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絮语     
《新闻界》1999,(1)
“赶记者”与“请记者”扬抑1998年6月9日,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志英一行5人到商丘市检查工作,发现跟着7个记者,立即停车“赶”走记者,并说:“我们这种检查,是工作性的,不是新闻。新闻单位不能只围着领导转……新闻报道也要破除‘官本位’”。无独有偶...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炎志,率队乘中巴到商丘市检查工作。当他发现上来七名记者要随他采访时,立即“赶”他们下车:“我们这种检查是工作性的,不是新闻。什么是新闻?我批评你们这种做法才是新闻。新闻单位只围着领导转,领导说什么,你们就报道什么,认为领导就是新闻,这种思想观念要转变。新闻报道要破除‘官本位’。” 林部长所言极是。新闻姓“新”,凡是具有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闻媒体上不时报道某地抓获假记者行骗的事。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每当看到这类报道时,心情就特别沉重。为什么一些人热衷于冒充记者行骗,恐怕与现实生活中少数真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吃、拿、要成了惯例不无关系。近日读报,看到一则标题为《识别假记者的“秘诀”》的消息,不禁眼睛一亮,我认真将它读完。该消息说的是某乡来了两个自称中央某新闻单位的记者,这在穷乡僻壤之地的乡领导眼里,无疑是件大喜事,于是酒肉相待殷勤备至。可不久,乡领导就看出了破绽,将两个扭送到派出所,一审,果不出所料,这两个人是刚大学毕业还没找到工作的“冒牌…  相似文献   

4.
扶沟县练寺乡业余通讯员李学明写稿严重失实,最近受到处理,被责令写出书面检查。今年8月,在县罐头厂上班的李学明,听到个別农民对积农家肥发牢骚,不深入采访,盲目将此事写成《练寺乡要求农民突击积肥》的批评稿。说“现在乡里要求积肥,每人平均4方,3天内必须完成,完不成者每人罚20斤小麦。”未经领导审阅,寄给了河南广播电视新闻中心和《河南农民报》。河南广播电视新闻中心派记者到该乡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新闻记者,顾名思义应当是新闻的纪实者。《新闻工作手册》对记者的要求:必须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懂得新闻政策,并熟练地运用新闻价值观,采写各方面的新闻。可是在新闻工作的实践中,很多记者常常不是新闻的纪实者,而是各种政务和公务的“新闻秘书”、社会杂务的“宣传干事”、或是统称为公文式的记者。当今,社会上的各种活动,“约请”记者参加,成为一种时髦,什么“厂庆”、“协会庆”、  相似文献   

6.
当初,报社领导决定我到北京浙江日报记者站工作时,心里确实有些担心:北京是个领导机关、新闻机构集中,新闻记者很多的地方,一个省城的普通记者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打开局面开展工作,谈何容易!于是,我想起了一句古训:“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记得那年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某报上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位专栏主编在大学里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养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不着学习,刚刚扫盲的人就可以当好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8.
刘保全 《今传媒》2003,(6):31-32
某报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家报社的一位专栏主编在清华大学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育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  相似文献   

9.
梁凯程,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主管夜班工作编委,出版中心主任。从事新闻工作34年,从事夜班编辑工作22年。从普通记者到出版部要闻版编辑,从普通编辑到出版部副主任、主任、编委、出版中心主任。1999年《天津日报》提出“以图片带版面,以版面带新闻、以新闻带记者、以记者带队伍”的办报思路后,梁凯程参与、策划、推动了一系列新闻改革。他所领导的出版部是天津市“九五”立功先进集体。梁凯程被评为先进个人,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领导机关干了多年与记者打交道的工作,觉得当记者蛮吃香,尤其是电视台的记者,许多会议是主持人不见扛摄像机的,不宣布开会。近年到基层新闻单位直接从事记者管理工作,方知电视台的记者们也有许多难言之处。譬如一种“请记者”,倒让你多少有些害怕。怕什么?一怕“党政机关请”。新闻单位是党的喉舌和舆论阵地,理应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在党委和政府需要的时候,应该积极服从,主动配合。但也不能忽视新闻规律,逢会、逢领导有活动或下基层,都让新闻单位去宣传报道。时下在一些地方就存在这种倾向,四套班子领导活动、各…  相似文献   

11.
1987年12月,新闻出版署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记者暂行条例》第二章“记者资格”第十一条规定:“新闻机构因工作需要,可以聘约一定的通讯员。通讯员是由具有一定的新闻工作能力的人员担任。通讯员不是新闻机构的正式工作人员。他们的任务是辅助新闻机构采集、撰写本单位和本地区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陈尚忠 《军事记者》2006,(12):54-54
做记者切忌“朝南坐”,这是著名老记者陆诒对青年记者的谆谆告诫。所谓“朝南坐”,是借用姜太公面朝南坐着钓鱼的特殊姿态和心态,形象地比喻有些记者就像姜太公等鱼上钩那样等稿上门。这里说的“坐”是借喻,不能机械地理解为记者一点未动地坐着等稿,是说他们对待写稿的心态类似小学生完成作业那样被动应付,不是积极主动、精心策划,扑下身子深入到生活中去,到大风大浪中去找稿子写,到生活底层去挖掘稿子写,不是从纷繁的新闻资源中淘出含金量上乘的新闻来写,而是碰上什么就写什么。记者怎样做才不是“朝南坐”了呢?具体地说:驻站记者不是仅在…  相似文献   

