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人怀疑清华大学在中国高等学府中的地位,也没有人怀疑报考清华需要怎样的自身条件;更没有人怀疑考入清华大学的曾是何等水平的高三生。清华园的学子们对语文的学习自有一番见地──楚军(男,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生,1996年高考北京市理科第四名):因为语文的学习最注重的是平时的积累,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随时留意。特别要注意的是课文上所涉及的语法现象和一些注释。虽说现在的高考试卷上很少出现课文中的原句,但万变不离其宗,其考点大多仍是从课文中的知识点中衍化而来的。只要能熟练掌握最基础的内容,再加上灵活的头脑能…  相似文献   

2.
我现在就读于清华大学,我感到对理工科学生影响最大的还是语文和英语.或许是在小学、初中时对古诗文感兴趣,在初中我总是力争把古文的每一个字的语法作用弄清楚,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古文的知识,培养了语感.高中时这些较为扎实的基础使我对语文较有信心.也许我用的是个颇为笨拙的方法.在早晚读时分配固定的时间看语文.把刚上过的课文逐字逐句地看,对注释多加留意,不会的字词反复记几遍.认认真真地读,尤其同时回忆老师上课时的讲解,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就会加深,看的次数多了,课文也就熟悉了,分析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对我喜欢的课文更是翻来复去地看呀看,体会其中妙处,也自是一种乐趣.语文学习是个漫长而细致的过程,平时对文史知识的积累也可以丰富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活.《中学文科参考资料》等刊物都曾是我喜欢的读物,里面真可谓是五彩缤纷,使我受益非浅.此外的唐诗宋词也是我阅读的对象.总而言之,认真听课、反复体会、扩大阅读量是我学语文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1月23日,北京市育英学校2014级经济学二班的班会,请清华大学二年级的两位学子来到班级,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两位学子妙语连珠,学生踊跃参与,笔者全程陪听,有些感想,梳理如下。一、我想要的与别人是不一样的清华女生一句"我想要的与别人是不一样的",让我肃然起敬。这位清华学生在高中时代的"高远志向"让我非常敬佩。做人当如此,尤其是青年学生,要不断反思自己想要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常宁市出了一件新闻:靠父母捡破烂、卖烧饼筹集学费的中学生梁鑫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位寒门学子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竟瞒着父母“跳级”,  相似文献   

5.
对于大连市中山区山海巷的史淑敏来说,2003年7月24日,是她有生以来最喜庆的日子——那天上午9时,两份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同时飞进史淑敏的家中,她的双胞胎儿子顾炳富、顾炳强分别被这个著名学府的化工系与工程物理系录取。兄弟俩接过录取通知书,看了又看,然后一起站到妈妈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真诚地说:“感谢妈妈多年的教育。”史淑敏一时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娘儿仨紧紧地抱在一起,喜极而泣。过了一会儿,史淑敏拉着两个儿子,来到丈夫的遗像前,流着热泪说:“孩子他爸,咱们的孩子给你争气了,他们都考上了清华大学,你在九泉之下该放心了……  相似文献   

6.
雪花飞扬 《学子》2003,(12):11-14
女儿从小学到高中各科成绩遥遥领先,父母十分欣喜,把她的升学目标锁定在清华、北大,并不惜花大价钱将女儿送进“贵族学校”以求“双保险”。不料女儿却从此变得“新潮”起来,学习成  相似文献   

7.
李妍,2000年3月还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理科班读高三,后来被通知可以作为保送生,但要参加一个综合科目考试。当李妍顺利地走出考场后,就已经喜欢上了这种考试形式。暑假,她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写成了《“3+综合”,开始了!》一书,希望把自己对“3+X”高考形式的体会,介绍给在高中学习的学弟学妹们。今天,李妍已经成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她不仅理科成绩优异,  相似文献   

8.
从木板棚的土门槛到清华大学的清华园到底有多远? 从一个贫家小孩到莘莘学子向往的清华学子,他靠的是什么? 曾经徘徊于失学边缘的他,在社会鼎立资助和艰难环境的锻造下,用坚强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走向了高考的门槛,完成了人生长河中的一个质变。  相似文献   

9.
这是清华大学研究生霞云2006年暑假到贵州清镇一中支教时给全校师生所作的报告。从贫困家庭出来的农家女儿,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苦难不是阻挡她前进的高山,而是激励她奋发图强的动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使她的学习充满快乐。生活给了她磨难.也给了她不同一般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秦领(电子工程系):我的学习生活我做主 我每天的起居时间比较弹性。因为大学跟高中的培养模式完全不同.课都是自己选,课什么时候上都是自己挑。这样自由度很高。所有的东西都摆在你面前,所有的社团都摆在你面前,你可以参加摄影协会,也可以参加马拉松协会。  相似文献   

11.
秦领(电子工程系):我的学习生活我做主我每天的起居时间比较弹性。因为大学跟高中的培养模式完全不同,课都是自己选,课什么时候上都是自己挑。这样自由度很高。所有的东西都摆在你面前,所有的社团都摆在你面前,你可以参加摄影协会,也可以参加马拉松协会。你刚进大学可能还保持着高中时的想法:我每天都要学习,学习就是主要的,别的东西都是应该被禁止的或者是被抑制的。但是到了大学就不一样,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定位之后,我要找到自己喜欢做什么。我读大学这四年,学业固然是最重要的,但它不是我唯一的东西。因此,不同的人就会找到他们不同喜爱的东西,就  相似文献   

