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以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平台,检索近10年来(2001-2010年)福建省内以"图书馆"为主题词,第一作者为福建省内机构作者的研究论文,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有关方法,对检索到的2 539篇论文从年度发文量、来源期刊分布、核心机构及作者、主要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福建省图书馆主题研究的现状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作为国际性的社会科学文献数据库,是衡量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依据之一。笔者通过对2001~2008年的SSCI部分教育学文献统计数据的分析对比,对中国教育学的国际地位与研究现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978-2007年我国SSCI论文的科学计量学分析发现,我国高校SSCI论文发表具有如下特征:SSCI论文数量逐年上升;高校发表的数量在国内机构中占有优势;"985工程"大学是高校SSCI论文发表的主力.在社会科学各学科中,高校也基本是主体.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各学科SSCI论文发表在全国高校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各校社会科学SSCI论文的发表呈现不均衡状况.1982年我国高校开始发表国际合作SSCI论文,2002年后国际合作论文的增长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4.
从研究领域与研究层次两个维度对英国《高等教育季刊》近10年所载210篇高等教育研究论文的选题进行分析,发现英国高教研究论文选题呈现五大特点:在选题方向上宽窄结合、在选题层次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在选题性质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选题类型上新老结合、在选题范围上国际与国内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1999-2011年高等教育质量领域3022篇研究论文作为数据来源,从论文增长与分布、研究热点以及作者分布与合作这三个方面展开计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关于高等教育质量领域的研究论文数量在未来仍将增长,且极有可能表现为某一特定时期内呈高于趋势线增长的总体线性增长;领域内研究热点明确且逐渐形成处于核心区域的24种期刊;作者重视比较研究且作者人数与合作度(率)呈逐年浮动增长,以上均表明该领域的研究正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7.
2007-2009年高等教育期刊文献计量与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07-2009年11种高等教育重要期刊文献的研究,分析了这些期刊的栽文量、栽文学科分类分布、载文第一机构分布和载文作者发文量;利用文献引文网络分析的CiteSpaceⅡ可视化软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关键词共现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和作者共被引分析,揭示了2007-2009年高等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经典文献、权威人物以及3年中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III,分析了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2005-2015年有关学前教师研究的文献,绘制了文献的关键词知识图谱和共被引网络图谱,发现当前国际学前教师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教师质量与学前教师教育、师幼关系及其对幼儿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儿童的学业成就、教师的特点与幼儿的入学准备.国际学前教师研究前沿包括师幼关系的保护效应、教师特征与儿童学业成就的获得、公共财政支持项目与儿童入学准备等.整体上,国际学前教师研究具有研究范围广、研究工具先进、研究方法多样,紧跟政策变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与我国台湾、韩国、日本高校1978—2007年发表的SSCI论文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我国大陆高校SSCI论文发表有如下特征:论文数量逐年上升;高校SSCI论文发表在国内机构中占有优势,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国际合作论文比例较高,且呈上升趋势。研究还发现,我国大陆、我国台湾、韩国、日本高校SSCI论文高产的大学基本都是重点建设的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查找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01-2010年收录的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有关的文献,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为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深化,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提供指引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高等教育研究》的作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多产作者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地缘结构、作者的关系结构、职称结构、单位结构、管理人员结构、基金结构、研究方向所属学科结构10个变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0年来的高等教育研究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体现在:研究梯队合理发展,研究中心带动全国的发展,研究体现了多样性,社会认可度提高并受到国家的重视。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女性研究者将成为更重要的研究力量,跨学科研究将会进一步发展,合作研究必会加强,国际认可度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选择2000—2006年13种国际知名教育类期刊中涉及高等教育的研究论文,对其作者、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引用数等情况进行的抽样量化分析显示,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具有如下特点:偏重微观应用研究,问题导向性显著;实证研究居于主导地位,研究方法比较规范,地区间差异显著,美英居于绝对主导地位,西方中心主义倾向突出。借鉴国际经验,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应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导向,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以方法论突破为重点,加强学科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理论创新,着力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服务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王树涛  顾建民 《教育研究》2020,41(9):135-145
研究范式是影响教育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把握国际教育科学研究范式的演变趋势对推进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透过文献计量法,以国际教育科学十个领域SSCI期刊的4 096篇同行评议文章作为研究对象,借鉴知识生产模式框架,统计分析当前国际教育科学研究范式的演变趋势,结果发现,量化和质性等实证研究方法是近十年被应用最多的方法;教育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视调查、访谈等一手资料的收集,纵向资料收集方法越来越受推崇。量化推断统计和质性扎根理论日益受到重视,而哲学思辨的应用比例不断下降。与此同时,量化研究方法不断更新迭代,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精细化、科学化但去复杂化的趋势,基础研究、跨学科交叉研究是当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形式。从研究人员结构来看,教育科学研究参与者的异质性在增强,大学之外的机构人员越来越多地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未来,当更加先进的文献计量方法应用于教育科学研究时,必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识别国际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沿与进展,为促进我国的教育科学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统计了2001-2011年篇名中包括“学科馆员”的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有关文献进行核心作者分布分析、文献总量随时间变化分析、期刊分布分析和基金论文分布分析,从而探讨“学科馆员”研究发展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教育技术》2016,(3):60-65
MOOCs是国际高等教育与开放教育的研究热点。文章通过采集国际核心期刊库Web of Science中MOOCs的相关文献,从共词分析的角度,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法和可视化技术分析了MOOCs的研究主题及热点,并揭示了MOOCs研究前沿的演进趋势。结果显示,MOOCs研究虽然整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研究主题不断拓展且具有延续性,研究内容持续深入。同时,文章还预测了MOOCs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当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四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北京大学 教育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为研究样本,分别从合作强度、影响力、 合作机构三方面对这四所机构跨学科合作现状进行比较评估。研究认为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跨学科 科研合作的广度还需不断拓宽;合作机构的选择受地缘影响较大,应努力克服地域局限;合作学科的选择受院校优势学科影响,应充分发挥优势学科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SSCI收录的2000-2010年间的题名含有“高等教育”(HigherEducation)的研究文献为样本,运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高等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揭示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以期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投入、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不断提升,教育研究知识产权日益受到社会重视.论文以教育研究论文为例,利用经济理论和文献计量等方法,从供给主体、供给的影响因素、期刊以及供给投入等角度,对教育研究论文供给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同时,根据分析结论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实际,给出了一些规范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国际期刊《高等教育评估与评价》(AEHE)的文献计量分析发现:高等教育评估的国际研究呈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倾向、将反馈作为研究重点、探索多样评估方法和技术、重视形成性评估等四个共性特征;澳大利亚研究更为关注高等教育评估设计,英国研究更为关注学生的高等教育学业成就,美国研究更为关注信度和效度问题,中国研究则更为重视学生感知与看法;国际研究可以被划分为教学与学习评估、科研与学术评估、评估信度与效度等三类议题,其中,教学与学习评估、评估信度与效度两个领域将继续作为学界研究的“基本面”,而科研与学术诚信的评估研究将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未来我国有关研究要深化实证研究方法的探索,注意议题领域的微观化与聚焦化,更加关注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重视数字时代的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