13.
政坛官场中人对“汇报”一词耳熟能详。只要实事求是、不变样走形,“汇报”不失为交流信息、获取情况的一个重要手段。新闻记者也听听“汇报”,同样可以获得一些重要信息。不过,有些记者爱听“汇报”,并不是为了采写新闻,而是别有所思。按我国现行的新闻体制,新闻单位被定为不同的级别。参照行政级序,新闻单位有中央新闻单位,省、地、县新闻单位之分。有些新闻记者,尤其是高“级”记者,每到一地采访,下车伊始便要见当地一、二把手,听主要领导“汇报”,不够级别的人员来“汇报”便视之为不恭。有一位“中央级”记者到某省会采访,只因市里书记、市长千呼  相似文献   

14.
在繁杂艰辛的新闻工作中,可以说舆论监督工作最难,常常使记者、编辑精疲力尽。 一是采访难。舆论监督,被采访单位怕“曝光”,往往对记者不予接待,不安排采访,甚至出现这样的情况:前年,江苏连云港某乡派出所发生一起非法拘禁村民的事件,几家新闻单位记者前去调查采访,竟被  相似文献   

15.
记者、通讯员都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这句格言,但要做到就必须从严要求。一次我写一则新闻到报社,编辑一看文中的“金牛乡六组”就间:组是哪一级单位?我说:根据当事人向派出所报告的地址.乡以下就是组.编辑说:应该弄清楚乡与组之间还有没有村。经他这么一提,我才感到当时疏忽了这  相似文献   

16.
一位老朋友打来电话,约我去采访,他那个单位属“七所八站”之列,是编辑部明确要求少跑的。我问他有什么新闻?他哈哈一笑:“有什么新闻?你记者一来,就有新闻;记者到哪儿,哪儿有新闻。”这话我一直放在心里。现在不少新闻单位不是记者跟新闻跑,而是新闻跟记者跑。这种现象绝非是个别的,很值得我们深思。 本来,新闻报道是源于新闻事实的,记者得跟着新闻跑,而“新闻跟着记者跑”,就使本末倒置了。工作再出色的单位,事迹再突出的个人,记者不去写、不去拍,就成不了报纸上、电视里的新闻;反过来说,有些单位工作虽说平平常常,…  相似文献   

17.
合力出精品     
作为一张报纸,怎样才能多出精品?笔者认为:精品是跑出来的。这里说的跑,不是盲目地跑,不是游山玩水地跑,不是两条腿的机械运动。而是记者带着应有的学识,向“两头”跑。跑上头:上级有关领导机关部门。跑下头:工厂、农村、学校……一句话,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现实生活是孕育新闻的宝藏,记者只有到第一线,身处其中,思想的火花与活生生的现实发生碰撞,才能感受生活,认识生活,才能产生对接,进而反映生  相似文献   

18.
子生 《新闻三昧》2004,(1):17-19
有新闻学者肯定地断言:“新闻不是宣传”,理由是:“记者是与事实,而不是与观点打交道。”持此观点者主张“新闻等同于事实”,应是“事物本来面目的自然呈现”,不应“包含意见和倾向”。这种“新闻不是宣传论”  相似文献   

19.
王世枚 《军事记者》2003,(11):64-64
大框框与小框框有一个故事:一歌星要在某市举办演唱会,该市某报派出一名记者去采访,不料记者空手而归,领导问其原因,他抱怨道:“那名歌星被人谋杀,演唱会被迫取消。”领导一听勃然大怒:“歌星被人谋杀不是更好的新闻吗?”这个故事让人忍俊不禁,但却给新闻工作者以启示和教育。在此,笔者想引用“大框框”和“小框框”的概念进一步说明。“小框框”就是记者事先获得的采访线索,“大框框”就是新闻记者发现和挖掘一切新闻事件的观念。显而易见,这名记者采访时只带着小框框,而没有带大框框,因而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报道新闻的机会。小框框之外有新…  相似文献   

20.
有家省报在全体记者会上,提出个“记者的采访作风究竟怎么样?”的问题;对下农村的记者还问到:近年在社员家吃过饭没有?是在基层写稿还是在招待所写?写了稿子和当地领导、群众见面没有?过去记者进村习惯给老乡挑水,扫院子,现在有谁还在这样做? 这些“问”,记者们都是怎样“答”的且不说,单就如此寻根究底地检查采访作风,就很值得赞扬。我们的新闻采访作风,有着优良的传统。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到工作第一线去,到事件发生的现场去,切实掌握第一手材料,尽可能多地搜集各种情况,然后,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稿。我们的记者历来都是这样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