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初接触木心的文章,源于一次偶然。一家一家的博客走过去,然后,就看见了对他文字的评论。从网上搜来,打开,安静、从容而冷峻的文字,立时淹没了我。他仿佛一位温和的长者,一直微笑着站在远处,从容而优雅地,用文字诠释着他被岁月沉淀下来的深刻与敏锐。就这样,一点点搜集着他的文字,一点点地看,然后,就看到了《竹秀》。  相似文献   

2.
最初接触木心的文章,源于一次偶然。一家一家的博客走过去,然后,就看见了对他文字的评论。从网上搜来,打开,安静、从容而冷峻的文字,立时淹没了我。他仿佛一位温和的长者,一直微笑着站在远处,从容而优雅地用文字诠释着他被岁月沉淀下来的深刻与敏锐。就这样,一点点搜集着他的文字,一点点地看,然后,就看到了《竹秀》。  相似文献   

3.
陈黎明 《考试周刊》2009,(38):151-151
一、"手表效应" 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会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有两只手表,他却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也就是说,他无法知道哪一只手表更加精确,因此他也就无法确定精确的时间。这就是"手表效应"的原义。  相似文献   

4.
思维体操     
《小学教学研究》2012,(30):61-62
1.智力题奇怪大钟从前有一位老钟表匠,为一个教堂装一只大钟。他年老眼花,把长短针装配错了,短针走的速度反而是长针的12倍。装配的时候是上午6点,他把短针指在"6"上,长针指在"12"上,老钟表匠装好就回家去了。人们看这钟一会儿7点,过了不一会儿就8点了,都很奇怪,立刻去找老钟表匠。等老钟表匠赶到,已经是晚上7点多钟。他掏出怀表一对,钟准确无误,疑心人们有意捉弄他,一生气就回去了。这钟还是8点、9点地跑,人们再去找老钟表匠。老钟表匠第二天早晨8点多赶来  相似文献   

5.
一向听话守时的儿子,高考前最后一次调考完,于当天晚自习结束后失踪了。晚自习八点二十分结束,他一般是九点到家,可那晚到了十一二点他都没回家。打他电话,  相似文献   

6.
肖保根 《老年教育》2011,(12):29-29
大哥3岁那年就双目失明了,父亲开始为他的未来操心,一点点地教会他自己烧饭、缝被、整理房间,还让大哥练得一身好水性。  相似文献   

7.
初二新学期一开学,儿子就说,英语老师总是布置很多作业。他不喜欢英语,没完没了地背诵、抄写、翻译。对于他的抱怨,我无能为力。我只能默默地看着他弓背伏案,埋头疾书。我不能说"我也痛恨英语";也不能说"不爱写就不写"。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晚上9点上床,我希望能保证他9小时的睡眠时间。对此,我十分紧张,总是盯紧时钟,生怕到了9点,他还没有躺到床上去。周一晚上,他写作业到9点,洗漱完就睡了。  相似文献   

8.
四眼天鸡     
有一只神经质的小鸡,他的想像力似乎丰富得过 了头,一点点风吹草动就会让他反应过度。 这不,一天一颗橡树果砸在他身上,他就认定家乡将 迎来一场浩劫,吓得他到处乱喊:“天要塌下来了!天要塌 下来了!”因此他妈妈只好把他送进了一个特殊的营队。在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型教师”研究什么 “研究型教师”,他不同于远离学生的教育专家,他少了点学究气,少了点专业术语和理论套路;他身处教学工作第一线,却比一般的教师多点研究的自觉性,他善于捕捉信息并有独特的见解,多一点分析和总结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我有一个朋友,他呢.又好又坏.他就是我的同学杨翔宇。 在课间休息时.我经常和他一起去踢球。玩着玩着。他转身一脚就是个乌龙。我劝他别当守门员了,他倒气了。朝我点了个穴。他点起穴来特帅又特厉害,  相似文献   

11.
康德其人     
正四点五十五分,康德的仆人准时叫醒他。五点,他穿着拖鞋、晨衣,戴着睡帽,坐在书房准备吃早饭。他的早餐包括一杯淡茶和一烟斗烟。接下来的两小时他准备早晨的讲课。他讲课的课堂就在他家的底楼,七点开始,到九点结束。他的课大受欢迎,如果你想抢个好位置,非得六点半到课堂不可。康德坐在一张小书桌后面,以谈话的语气讲课,很少用手势,但他讲话幽默,  相似文献   

12.
近期市场谈得最多的话题,无非是底部到了吗?最近有一私募大佬以开玩笑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市场底部的判断。他认为沪指1200点才是底部,信不信由你。乍一看,有人认为他疯了,尽管他没有解释理由,"1200点论"有点过于唐突,但依据过去两轮熊市的经验来看,2500点谈  相似文献   

13.
晋平公作为一位国君.致绩不凡,学问也不错。在他70岁的时候。他依然还希望多读点书。多长点知识。可是70岁的人再去学习时.已不自信了.于是他去询问他的一位贤明的臣子师旷。  相似文献   

14.
乐然 《少年文摘》2012,(1):58+60-63
这是真真正正专属于他一人的舞台,属于他一个人的成功!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1996年。那年,年仅12岁的他毅然选择了离开自己生活了12年的家乡——黑龙江牡丹江,离开了父母,带着他的梦想,来到了陌生的北京,就读中央民族舞蹈学院。在学校,早上5点起床做早操,6点就开始做早功,直到11点。下午是文化课,晚  相似文献   

15.
我想,我们两个给他的伤痕,正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平复。我想到很远的地方去那天,我把他从教室喊出来时,他正跟同学们打闹。看到我,突然沉默了。我们两个走到教室外,我才发现他的个子已经很高了,肩膀宽宽的,嘴角也长出细细的茸毛。还有一年时间就要高考了,我不得不放下姿态,与他进行沟通。我问他:"你准备往哪里考?"  相似文献   

16.
童言稚语     
萧芸 《福建教育》2010,(4):59-59
我家的小子今年6岁了,回想这6年来他从那么一个小不点儿成长为一个大班的小小男子汉,我心里总是有种说不出的幸福与温暖。虽然他也很顽皮,偶尔也有不听话的时候,但我更多的是看到他在一点点成长,一点点懂事。于是,我拿起笔,记下他的童言稚语,记下他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17.
本期导读     
一个偶然的机会,曹熊促成了一次捐献,这下激起了他的爱心,他也想做点什么好事。可做点什么好事呢?就这么巧,回家的路上,曹熊看见了一个当剃  相似文献   

18.
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的语文、数学、英语和微机等功课部学得不错。其中他最擅长的就是数学了。一次上数学课,老师问了一个超级难的问题,班上一片寂静。只见他把手举得高高的,1分钟、2分钟、3分钟过去了.老师终于点了他,他自信地回祷了问题.而且答得非常准确。  相似文献   

19.
他是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逃学、捣蛋、捉弄老师、欺负同学,可谓“无恶不作”。同学怕他,讨厌他,避之唯恐不及;老师也对他渐渐失去了耐心,放任自流;他的父母,一个重病缠身,一个苦于生计,想管也管不了。除了偶尔被老师拿着花名册点到名字外,他已经差不多被人遗忘了。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有两只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因为他无法知道哪一只手表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