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女性小说是以批判男权文化中心的女性意识来叙事的文学,它以女性世界为叙述的中心内容和正宗地位,使男性退隐或被驱逐出叙事前台,并以凸显女性的内在经验、直率的身体写作和新的女性语言方式,大胆地背叛以男权文化为中心的传统叙事伦理,悖离男性话语为主流的文学传统,试图建构起女性叙事的新伦理,成为了一种心理蕴涵丰富的文学叙事范式。  相似文献   

2.
“文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潮风涌中国大陆,中国当代小说在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许多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这批小说或呈消解意义,淡化情节倾向,或呈现消解历史,重新叙论倾向,或呈现零度情感,平面写作倾向。虽然这些作品更多地带有现代主义特征,但依稀可见后现代主义的部分因素,拓展了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生存空间,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于如何认识后现代主义小说,学术界一向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兼文学评论家戴维.洛奇在《现代写作模式》一书中有关“后现代主义小说”写作模式的分析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关注,国内学者对此有过相关评述,但尚有两点不足,一是对此观点的分析不够深入;二是忽略了洛奇在其后的小说批评实践中对此观点的修正。本文将联系洛齐整体的批评实践对其“后现代主义小说观”进行全面探讨,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在日益边缘化的时代,当代文学小说创作当中的人文精神是在“文化的回跃”中的建构。当俗世启蒙理想、技术主义消解了生活的诗意和理性,“犬儒主义”度浑噩人生,精神荒漠化之后,人文精神的进行时建构表现为以知识分子写作对抗商业化写作、直面物化状态下的人生、呼唤媚俗文化中的“血性”。  相似文献   

5.
论陈衡哲小说的女性觉醒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认为,陈衡哲坚持的是非“女性化”的写作立场。本人认为这一结论不确,陈衡哲的小说创作实则体现了“五四”早期新女性对自由人生的呼唤和渴望,以及对女性自身生命意义、生存价值的思考和探索,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化写作。  相似文献   

6.
历史编纂元小说--后现代主义小说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后现代主义理论及文学创作的讨论中,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林达.哈琴提出了“历史编纂元小说”的概念,以此指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欧美文坛涌现的一股将后现代主义实验性创作与历史及社会语境相联结的创作潮流。她认为,作为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的新发展,历史编纂元小说反驳了伊格尔顿等人给后现代主义文学贴上的“缺乏深度”、“反历史”、“没有政治内容”等标签,但她将历史编纂元小说称作唯一一种圆满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诗学的小说,是具有范例作用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等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出现伴随着哲学上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同时作为一种具有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特征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小说具有元小说性、互文性、主体虚无性等三大特点,它的这三个特点与现代文学向后现代主义文学之嬗变的三大转变相契合。  相似文献   