12.
2003年6月,高考成绩公布了,重庆市万州区的人们惊奇地发现:获得全区理科成绩第三名、并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尹鹏,与几年前同样取得理科第三名,同样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汪俊竟来自同一家庭,但两人并没有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刘翀,清华大学化工系05届毕业生,现签约兰州石化。不是牺牲,是机遇清华大学化工系毕业生刘,一纸签到了兰州石化。在做出这个选择时,刘觉得“不是个人的牺牲,而是难得的机遇”。“签约之前,系里的一些同学受邀前往实地参观,这样一次“旅行”,对我影响确实很大,让我能够有一个最直接的感性认识,消除了很多的疑问和顾虑。兰州石化在国内行业领先,工作环境也很好,这一点和我以前想象的很不一样。国企在各方面有很强的政策优势,在管理上,也要比我曾经实习过的一些民营企业正规。现在兰州石化正在开展一系列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应该说,企业的前景很…  相似文献   

14.
众乡亲力助贫寒学子进清华今年22岁的王红球出生在湖南省桃源县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王红球排行老二,哥哥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外出打工了。临行前,哥哥对弟弟说:“上学不容易,你一定要珍惜!”王红球从小就非常懂事,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而且每天放学回家,王红球不仅帮着母亲干家务,还时常跟着父亲一起上山做农活。2000年高考,王红球考了650分,是湖南常德地区的理科状元,并被清华大学物理系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王红球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录取通知书上赫然写着“一年学费6300元”。王红球犯愁了:父母都是农民,哥哥在外打工只能勉强糊…  相似文献   

15.
张立勇,1975年出生于赣南山区祟义县一个小山村,高二时因家庭贫困中断学业,南下打工,开始了自学之路。1996年6月7日,在叔叔的帮助下,21岁的张立勇来到了清华大学第15食堂当一名切菜工,这时的他,继续起早贪黑地学习。他每天早上4时多起床,菜墩前、窗口前要站上八九个小时,一天下来,腰酸腿软,人困马乏,没看上几页书,眼睛就睁不开了。后来,张立勇发现喝烫水治瞌睡。每一次看书前,他就先灌满一壶开水,故意把舌头烫得钻心痛,以此驱散瞌睡虫。满分为670分的托福考试,清华高材生想考过600分也不易,可张立勇头回上场就爆出冷门,考出了630分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6.
蓝色沸点 《成长》2006,(9):52-53
3年前,小“牛人”徐乐从清华大学休学创业成了当时的一大新闻。3年时间,他只做了3件事:创业,创业,还是创业。他把第一家网络域名注册超市的概念引入中国;创办备受IT业关注的亿网传媒;推出中国内地首家免费试用品发放平台,以独树一帜的营销模式为商家打开推广通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丹青教授以辞职和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以拒招研究生的方式,向我国教育体制表示失望之后,又一位清华教授程曜近日以笔为刀,在网站刊文,以颇为耸人听闻的“救救清华大学的这些孩子吧”为题,痛陈高踞中国“象牙塔”顶端的清华学子之种种怪现状:像是会考试的文盲,不但对知识不感兴趣,对文化也十分陌生;课本里没有的他们就不会;学生们不敢问问题,因为他们一采根本不知道有什么问题,二怕在老师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影响分数。  相似文献   

18.
和其他学科一样,英语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重视课堂效率。同样的时间花在课堂上比投入到课外要合算得多,很多东西如果上课集中精力听讲,会记得很快而且牢固,课后花几倍于此的时间可能也达不到这种效果。认真听讲之后,那些单词和语法都会在脑海中留下大概的印象,然后课后再稍花时间巩固一下就可以了。其次我想说说自己对笔记的看法。有时候上课容量较大,很多同学就只顾应付笔记而难以听清老师的讲课内容,影响课堂效率。对于学得较好的同学可以有选择性地记些重点的和自己不清楚的东西,这样复习的时候也方便得多。对于学习较吃力的同学…  相似文献   

19.
编前:离高考的时间不多了,为了让各位同学的备考更有效、更轻松,这里我们特别邀请一位清华学子为您讲述他的"临门一脚"备考策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张立勇出生于赣南山区崇义县的一个小山村。读高二时,望着四处漏雨的土坯房,和终日为他和妹妹的学费发愁的父母,他决定中断学业外出打工。在南方干了一段时间后,他于1996年6月7日到清华大学第15食堂当了一名切菜工。第一次走进清华西南门,他感觉清华园真大,清华学子真幸福,自己真幸运。把清华园转了个遍之后,他明白了,贫富不能选择,可好不好学全在于自己。他暗下决心,要做一个勤奋好学的年轻人,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配得上清华的人。张立勇将自己感兴趣的英语作为突破口,开始了自学。月薪微薄,他请不起老师,一台旧收音机成了他的先生。他每天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