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着重对当代西方美学与当代中国美学作一简要比较,中心论点为当代西方美学日益走向“非人化”,而当代中国美学则是既见物又见人的美学,其本质是为人的美学,是“人化”的美学。究其原因是由于两者的哲学基础与文化传统、特别是社会制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对当代西方美学与当代中国美学作一简要比较,中心论点为当代西方美学日益走向“非人化”,而当代中国美学则是既见物又见人的美学,其本质是为人的美学,是“人化”的美学。究其原因是由于两者的哲学基础与文化传统、特别是社会制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西方哲学某些哲学流派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打出“哲学终结”的口号下,哲学应如何为自己名正?哲学是否真的面临着“终结”?从哲学观和哲学的思维方式入手,具体从“科学”、“人文”、“生活”哲学思考的三个维度分析,“哲学终结”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推天道以明人道”是道家哲学展开的基本思路。就老庄道家哲学而言,基于“道常无为”这一“天道”原则,其“人道”思想主要表现为如何处理广义上的“人一物”关系,并聚焦于两个方面,即统治者与百姓的关系,人与功名利禄的关系,因而也就形成两种基本的“人道”主张:其一,“无为”而“利物”;其二,“无己”而“胜物”。在老子哲学中,“无为”而“利物”是其“人道”思想的立足点;在庄子哲学中,这一思想也得到多方体现,并进一步发展为“无己”而“胜物”的根本“人道”诉求。从当代视域来看,道家“人道”思想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智慧启示。  相似文献   

5.
“为道”和“为学”的内涵及其关系是《老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使人成为具有内圣外王人格的圣人,而《老子》的哲学是极高明,但还不够“道中庸”。在这个前见的影响下,冯友兰在几次诠释中,始终认为“为道”和“为学”是相互对立的或互不相干的。但是,深入研究本可以发现,“损”、“益”并不是简单的外在对立的关系,二是“道”的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或说作用,二的互动共同完成了“道”的展现。因此,“为道”和“为学”也是互补和互动的。  相似文献   

6.
近代西方人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感性的人到抽象的人,再到自然的人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理性主义人学和自然主义人学表现出来的。但二者都只是执着于人的本质的不同侧面,并没有真正揭示出人的全面本质。只有马克思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超越了近代西方人学,确立了人之存在的现实基础——实践,并以此为出发建构了“总体的人”的人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叫严桂道,今年四十七岁,二十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对俺大队写下光辉《按语》那阵子,我还年轻,正在“记工学习班”学习。听说毛主席表扬了俺们的做法,浑身都是劲,打那以后,我把《按语》牢记在心窝里。二十年来,在毛主席光辉《按语》指引下,我和林业队员一起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为改变俺大队的面貌做了一点工作。为革命刻苦学文化提起学文化,还得从参加“记工学习班”说起。一九五三年冬,广大贫下中农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组织起来”的伟大号召,办起了初级社。当时,我担任第一生产队的队长,因为贫下中农不识字,只好从社外找了个记账员。这个人与咱贫下中农不一心,把账搞得乱七八糟,社员们都很气愤,不要他干了。后来,找了个青年社员当记账员,因为识字少,他就划  相似文献   

8.
在《论语》学说中,德性成为关切的中心、人们生活的主要目的。在孔子那里,人生的一切生命实践、为人之道,皆为“学”也。《论语》中“学”的范畴充分诠释了一个人一生所成就的全部就是德性的实践,以“学”的范畴辐射到“仁”、“道”、“礼”等主要范畴。因此,《论语》中的伦理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依照“学”来构建的。“学”贯通“礼”、“仁”、“道”,是诠释孔子伦理思想的最根本范畴,具有独立的意义价值。“学”的过程即是成仁(人)的过程,而成人的层次是不断提升的。“学”可谓是生命本身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9.
十几年的素质教育搞下来.好像谁也说不清素质教育是什么了。理论的人习惯在书斋里海阔天空.热衷于满世界地找学问.喜欢拿外国的道理观中国的事;实践们云里雾里弄不懂.只好无奈地在“田野”里“实事求是”。素质,原本只是个常用词.素质教育则是个浅显通俗的教育目标.如今却成了复杂变革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颠倒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天”“地”关系。德国古典哲学是“从天上降到地上”的哲学,实质是从观念出发说明现实的哲学,马克思的哲学是“从地上升到天上”的哲学,实质是从人的现实生活、实践出发来说明观念的哲学。升到天上的哲学,还应回到地上,和现实生活相接触,指导人们的生活,改变不合理的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理解和解决了“天”“地”关系。  相似文献   