8.
“新女性”想象是左翼政治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社会改造工程的一部分,并伴随左翼意识形态的历史性调整而发生变化。与左翼革命的兴衰起伏一样,左翼电影也塑造了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女性”谱系:从反压抑的职业“新女性”到“非性化”的工农“新女性”,再从“反潮流”的革命“新女性”到失落的底层“新女性”,其女性想象在完成一个历史循环之后,又回到起点。左翼电影的“新女性”镜像是游荡于后革命中国的历史幽灵,构成了批判商品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女性形象生产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文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潮风涌中国大陆,中国当代小说在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许多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这批小说或呈现消解意义,淡化情节倾向;或呈现消解历史,重新叙论倾向;或呈现零度情感,平面写作倾向.虽然这些作品更多地带有现代主义特征,但依稀可见后现代主义的部分因素,拓展了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生存空间,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纳博科夫在文学创作中明显地折射出叙述虚构、自我意识以及文字游戏等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的文体策略和写作范式。其英文小说《洛丽塔》和《微暗的火》便是具有元小说写作策略的经典文本。两部小说分别暴露出后现代文本的互文性策略和虚构的文本策略等文学创作机制,诠释着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的写作范式及其文学创作意义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先锋实验小说是一次中国文化内部的以消解和反叛为旗帜的文化解构运动。它以叙述话语的凸显为特征,不仅要消解被意识形态所肯定了的日常伦理,而且要全面颠覆传统小说伦理和写作模式。在先锋派小说家当中,余华是最能体现先锋地位的一位作家。余华的小说无论是从题材的选择还是从表现手法和叙事策略上都源自于其对世界的看法和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及创作实践模式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卡尔维诺终身致力于小说写作新道路的探索。在元小说《寒冬夜行人》中,他认真思考了小说写作中的诸多问题,充分意识到小说写作的艰难。这正是卡尔维诺的“作家”身份发生危机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13.
王朔小说是后现代社会时期的特定产物,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来看.深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冲击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影响;从文化意蕴来看,它消解了传统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以游戏语言写游戏人生,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4.
陈染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坛上一位独特而引人注目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从自己的生活和内心出发,写出了新时代中一类女性的生存状态.在对陈染小说的评述中,众多的评论家强调的是陈染的私人写作(个人写作),而本文则从陈染的小说出发,对陈染笔下众多女性形象的精神世界进行分析,找出了几个共同点,以便更深刻地认识陈染,把握陈染.  相似文献   

15.
晚清小说的新女性叙事主要有女学生、女医者和女志士三种类型.女学生主要在学堂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与传统女性相比,她们的知识结构产生了很大变化.女医者在医生-病人的二元结构中居于主动的位置,她们能看到"疾病"的根源,并主动施以疗救.女志士期望在国家危亡之际,能够像男性一样肩负起救国的责任,往往以反抗朝廷与创办实业为志业.晚清小说中的新女性叙事既是她们事迹的历史记录,也是对她们积极参与改造国家与社会的颂扬.  相似文献   

16.
女性问题是赵树理小说所涉及的农民解放问题中特别被关注的一个侧面,在他的一系列反映农民、农村变化的小说中,不仅塑造了新时代的农民形象,而且也塑造了一系列贴近当时生活、鲜活生动的农村新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反映了新中成立前的女性自主地位的变化、观念的变化以及社会地位的变化,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自五四运动以来,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认可,争取解放的艰难。  相似文献   

17.
“先锋作家”北村1992年以后的写作通常被称作“神性写作”。他立足基督的信仰,力图传扬上帝的救赎和永生之道,宣扬圣经“神圣启示”的权威性和唯一性。本文通过对北村后期小说的介绍,试分析基督教文化在其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借助“谋杀”结构情节,阐扬后现代主义理论,是一部特殊的侦探推理小说。后现代主义者对“元叙事”的否定通过读者对“元叙事”的建构和期待来完成,说明后现代主义不能独立于现代主义而存在,文本的价值正在揭示这一胶着的状态。文本具有鲜明的“后现代”特色,但并未确立新的规范,而是小说写作的一种新鲜尝试,是快餐时代浮躁心理的投射。  相似文献   

19.
老上海与新女性间的情爱主题在王安忆笔下是个说不尽的话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三恋”到90年代中期《叔叔的故事》,旧上海主题与新女性探求自身出路,主要以情爱进行沟通。十年创作伴随西方思想解放大潮与本土中国传统文化市场及商品经济应运而出,明显带有先锋性与通俗性双重属性,是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并适应百年中国女性文学内在节奏在上个世纪未客观出现的先锋与通俗文化的分流和抗衡而进行的文本试验的必然,对我们重读一个作家和一段文学时期的女性写作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作品预示着后现代主义在文学领域的崛起,而他亦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经典作家和文学大师。纳博科夫的作品是永远无法解读的迷宫。作者在小说中营造的是错综复杂、乱人眼目背后却带有精巧答案和完美秩序的迷宫结构,其小说创作具有迷宫结构、迷宫语言等后现代写作招式与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