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元培新闻思想论略胡正强蔡元培(1868-1940)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民主革命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报刊活动家。他曾经先后创办或主编过十多种报刊杂志,对推进我国近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学术界一直对蔡元培的新闻...  相似文献   

2.
田爱香 《新闻知识》2012,(2):102-103,106
毛泽东是积极的报刊活动家,并在办报的过程中酝酿新闻思想。本文通过毛泽东关于赵五贞事件所发表的新闻作品,来阐释其早期的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3.
张之华 《新闻传播》2004,(11):34-36
瞿秋白(1899年—1935年),江苏常州人,笔名巨缘、屈维它、维摩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报刊宣传活动家。他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思想的创建.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毛泽东关于新闻传播的观点和学说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是在世界的东方继承发展由列宁加以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代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移植苏共报刊政策和新闻模式的组织者。毛泽东作为当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卓越的报刊活动家,他的新闻观点和学说,不仅对中国,而且对那些同中国情况相似的国家的新闻实  相似文献   

5.
《新闻爱好者》2012,(18):55
胡正强,江苏省睢宁县人,新闻学博士,现为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新闻史论、媒介批评,先后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当代传播》、《江苏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年鉴全文转载,出版《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研究》、《中国现代报刊活动家思想评传》专著两部,  相似文献   

6.
张季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报纸评论作家。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新闻思想、新闻实践,以其优秀思想和品格昭示后人,“张季鸾研究会”于1994年1月20日在陕西省首府西安宣告成立。本文作者王俊春是张先生的同乡和学生,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张季鸾研究会”顾问。本文是王俊春先生在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发表于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杨文环 《今传媒》2013,(4):144-145
王韬是19世纪中国著名的思想学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被誉为中国新闻记者之父,亦被称为“具在专门办报思想第一人”.笔者认为,王韬先生之所以能得如此高度评价,与他的新闻思想密不可分:重视报纸信息传播、“立言”的新闻功能观;强调报纸在社会变革中作用的新闻政论观;提倡品行诚正,博古通今的新闻人才观等.正是得益于这在当时极具震撼力的大胆思想,使后世得到启蒙,而其报刊实践及系统的报刊理论又奠定了我国近代报刊的基础,从而展示了王韬对中国新闻学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记《大公报》的主编张季鸾在他的办报生涯中,撰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政论时评,提出了许多新闻理念及思想主张。张季鸾前期(1926—1939)新闻思想的基本立场是对报刊独立性的认识,他提出报纸应该独立于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他的新闻思想的核心是新闻自由,他对新闻自由的认识隐含了他的报刊功能观;另外,他还从报馆属性、新闻业务、报人职业规范等多方面进行了职业化报刊的实践。总之,张季鸾前期的新闻思想是一种以独立、自由、职业化为核心的现代报刊理念,然而,他的现代报刊理念中也蕴藏着他作为一位知识分子文人的传统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他的新闻思想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本质上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社会环境所决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文报刊经过多次版面革新,完成了从书册式到现代版面的过渡。版面是报刊传播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版面革新的过程则反映着传播理念的不断变更。以《时务日报》为代表的近代报刊所进行的版面改革,其意义不仅在于开动我国日报改进之机,奠定了现代报纸版面设计的基础,也体现出近代中国新闻传播理念的阶段性演进。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报刊活动家,对于报刊活动有着高度的理论自觉,其重要的报刊思想大约有以下几点:报刊可以"去塞求通","有益于国事";报刊有客观和主观两重性;报刊是政府之监督者,国民之向导者;办好报纸要坚持的四条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迅而速"。  相似文献   

11.
文艺副刊的今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刊作为大众媒介,既有给人们提供新闻信息的功能,还有传播知识、寓教于乐的功能,1919年新化运动以来,现代报刊不仅为激进的革命、化人所青睐,而其中的艺副刊也拉近了报刊与人民大众的距离。就象当今的广告养活报纸一样,在当年广告资源较少的情况下,报纸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艺副刊来扩大发行量增加收入的。  相似文献   

12.
胡正强 《新闻界》2005,(6):77-79
梁启超作为杰出的报刊活动家,从事报刊活动约三十年,见证了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起步发展时期,深刻地观察和理解我国报刊界当时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面对起步较晚、发展环境不容乐观的中国新闻业,梁启超在其有关论著中,以解读新闻作为范畴支点,对当时的各种报刊及其传播行为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并揭露了当时媒介的诸多不良现象和无行新闻工作人员的蝇营狗苟,通过对媒体和新闻作品展开一系列评价活动,从而建构了他颇具特色的新闻媒介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3.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新闻传播,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把新闻传播纳入法治轨道,首要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完善立法,建设完备的新闻法律体系。目前,我国虽然有宪法、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和相关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为新闻传播提供明确法律依据,但依然没有一部独立完整的新闻传播法。这显然不应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常态。  相似文献   

14.
法治是现代社会明的标志。随着战时新闻传播制度的逐渐成熟,法律环境已成为战时新闻传播的重要环境之一。本将从5个方面粗浅地分析战时新闻传播法律环境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董谦  向阳  青泉 《新闻导刊》2004,(3):16-19
版式是报纸内容的表现形式,首先要符合新闻传播规律,方便读阅读新闻;其次受制于排版、印刷条什的限制;它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人审美价值取向息息相关。现代报纸版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归纳起来分属于两大思想流派:“图钉画室”理论和德国包豪斯/瑞士—蒙德里安理论。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毛泽东关于新闻传播的观点和学说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是在世界的东方继承发展了由列宁加以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代表。毛泽东作为当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卓越的报刊活动家,他的新闻思想和学说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党报学说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在中国大地上的发展。他的新闻思想处处突出中国特色,处处体现着对新闻学的创造性贡献。在纪念他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重温毛泽东新闻思想的这两个特点,进一步提高贯彻这一思想的自觉性和彻底性,把当前的新闻改革不断推向深入,是我们最好的纪念。(一) 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的党情,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形成并提出了自己的新闻观点。  相似文献   

17.
沈钧儒是我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法学家和律师。他一生饱经世事、学贯中西,积极投身宪政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主法治、人权保障和司法独立等思想。沈钧儒的政治法律思想在中国近现代法律思想史上占居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和思想家,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卓越领导人,也是杰出的宣传家和报刊活动家.在其波澜壮阔的革命的一生中,他始终以报刊为武器,宣传革命,传播真理,组织斗争,指导工作,在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9.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报刊宣传活动家,他在十多年的宣传实践中形成的新闻宣传观,既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又为后来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的系统形成起了奠定和指导作用。恽代英关于新闻的基本思想不搞教条,充分发挥报刊的宣传鼓动和组织协调功能。如果说传播和宣传是报刊的内在本质功能,那么组织协调则是报刊的外在延伸功能。关于报刊的宣传组织  相似文献   

20.
邵力子(1881-1967)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贡献卓著的报人、政论家,先后参与主编过《民立报》、《民国日报》等著名报刊,在中国近现代报刊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鉴于国内学界对邵先生在新闻领域中的建树一直缺少挖掘和总结,故本文在梳理邵力子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对其新闻思想略作管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