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曾祺小说多描写故乡江苏高邮里下河风情,其作品突破传统小说的写法,采用散文化的笔调,具有诗意化的韵味,彰显作品整体的和谐美,受到评论界的广泛赞誉。本文尝试从和谐美的角度对其小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毕文健 《文教资料》2008,(28):200-204
笔者对汪曾祺小说创作研究历程进行描摹,从"文体之新、风格之美、文化之厚、意义之深"四个纬度对汪曾祺小说创作现有研究成果进行述评,从中发现汪曾祺小说创作研究在"地域方言与文学语言的转换、审美拓展与文学成就的非对应性、小说中蕴含的地域性文化以及汪曾祺的创作对中青年作家的影响"等方面尚存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3.
当汪曾祺以《异秉》开辟自己走向事业巅峰的道路之际,他已过花甲之年。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当汪曾祺以晚年心态去面对写作时,该因素会怎样左右他的创作,其创作又将呈现出何种风貌。该文仅以其小说创作为对象,对汪曾祺的晚年心态和创作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番探微。  相似文献   

4.
对汪曾祺小说的评价,大多数评论者都以平淡、恬静、和谐、温馨来界定,这也是我们最能够触及和感受的。然而,我们却不可忽略的是,始终贯穿于他作品之中的有一种深沉的悲悯情怀。该文即从这一个角度入手,来解读汪曾祺小说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是新时期相当活跃且影响颇大的小说家,他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从事小说创作,80年代他的小说风靡一时,90年代尽管他早已古稀,仍笔耕不辍,创作了几十部短篇小说。认真考究这三个年代的创作流程,就可清晰地勾勒出他整个小说创作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选修教材《短篇小说选读》选人了汪曾祺的小说《鉴赏家》,小说塑造了叶三这一独特的“鉴赏家”的形象,十分耐人玩味。叶三只是一个“卖果子”的小贩,可这个小贩明显地异于同类,他不“开铺子”,不“摆摊”,也“不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他专门“给大宅门送果子”。也许正因为此,叶三才有缘结识了画家季勾民。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汪曾祺是一位有着高度民间文化意识的知识分子.在横跨两个时期的创作生涯中,汪曾祺一直坚守为底层大众书写的人生信条,遵循创作中的民间价值立场,以浓厚地方色彩的乡间风光为背景,叙写不同的风俗人情,开掘出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性意蕴,表达对美好的人情和健康的人性的憧憬,同时还揭示了自由自在民间的独特价值与意义.其创作通过对民间生活的审美发掘而架起了新时期文学从社会政治化回到“文学自身”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教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一直对中国文人产生着久远而深刻的影响。汪曾祺作为20世纪的“乡土作家”,其创作也深受道家思想的浸润。在汪曾祺的作品中,时时表现出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情,处处流露出与世无争、致虚守静的人生观。这些无疑都与道家贵自然、顺天命的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与贾平凹曾在不同年代、地域将写作的触角伸向本土民俗化的沃土里,作品中皆蕴涵着传统文化神韵。然而,平和与凄苦、清澈与神秘、褒扬与批判——汪文贾文在相似之中又形成鲜明对比。追溯其根源不仅在于他们一儒一巫的文化差异,而且也在于他们一个欢乐一个哀愁的遇异的成长经历。  相似文献   

10.
张晓芳 《天中学刊》2006,21(3):117-119
汪曾祺的小说背景大多是故乡江苏高邮的风土人情、市井生活。他的作品采用散文化的笔调,平淡朴素的叙述方式,简洁质朴的语言,把世俗风情、人情世故娓娓道来,自有一番坐看云起的达观。文章如行云流水,清新透彻,在内容、结构、文体、语言等各方面都展示出汪曾祺小说所追求的素朴自然美。  相似文献   

11.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以描写一个特定的历史沿革,特定的地域风情见长,在浓郁的乡土风俗画的描写中,作家对民族的道德美,情操美,人性美进行了着力的讴歌赞颂,由于作家独特的人生经历,在创作中童年意识一直统摄着他的审美理想,成为支配他创作的特定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的小说构建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他笔下的人都安于自然的生活,对生活没有虚妄的期待,对现实也没有太多的怨言,他们只是接受着生活的样子,并享受着生活中存在的乐趣。钓鱼的、遛鸟的、摆摊的、卖菜的、纳鞋的、绣花的、店车、店伙、画家、教师,无不在自己的那一份生活中自适地欢悦地活着。民间日常生活在汪曾祺的笔下充满了趣味。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小说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四十年代、六十年代初和八十年代以后。人们注意的多是他最后一个阶段的创作成就,而对前两个阶段知之甚少。全面分析汪曾祺三个时段的小说创作,在"中断"的表象下,寻找其中的"变"与"不变",可以发现其创作的一贯的特点:描写自己熟悉的人和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去表现这种美,坚持自己的创作个性,"我行我素"。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小说边缘的叙事立场,"博物"式的内容构成以及短小的形制、散淡的笔墨揭示出其创作与古代笔记存在内在联系,也成就其个性。他的小说回应时代命题、引领读者洞察历史人生,这既是对笔记的创造性转化,也是对其时小说叙事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善于在清新平和的格调中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他的小说在书写平凡的人,叙述普通的事中,逐险求奇,寓情于异,让笔下的人物发出传奇的光芒。读他的小说,往往把读者带入一种充满真情与奇 趣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6.
祝一勇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5):67-69,76
“花”是汪曾祺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意象。他笔下的“花”有两类:一类是自然之花;一类人工之花。在小说中,但凡人物出场,大多有“花”相伴。“花”体现了汪曾祺对普通百姓特有的审美关照,与人物往往有着同构关系,在提供背景、渲染气氛、展示心理、推动情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和谐既是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也是艺术上的独特表现。汪曾祺小说的和谐美,体现了对生活理想化的追忆和叙述,对人生本质的深刻把握与揭示,与此相适应的是作品内蕴的乐观、文风的平淡及语言的自然。  相似文献   

18.
韩彬 《考试周刊》2007,(24):102-103
汪曾祺小说充满自然和谐的气息,而其根源则来自作者多种创作思想融合形成的复杂的哲学内蕴,它传承于传统的儒家精神、庄禅意识,植根于作者深厚浓郁的故乡情结。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小说充满着对人的关怀、尊重与欣赏,呈现出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士大夫人格的继承,使其在创作上融合了中国传统价值取向与自身气质上的异质因素,成为“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士大夫情怀深刻影响了汪曾祺的人道主义书写方式,他以雅趣表达底层关怀,以美德构建人道理想,以温情进行现实批判,以闲笔滋润世俗心灵,流露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以及对生命品质的思考。基于汪曾祺兼收并蓄的思想特质,从接受人道主义、在士大夫情怀影响下形成中国式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特色书写三个层面,探讨汪曾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小说追求率真、执着的人物性格,注重营造单纯而富于情绪化的意境, 描摹自然与民情交融的风俗画,从而表现出了独特的诗化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