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意识形态自建构之初就秉承着科学的批判精神,作为唤醒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锁钥,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致力于揭示虚假的资本主义社会,指导现存社会革命化以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就理论渊源而言,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承继了文艺复兴时期对封建神学的批判、英法唯物主义对宗教神学的批判以及德国古典哲学意识形态批判;就创立前提而言,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奠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系统阐述的“现实的个人”和科学“实践观”;就历史地位而言,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成为“元批判”学说的开端,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一切批判领域的始终。对其理论渊源、创立前提及历史地位的再梳理有助于体悟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真精神,更好地指导我国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把具体的思想类型与特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相结合,开辟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哲学维度和社会学维度,也启迪了意识形态批判的美学或文学批评维度。作为一套激进的批判资本主义的话语体系,意识形态批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它把社会关系主要归结为镜像关系,又有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毋庸置疑,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经历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组织活动最严密,影响范围最大的一个派别。所以,人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和研究往往集中于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关注和研究。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是其理论的核心,而批判理论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演进,后期的"批判理论"对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我们的研究方法是以重点的代表人物为出发点去探究"批判理论"在人物环境中的影响下的发展趋势,寻求在人物框架下的新突破。因此,这样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研究后期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最新发展态势,从而对于整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态环境危机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以及人对自然的统治构成了人对人的统治的观点,表征了法兰克福学派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源脉关系。同时,马尔库塞以批判科学技术的极权主义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从技术批判转向社会批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他对技术理性、科学理性同价值理性、艺术理性相统一的理想的描述,由于缺乏基于人的主体性的实践过程,从而具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5.
萨特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曾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并试图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融合起来.但他所高度评价的马克思主义不过是经过其改造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辩证理性批判》中反映的基本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排斥、歪曲和否定.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社会实践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批判理论,具有实践批判品质.在理论上主要表现为:首先,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以实践批判理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批判旧有理论,尝试理论创新.其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以理论批判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批判旧有实践,达到优化实践的目的.再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我批判.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批判旧有观念,磨砺思想品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达成离不开宗教批判这一重要环节,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则印证着马克思通过宗教批判已经转向唯物主义视域的事实。尤其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第一重意蕴则高度体现了这一转向的开始,即马克思在宣告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环节已然结束的基础上,将批判的矛头直指那个产生了宗教的现实世界,同时以对宗教双重社会功能的肯定找到了哲学这个担负着改变客观世界的现实力量。其不仅使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事业具有了彻底性与现实性的可能,更是马克思开启唯物史观视域转向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批判性是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深刻的反思模式,是贯穿马克思理论发展始终的思想精髓。马克思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是以经济维度为主进行社会批判的;然而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理论语境的变迁,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把社会批判的主要基点转向了文化领域;在这种转变之后,霍耐特则以道德或伦理为基点对批判理论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9.
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性质完全相反,它并非马克思主义的分支,而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潮。在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准确把握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区别的前提下。我们应从意识形态角度对其坚决批判,而在国家交往、党派联合或社会力量的争取方面,结合实际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0.
"公共空间"化是中国当代体育发展的不争事实,虽然对体育的公共性理论界过去有过一些认识,但在大众文化语境下,面对主流意识形态、经济和传媒向体育的不断渗透,我们不得不对此作系统的探索和分析.从哈贝马斯的"公共空间"理论出发,对体育自身所具有的社会文化批判功能,以及"公共空间化"给当代体育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