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报纸新闻叙事中,叙述者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报纸新闻的叙事者作不同的区分:故事外叙述者与故事内叙述者;公开的叙述者和隐蔽的叙述者;文本层叙述者与故事层叙述者。本文重点分析报纸新闻叙事中的故事内叙述者与故事外叙述者在报纸新闻叙事中不同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
《家》、《憩园》、《寒夜》是巴金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三部家庭题材小说。这三部小说的叙述角度经历了全知叙事→"第一人称"限制叙事→"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的转换。随着叙事角度的转换,叙述者和文本中艺术世界的关系也逐渐拉近,从对故事中悲剧事件的"掌控者"变为悲剧事件的"观察者",最后又成为悲剧事件的"亲历者"。这种转换表现出巴金悲剧性生命体验的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所谓视角,是指"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中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或者说,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来观察故事".简言之,视角讲的是谁在看的问题.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4.
康巴乡土小说的叙事呈现出多样中的统一.从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来看,康巴乡土小说的叙述者与人物处于同一平面,以真正的平等姿态,感知大地;从叙述视角来看,康巴乡土小说表现出对内聚集的偏好;从叙述者本身来看,康巴乡土小说出现了大量的干预叙述者;从叙事节奏来看,延缓与停顿不时出现.这样的叙事美学,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5.
视角     
<正>叙事作品总需要一个叙述者,我们依赖他的叙述了解整个故事。为了阐释写作技术,"视角"这一物理学概念被引入了文学领域中,用来指称作者或叙述者在写作过程中所采取的角度和位置。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同一个事实,会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事件,产生差异巨大的效果。因此,作家们从无意识的叙事视角创作,逐渐转向技巧性地使用视角,用这个神奇的  相似文献   

6.
《当代英雄》显示了莱蒙托夫高超的艺术技巧。这部作品不仅思想内涵深奥,而且叙事技巧也很独特。本文从叙述者的角度入手,剖析《当代英雄》三重叙事框架下三位叙述者的形象与功能。三位叙述者不仅推动了叙述进程,而且构成故事完美的叙事框架,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叙述者的叙事态度影响着一部小说里故事的稳定性,也同时决定了小说结构形式与内容意义连接关系。本文即着眼于废名小说《桥》的叙述者,从叙述角度,叙述节奏和叙述频率来详细确认小说中叙述者的叙事姿态。  相似文献   

8.
<正>小说是一种以叙事见长的文体,从叙事学角度进行小说研究,为小说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同样,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运用叙事学理论进行作品解读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掌握小说的叙事方式。那么,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如何运用叙事学理论来教学呢,笔者对此做了初步的探讨。一、解读绝对权威的叙事者在文章中的作用作为一种叙述艺术,小说中的叙述者可以是艺术的虚象,也可以是具体化的个人。作为读者,我们都要从叙述者的角度去感知人物和事件。在小说的叙事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叙述者的角度出发 ,对《遗嘱》的叙事技巧进行了分析。叙述者通过大量的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真实地刻画出小说中人物的心理 ,尤其是主人公内特的思想转变过程。叙述者时而公开 ,时而隐蔽 ,造成一种独特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10.
Labov认为原始事件可以通过叙事证据重构或推断。本文主要借鉴Labov的理论分析一篇民事起诉状中的事实陈述。通过比较原始事件与叙事事件,发现叙述者在叙事版本中增加了事件。通过对增加的事件中的参与者进行施受关系分析,指出起诉状的主要功能是在建构完整故事版本的同时,对事件责任进行归咎。  相似文献   

11.
从叙述者的角度来看,鲁迅先生的小说《在酒楼上》经历了由“我”到吕纬甫到老发奶奶的三次转换,而叙述事件的相因而连,人物的行动元与角色兼具,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视角的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相合而用,叙述者与接受者身份的相互转换,都体现了鲁迅先生在叙事策略上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12.
历代学者对韩愈所说"《春秋》谨严,《左氏》浮夸"严重误读,他们要求的"谨严"是以道德正当性和政治正确性压倒叙事的真实性,把叙述者对事件的阐释当做事件本身来记载,这就造成了历史叙事的片面和缺失。《左传》在许多地方采纳多种史料,叙述事件的真实情况,介绍了当时对应该如何记载的不同看法,这是历史叙述者对史实及关于史实的不同阐释的正确处理方式。《左传》记叙事件包含了《春秋》所缺乏的叙事的各个元素,运用推想,写出了人、人心和人性,文辞华美丰赡。从《春秋》到《左传》,实现了古代叙事艺术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英国的小说家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之心》一反传统小说叙事结构,创立了故事中套故事的新叙事手法,作者通过这一叙事手法,在小说里精心设计了两个身兼多职的叙述者——马洛和匿名的"我",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论文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两位叙述者在文本中扮演的角色,以说明两位叙述者都对作者揭示以库尔茨为代表的西方殖民者的两面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左依娇 《海外英语》2014,(5):218-219
该文主要从叙事角度分析了美国作家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叙述者特征及其功能,探讨了第一人称叙述者(我们)及第三人称叙述者在小说中的具体应用及二者交替使用所产生的文学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把生态危机与叙事原则结合起来思考,分析了生态危机的叙事学原囡:一是文学叙述者长期怀有人类中心主义的情结、征服自然的欲望,即人类自我的“美名化叙事”;二是文学叙述者对自然界的“污名化叙事”。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和当前生态美学思想探讨了文学叙事的生态关怀原则。  相似文献   

16.
将《红楼梦》与其它古典小说相比,《红楼梦》显示出了极大的叙事智慧及独特的叙事魅力。本文围绕作者如何与叙述者分离,如何巧妙运用全知视角、限知视角等多重叙述视角叙事这几个方面,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了《红楼梦》对中国古典小说叙述者及叙述视角的开拓创新。作者对叙述者及叙述视角进行了一系列的巧妙安排,小说叙述者的扑朔迷离,叙述视角的灵活转换,千变万化,使作品呈现出极其广阔的叙述空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就是凭借其开创性的叙事手法提高了其叙事品位,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对中国古典小说叙事视角的创拓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了《红楼梦》对中国古典小说叙事视角的创拓,围绕作者与叙述者的分离,叙述者叙述的客观性,“第二度叙事”及人物视角的个性化,叙述语式的突破几个方面,运用比较的方法展开论述,并进一步探讨了这种创拓蕴涵的深层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叙事视角是小说艺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说明英国作家哈代在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所运用的叙事技巧:(一)以作者作为叙述者的全知视角;(二)以故事中的人物作为叙事角度来转换视角;(三)叙述者和人物合二为一的混合视角,从而揭示了各种叙事技巧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以及对读者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戴媛 《池州师专学报》2010,(5):81-82,92
文章站在叙事之外,深度解读澳大利亚作家亨利.劳森的代表作《赶牲畜人的妻子》,通过对叙述者在结构选择、事件评价以及人物塑造方面所表现出的偏好进行解剖分析,展现出读者的理解与叙述者的期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阐述第一人称叙事定位基础上,从第一人称叙事文本中的"同叙述者"与"异叙述者"、"外叙述者"与"内叙述者"、"叙述自我"与"经验自我"等三方面比较分析了鲁迅和郁达夫第一人称叙事文本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