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1年9月20日,针对王若水的《辩证法的命运》一文,杨献珍在《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一期发表了《唯物论的命运》的文章,阐述了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论战的诸多方面的问题,答复了王若水在《辩证法的命运》一文所提出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上接本刊2007年第1期)为了澄清这一问题,杨献珍曾多次致函《哲学研究》编辑部要求吴江拿出证据,吴江在1978年12月的一封信中答复说,他得出杨献珍同志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这样一个判断,是根据杨献珍的一篇什么文章。对此,杨献珍立即进行了反驳,并将反驳信件致函《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经过了第一个回合交锋后,王若水于1981年4月2日又撰写了《辩证法的命运——从列宁到斯大林再到毛泽东,并谈重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与“合二而一”之我见》一文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第3期上。顾名思义从文章的标题就可看出这是王若水对我国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哲学战线上发生的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和关于“合二而一”论的两次大论战发表他的观点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上接本刊2007年第3期)吴江在《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文中对杨献珍的诬蔑攻击和栽赃陷害的事例,远不止杨献珍致《哲学研究》编辑部那三封信中的内容。其他比如说,1952年杨献珍提出“综合基础论”,认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必然是“综合性”的,即社会主义所有制、私人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5.
(上接本刊2007年第5期)在《再论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文中,张义德、段若非除了就机械唯物论是不是唯心论,应该如何批判机械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机械唯物主义是否已经变成“反动的”以及新中国建国以来,是否存在一种机械唯物论的倾向和新中国建国以来有没有“以一贯的、系统的、纯粹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唯心主义思想路线等问题,对吴江的“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的错误认识、荒谬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判外,其中对林彪、“四人帮”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特征的分析批判尤为深刻、锋利、生动,对于人们从哲学的高度了解、认识林彪…  相似文献   

6.
<正>吴江同志在1978年10月出版的《历史辩证法论集》一书中,收入了作者于同年第1—2期合刊的《哲学研究》上发表的《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文。同年,段若非、张义德同志在《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与吴文商榷的文章。这一争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因为这一讨论不仅是个哲学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个实践问题。它涉及到究竟应当怎样总结建国以来的教训这一严肃问题。所以,人们不可不辩论清楚。  相似文献   

7.
1973年在狱中写给中央专案组的抗议书在十年文革浩劫中,尽管杨献珍被监禁、放逐,失去了自由和发言权,但造反派依然把他作为攻击讨伐的靶子、批判斗争的对象。1970年12月29日和1971年1月9日中央党校革命大批判写作组先后在《人民日报》第二版显著位置上发表了《哲学斗争与阶级斗争——建国以来哲学战线上的三次大斗争》和《哲学路线上的一场严重斗争——揭露叛徒杨献珍在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上的反革命阴谋活动》。杨献珍所写的这份长达两万余言的抗议书,  相似文献   

8.
(上接本刊2005年第1期)艾思奇“两论”的发表不仅进一步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这场学术上的论争,强化为政治问题,而且向世人宣示杨献珍就是他们锁定的攻击目标。1965年5月20日艾思奇在《人民日报)发表的《不容许用矛盾调和论和阶级调和论来偷换革命辩证法》一文.就是明白无误地把矛头指向杨献珍等人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在应对王若水挑战的同时,通过国内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杨献珍将他过去被康生、陈伯达封杀不许发表的有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论战的文章和在狱中书写的申诉公之于世,并于1980年至1987年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发行了《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而战斗——三次大论战的一方论文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我的哲学“罪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解说》;  相似文献   

10.
《文子》是一部颇具争议的道家典籍,1995年竹简释文在《文物》上刊出以来,学术界对于《文子》的思想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定位其学派归属,阐述其道论、无为、法治、兵论以及辩证法等思想。  相似文献   