11.
齐白石老先生曾作过一幅《发财图》,画面上只有一把算盘,这是告诫人们:“算明白账,做明白人。”每个人都曾学过打算盘,但要像高手们打出“花”来,在算盘上显现出“金鼎”“飞燕”等游戏图形,难乎其难。有高手说:“打好算盘要把‘位’记准,不能出一丁点儿错。”也有人说:“算子不记位,永远学不会。”  相似文献   

12.
方东美以“情”和“理”两个哲学的始源意象分析为基础,以人文为哲学思考路向,建立起超越与内在统一的形而上学哲学;他从人存在与超越的维度确立哲学存在的根据,为我们思考“哲学何为”提出了可取的致思方向。  相似文献   

13.
儒家管理哲学是儒家管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构筑了儒家文化的主体内容。儒家管理哲学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对其的探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指出了“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哲学的根本精神;二是提出了“以和为贵”是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特征;三是说明了儒家管理哲学中,人性假设的基础是“人之可塑”。儒家管理文化经过损易更新、现代整合,仍然具有强大的内在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颜红英 《江苏教育》2007,(20):10-10
“你知道八荣八耻吗?是谁提出来的呢?”升旗仪式上,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以孩子的口吻,娓娓讲述荣辱的概念,让孩子在心中悬挂“八荣八耻”这盏明亮的人生之灯。“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八荣八耻”是一面镜子。学校少先队号召队员们对照自己的言行。在校园中找一找,说一说,辨一辨,看看哪些行为是光荣的。哪些行为是可耻的,让荣辱观念入耳、人目、人脑、人心。  相似文献   

15.
“们”是现代汉语中表示数量范畴的后缀,用在代词和指人名词后边表示多数,如“我们、你们、他们、战士们”等。指代男性群体时用“他们”,指代女性群体时用“她们”。当指代群体中有男有女时,不少人常常写成“他(她)们”。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研究历来重视先秦道家哲学“道”本体论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原创地位,而比较忽视儒家哲学创始人孔子的“道”本体哲学思想。文章认为,“道”是孔老哲学共同的本体论核心范畴,意指天地万物之本原、本质、本性;它既是一种物质实体,又是一种精神实体,“混沌”、“变通”、“阴阳”、“虚静”是表述“道”本体特征的几个重要范畴;“道”是中国哲学“天人合一”基元命题的本体论依据,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谐本质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
苏凯 《教育文汇》2012,(9):40-41
我不止一次地听人说:“教学不学易中天,要学就学毕福剑。”我很诧异,这两位不同风格的电视名人,怎么与课堂教学发生了联系?我有些好奇,便搜网找这两句“顺口溜”的源头。《新华视点:透视中小学“新课改”三大难题》一文,引用了山西新绛中学校长宁致义的一段话:“我们要求老师做‘毕福剑’,不要做‘易中天’。  相似文献   

18.
德先生是谁?“他”叫Democracy(民主),是90年前“五四运动”中的思想先驱们大声呼唤的两位“先生”之一,另一位叫“赛先生”(Science,科学)。对于后一位先生,我们比较熟,上课要学它,生活中离不开它;但是对于德先生,就好像距离我们中学生有点远了。  相似文献   

19.
村庄里有一位地主,他外表随和,骨子里却很狠,经常找借口不给他的下人发工钱,村民们背地里都叫他“笑面虎”。地主有一个长工,他勤劳能干,从不计较小事,是全村公认的“老黄牛”,男女老少都喜欢他。  相似文献   

20.
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何以可能、为坚定共产主义思想信念提供科学理论范导,在多维哲学视野里对人的本质进行哲学反思,应当遵循“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相统一的路径,才能引出新的正确结论。在经济哲学和社会哲学视野,即从人的发展的外在关系考察,人本质是“经济动物”和“政治动物”的统一体;在科学哲学和文化哲学视野,即从人的发展的内在关系上考察,人本质是“经验动物”和“信息动物”的统一体。人的本质表现为追求利益和权力的外在本质与追求成熟和知识的内在本质的统一。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相适应,是追求意义及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