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瓶颈"是农民无法主体性"嵌入"新农村建设.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农民对政府、对政策的惯性畏惧;政策执行变味;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为此,必须构建多维动力系统,促进制度的刚性和政策的柔性有效结合,引导农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用看得见的实惠吸引农民自主进行新农村建设;培育创新型负责任的新式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和重点。作者通过近10年来对三农问题的系统研究,结合近两年中西部新农村建设情况实地考察的资料分析,针对如何解决目前新农村建设有关问题,提出了如下九条对策与建议:构筑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石;构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机制;建立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保障机制;制定全国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保障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和稳定供给;改善农民生存和生活环境;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建立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体育健身的政策支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支持是解决我国农村体育健身落后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研究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体育健身的政策支持,旨在为体育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理论参考,促进我国农村体育的健康快速发展.通过对农民体育健身权利的阐述,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农民体育健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体育健身政策支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等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西方国家农民利益集团在政治过程中的功能;讨论了西方国家农民利益集团在政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分析了西方国家农民利益集团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在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后,很多学者以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素质的关系作为理论研究视角,提出政府和社会应充分了解我国农民素质现状,采取积极有效的农民素质培育工程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心理素质,但论及农民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鲜有学者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形势政策教育加以论述,本文就新农村建设中的形势政策教育做尝试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民的流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的实施,农民、农村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新界定农村、农民的内涵与外延,有助于农民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农村政策的制定实施;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有助于理清新农村建设的指向目标,使政策的执行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农民。较强的政策敏感性,是新农民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敏感性训练,造就一批具有较强政策敏感性的新农民,是三农政策在农村顺利推行,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周丽娜 《华章》2007,(9):304-304
1998年经济学诺贝尔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他的里程碑著作《以自由看待发展》中阐述了自由发展观,认为自由是发展目的,并对重要的话题如贫困、饥荒、危机等进行了重要论述,对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凸显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的因素,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需解决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此,在全球化情境下,以阿马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视角探讨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建枫  于华平 《成人教育》2012,32(12):31-33
农村实用人才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主要存在着扶持政策不配套、投入不足、培养机制不健全、培养方式与农民学习特性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文章以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为例,分析和总结了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方面的实践和创新,指出了现阶段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应该继续实施积极的新农村建设政策,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揭示了新农村建设与提升农民素质的内涵和实质,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其核心是造就新一代的新型农民。因此,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农民的素质问题。让农民的素质发展与社会要求相适应,农民的素质提升与新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恭城县莲花镇红岩村从2003年始按照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但是,我们在调研中仍然发现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新农村建设容易引发公平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社会的稳定;二是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三是村级干部后备力量的培养工作较为薄弱;四是新农村建设相关宣传工作不完全到位,农民主体性意识有待提高。为此,各地政府应该对新农村建设有一个全面、合理的制度设计和规划;积极探讨产业多元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培养好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做好政策宣传,充分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从农民缺位的政府主导改革为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相结合的契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思想道德文明建设,需要对市场经济的弊端导致的道德滑坡现象进行积极干预,这就需要正确处理人的自由的问题。为此,本文分析了西方的两种典型的自由观,以为我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批判吸收其合理部分,为我国道德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从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到2011年“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的转变.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中国农民素质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提高农民素质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以及怎样提高农民素质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探讨了提高农民素质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提高农民素质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以及提高农民素质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念的提出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新思路,拓展新途径,贯彻新原则,以城乡统筹为关键,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全面贯彻以工哺农政策,大力促进农民创业,发挥农村党员的作用,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已经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在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政策的同时,还要把立足点放在依靠农民的基础上,调动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揭示了新农村建设与提升农民素质的内涵和实质,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其核心是造就新一代的新型农民.因此,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农民的素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将农民的职业培训工作提高到一个重大的战略地位。结合天津市农村劳动力“351”培训工程,在实证的基础上对该工程推行两年来所凸现出的诸如推行困难、农民和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原因,并从保障资金投入、改革培训内容、健全考核监查机制、制定鼓励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促进天津市以及全国的农民职业培训工作,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群体的整体素质将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和推进速度,因此,必须大力培养和提升这个群体的整体素质。其中,政策敏感性的培育和提升在我国当前涉农政策密集出台和发布的背景下,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因此,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路径,强化农民政策敏感性的培育和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