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资助平台的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实践路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困生感恩意识缺乏问题应引起重视。感恩意识的培养应从体验感恩、学会感恩、实践感恩三方面入手。不同的资助类型具有不同的感恩教育意义,感恩教育要渗透资助全过程,社会公益服务应成为学生资助与感恩教育相结合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2.
王艳 《考试周刊》2014,(65):165-165
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性良知之本,也是学生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一些学生缺乏感恩父母的意识,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学会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做有德行的,人格健全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造成孩子以我为中心,自私,贪婪,自以为是,为所欲为.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完成的一项长期的文明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需要我们从学生的感恩教育开始,让他们学会感到,学会感恩,进而让感恩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4.
龚顺梅 《考试周刊》2011,(58):236-237
人应该有感恩之心,对所拥有的一切都心存感激。让幼儿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很重要。通过多年的实践,作者总结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有益经验:以身作则,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感恩;加强家固联系,使感恩教育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5.
感恩就是感谢自己拥有的一切和为自己提供便利的人事物,学会感恩能够让一个人心中充满爱,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成长中所遇到的事。因此,幼儿园在致力于幼儿智力开发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重视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感恩教育的实施。本文结合教育实践论述了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开展途径。  相似文献   

6.
感恩教育: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意识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原则,感恩教育应该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学会善待自我、获得他人尊重、改善人际关系、进行自我教育,有助于建立高校人本生态,构建和谐教育。我们应努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巧妙激发其感恩情感,积极开展感恩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感恩教育: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永超 《教育探索》2006,(10):106-107
感恩意识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原则。感恩教育应该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学会善待自我,获得他人尊重,改善人际关系,进行自我教育;有助于建立高校人本生态,构建和谐教育。我们应努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巧妙激发其感恩情感,积极开展感恩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湖北教育》2006,(8):25-25
感恩教育既是思想道德教育,也是情感教育。感恩教育应该以情感为突破口,在培养意识、激发情感,实践过程、反思结果中,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  相似文献   

9.
感恩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需要共同完成的一项长期的文明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需要我们从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启蒙开始,让学生学会感动,学会感恩,进而让感恩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0.
刍议高等学校的感恩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元明 《江苏高教》2007,(1):138-139
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软肋.感恩意识是人与人相处的良好"黏合剂",是和谐社会之"圭臬".在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培植感恩意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校感恩教育应当从认知、情感、实践三个层次着手.  相似文献   

11.
浅谈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感恩教育主要包括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等四方面的教育.其实施路径,一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二是营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三是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激发学生感恩情感;四是充分发掘自我教育潜力,提高感恩教育认知;五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施恩于人,报效社会.  相似文献   

12.
浅谈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于已有调查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探讨高职大学生感恩教育对策。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许多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因素出发,剖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其目的是通过培养高职大学生学会感恩,从而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格健全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一种行为,一种态度,对于当今的学生来说,学会感恩非常重要。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家长的掌中宝,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不会替别人着想。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学会感恩,就是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让他们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师长教育之恩,朋友帮助之恩!  相似文献   

15.
王少苓 《新疆教育》2012,(13):20-20
感恩教育在现在各类学校搞的如火如荼,那么如何把感恩教育整合在语文教学中?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如学会尊重、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等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因此,语文教学担任着感恩励志教育的职责。  相似文献   

16.
谢琴 《教育探索》2012,(6):137-138
大学生思想教育包括以感恩教育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学会“爱人”的感恩教育.实施感恩教育一要改变教育思想;二要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三要营造感恩文化氛围;四要制定有关制度;五要加强教师队伍自身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华志益 《教育》2014,(12):73-73
学会感恩,对于当代的孩子来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是要他们懂得尊重他人,更要在此基础上懂得助人为乐的美好.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获得爱与付出爱是同样重要的”,可以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体会他人的内心情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感恩的定义与由来感恩的定义“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  相似文献   

18.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并且语文教学又是基础学科,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范本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本文从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出发,探究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教育.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崭新路径,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社会实践锻炼、资助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创新感恩教育体系六个方面,具体探讨高校感恩教育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高校受助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现状,认为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贫困生自身缺乏正确的心态,家庭及学校感恩教育缺失,以及社会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从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实践教育三方面构建受助贫困生感恩教育体系,提升感恩教育实效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