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文山州三七生产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文山州大部分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制药和加工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其创新能力主要来自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实现形式主要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奖励创新人才政策、产业引导政策、新产品减免税、科技引导政策对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影响较大;但目前企业在三七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激励机制不完善,高素质技术人才缺乏,创新意识缺乏是阻碍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内因,缺乏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技术市场不健全是阻碍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外因。最后提出了提高三七生产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因子有哪些?效应大小如何?找准它们,对于有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激励因子有四个,即资金激励、人才激励、知识产权激励和文化激励因子.其中效应最大的是资金激励因子,其次分别为人才激励、文化激励和知识产权激励因子.并依据四个主要激励因子,针对有效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结合武钢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践,分析总结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几个方向:自主创新必须是保持常态的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必须立足于独步市场的新产品,自主创新必须是“人才强企”战略的延伸,自主创新必须是与自然和谐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4.
目前,小微企业日益重视自主创新。通过调查浙江省宁波市500家小微企业,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研发人才缺乏"、"研发经费紧张"、"融资环境不佳"等障碍是宁波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瓶颈。为了帮助小微企业突破自主创新瓶颈,宁波要提升研发人才公共服务质量以改善研发人才缺乏状况,着力减轻小微企业研发经费紧张状况,大力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流动、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最主要来源.自主创新动力机制包括宏观动力机制和微观动力机制.宏观动力机制由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等组成,微观动力机制包括创新机制、人才引进和开发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自主创新动态管理机制.企业需要有效整合和运行自主创新微观动力机制,促进企业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活动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面向自主创新的知识集成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离不开坚实的知识和人才基础。文章在研究分析有关知识集成管理和自主创新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将知识集成创新的思想引入到自主创新理论之中,提出了企业自主创新知识集成管理系统,该系统能更好更快地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企业自主创新障碍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述阻碍企业自主创新的因素的内部因素和企业外部因素,建议应确起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形成创新型企业文化,建立、健全研发机构,加快培育创新人才,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制度保障,发展风险投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的重要前提,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型产学研合作形式,创新联合体如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研究发现:满足国家与市场需求,发挥领军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构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打通“科研-中试-产业化”创新链内部一体化,获取政府各项政策支持,聚集、管理和培养高精尖人才是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七条重要路径。本文拓展了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探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激励的长效运行机制,就是探讨示范区的人才激励机制如何能够得到长期的运行和保障,在基于个人、企业、园区、政府多赢模式的前提下,这些因素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保证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人才能够得到有效激励,从而发挥人才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的创造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影响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因子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因子有4个,效应最大的是资金因子,其次分别是人才、文化及知识产权因子。依据4个主要因子,对如何有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前瞻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对企业创新有较大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11项企业自主创新环境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浙江省11市的企业自主创新环境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宁波的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状况在浙江11市中排名第二。为了缩小与杭州在企业自主创新环境方面的差距,宁波要建设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努力发展当地经济,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着力改善基础设施禀赋。  相似文献   

12.
吉利汽车从模仿到自主的创新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盛亚  蒋瑶 《科研管理》2010,31(1):86-92
摘要:寻找企业创新路径、识别企业如何从模仿创新走向自主创新,对培育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十分有益。本文以扎根理论方法为主导工具,对浙江吉利汽车通过人才培养、人才引进、R&D投入和组织学习能力提升,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进行了详尽研究,得出了吉利汽车不同发展阶段从模仿到自主的创新路径,这种独特的创新路径对其他致力于培育自主创新的企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运用DEA方法比较分析黑龙江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缺乏创新性人才、研发经费严重不足及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现象严重;并且黑龙江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效率极低,全国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青海,其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无效率。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黑龙江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高科技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分析了高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内涵及影响因素,讨论了高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人才机制、激励机制以及合作机制,并据此考察了金发科技自主创新运行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工业优势产业自主创新发展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能力弱是内蒙古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内蒙古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内蒙古六大优势产业企业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及创新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分析,找出制约因素主要是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和创新方式及创新机制落后.因此,优化发展创新环境,营造吸引鼓励人才创新的软硬环境建设和积极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改革及建立利于创新的体制;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将关键技术与重大工程相结合以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步伐是提高内蒙古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激励人才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才薪酬机制入手,认为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导致我国人才流失和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并分析了税收对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激励人才创新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实施产业倾斜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有利于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通过对创新人才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有利于激励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技自主创新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组织,乃至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高等院校应当主动参与科技自主创新过程。面对不断深化的改革与逐步转换的体制,高校急需构建一套科技自主创新保障体系,以确保高校科技自主创新顺利实施,提高高校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本研究主要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投入保障、平台保障和人才保障等五个方面对保障体系进行构建,并详细探讨了具体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自主创新人才开发与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自主创新人才素质定位,分析了南京自主创新人才开发与管理的现状,提出自主创新人才开发与管理策略: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培养自主创新团队、建立自主创新的人才链条,挖掘自主创新人才潜能.  相似文献   

19.
张鹏  张良 《今日科苑》2006,(10):90-9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为主导的传统发展模式加速转向依靠科技、知识和人才为主导创新的发展模式,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支撑企业崛起的筋骨,是实现企业快速持续协调发展,不断提升竞争能力,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重要保证。本文从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出发,以提升企业的竞争水平为目标,探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大型煤炭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资源禀赋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大型煤炭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煤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成果转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塑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形成激励人才自主创新的机制、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管理体制等方面阐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为大型煤炭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