11.
这篇卢卡奇于1919年发表的《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是后来收录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同名文章的最初稿。在这篇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处女作中,卢卡奇不仅初步规定了“历史”“总体”“辩证法”“阶级”等核心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内在联系,而且建构起了他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础逻辑构架。可以说,这篇文章是构成青年卢卡奇“新世界观萌芽”的纲领性文件。因此,它对于我们深入把握卢卡奇的思想发展脉络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今年恰逢该文发表一百周年,在此将其译为中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正> 王廷相(公元1474-公元1544年)是明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朴素辩证法者。从王廷相的《慎言》、《雅述》、《横渠理气辩》、《答何柏斋造化论》等哲学著作来看,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是很丰富的,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并构成了从张载到王夫之朴素辩证法发展中一个重要中间环节。然而,学术界对王廷相  相似文献   

13.
(上接本刊2009年第1期) (三)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著名汉学家、哲学家布洛夫在其名著《中国现代哲学》“关于中国三次哲学论战”一章中,详尽地评介了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论战的全过程以及他对论战双方的看法。他说:这个问题,首先是由郭月争在一篇文章里提出的。1958年,郭月争在《哲学研究》第一期发表文章,文章里写道:有些哲学家几乎不采用“思维与存在同一性”这一术语,  相似文献   

14.
除了上述信件外,杨献珍在两篇读书札记中,还对吴江的认识论做了文章,兹抄录如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列宁的辩证法十六要素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重视.《国内哲学动态》八二年第三期和《江淮论坛》八二年第四期分别发表了张奎良同志的文章《列宁的辩证法十六要素写作过程初探》和《关于辩证法十六要素的考证和评价问题》,对辩证法十六要素的写作过程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我在《关于辩证法十六要素的考证——与黄枬森同志商榷》(见《学习与探索》八二年第一期)一文中,曾同意黄枬森同志提出的十六要素三次写成说,但在如何理解列宁划分的“要素”、辩证法体系的雏形  相似文献   

16.
(上接本刊2006年第5期)此外,杨献珍在流放地陕西潼关于1975年11月还撰写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就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牛头不对马嘴———评所谓“德波林主义”》两篇文章。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就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一文中,杨献珍针对党中央当时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提出  相似文献   

17.
运用信息计量方法,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对《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15年的载文、作者单位和地域、引文以及合作等进行多维定量分析;同时,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对《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15年间发表论文被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全面客观地揭示《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办刊水平、发展态势以及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田充 《生活教育》2010,(9):44-46
1934年5月4日,汪懋祖在南京《时代公论》第110号发表《禁习文言与强令读经》,6月1日,又在该刊第114号上发表《中小学文言运动》。同日,许梦因在《中央日报》发表《文言复兴之自然性与必然性》,稍后又在《时代公论》第117号上发表《告白话派青年》,试图掀起一股复兴文言的运动。  相似文献   

1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一节对"资本-劳动"内在矛盾的揭示,绝不是对《精神现象学》的"主奴辩证法"的简单摹写,而是对整个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结构性剖析,典范性地展示了以"具体的总体"为核心的辩证法的总体性运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史辩证法的现实主题是以"资本-劳动"的矛盾运动这个"具体的总体"为核心问题对现代社会进行总体性批判和重构,在思维方法上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和英国政治经济学的经验实证性范式的尝试性融合,开启了走出德国观念论辩证法、创建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的"科学抽象法"之思想征程。而在走出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过程中,费尔巴哈所开创的感性原则和具有经验论传统的英国政治经济学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对马克思颇有启示。在此意义上,只有将"资本-劳动"辩证法看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辩证法的"具体的总体",才能深度把握其辩证法的肇始性思想史地位和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关于私营经济的性质、私营雇工的剥削问题以及雇主收入的分析,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它关系到我国社会最深层的或最基本的所有制结构问题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战略选择问题,也是我们制订私营经济政策和法规、完善和规范其约束手段的依据。吴江同志发表在西北师院学报88年第一期上的《现阶段私人经济雇工性质问题探讨》(以下简称《探讨》)一文,对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读后颇受启发。但我认为《探讨》所立论的根据、运用的方法和得出的一些结论尚有讨论的必要,特提出来和吴江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