、朴实而珍贵。当我们行进于教学之境,驻足于心灵之路,常会叩问灵魂、积淀情感,从而带来幽远的思索。境界没有止境,更没有捷径,正像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谈到的三重境界让人感悟颇深一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志存高远当是第一重境界。回首教学生涯,要常扪心自问:是否曾独上高楼,感受那不一样的孤独;是否曾举目远眺,体验那望不尽的愁苦。登高不易,唯有守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