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奖,贷学金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奖、贷学金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段鑫星吕淑清奖、贷学金制度推行十余年,作为资助学生学习、激励学生成才的重要手段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1997年全国普通高校将全部实行本科招生“并轨”,而现行的奖、贷学金制度与高教改革存在着...  相似文献   

2.
对实行收费制度后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行收费制度后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刘和平高校实行缴费上学、自主择业,将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新的形势下,也将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围绕培养人才的目标,对学生实行科学化管理,改革奖贷学金制度,建立起新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  相似文献   

3.
贷款制的理想与理想的贷款制──论我国高等教育贷学金制度的改革华东师范大学房剑森我国大学生贷款制度,是根据国务院国发[1986]72号文件精神于1986年在全国实施的一种学生资助政策,在当时曾起过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但其主要精神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对学生实行的是奖学金、贷学金和学生困难补助相结合的资助政策,但奖学金所占的比重较大,贷学金在实施过程中难以起到真正的资助作用。在学生资助政策上应在充分发挥奖学金的作用、合理使用特殊困难补助、实施学杂费减免政策和勤工助学的同时,确立贷学金在资助学生中的主体地位,以保证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使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中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5.
“回报率”研究与大学生资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报率”研究与大学生资助张民选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80年代以来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改革了大学生资助政策,改革的基本趋势是:从“免费上大学到缴费上大学”;从“向大多数学生提供普遍的资助到有选择地资助确有困难、最困难的学生”;从“助学金资助为主到贷学金...  相似文献   

6.
学生贷款中拖欠偿还问题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学生贷款中拖欠偿还问题的比较分析华东师范大学赵中建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为非义务教育及缴费上大学的观念已日益为人们所接受。与此同时,我国新的学生财政资助制度正在形成,而作为新制度之组成部分的学生贷学金(英文称作StudentLo...  相似文献   

7.
关于奖学金、助学金和贷学金政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在是否应该资助、如何资助在校大学生的问题上,出现了空前激烈的辩论和大幅度的改革。我国也不例外,几度调整改革大学生资助办法,先是恢复“人民助学金制度”(1978年),接着实行“专项助学金(如师范生助学金)”与奖学金并行的办法(1983年),后又在若干院校试行“贷学金”(1987年)。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学生上大学原则上均应缴费,设立贷学金,对经济有困难的学  相似文献   

8.
自80年代末起,尤其自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目标提出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剧烈的变革,而国家包办高等教育局面的被打破则是主要的变革表现之一。缴费上学作为一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已经日益为人们所接受。旧有的与高等教育国家包办相适应的学生资助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了。建立新的学生资助制度已经成为一种历  相似文献   

9.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大学生资助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为基础,论述了国际比较通行的高等教育资助方式。在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实行上学缴费制度后,贷款在学生缴纳学费和杂费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奖学金等其它方式处于一种辅助的作用,如何在资助体系中协调好贷款与其它资助方式的关系,发挥它们的合理有效作用,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所面临的挑战。借鉴国外资助制度的经验,作者对我国资助方式的合理化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民族院校贫困生的资助措施及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大规模的扩招和缴费上学制度的推行,民族院校贫困生的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全国13所民族院校采取了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特别困难学生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措施,但仍远不能解决问题。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快高校体制改革;构建以高校为主的资助体系;通过推行弹性学制、建立专门的资助办公室等协调贫困生资助工作;以立法的形式,制定教育资助税收减免等相关法律;做好心理咨询和“精神资助”等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对我国高等教育规律扩大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指出要想使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基本保持平衡,缓解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与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就要改革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拓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积极培育高等教育市场,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建立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完善奖、助、贷学金制度。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招生“并轨”改革及配套措施的思考薛开任义君李仕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改革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逐步实行收费制度,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学生上学原则上均应缴费”。招生“并轨”改革是贯彻落实“纲要”的重大举措,也是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3.
国家教委决定1995年进一步加大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改革力度,规定实行招生“并轨”的学校,要配合主管部门尽快落实或完善与此相配套的教学、学籍管理、奖贷学金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招生“并轨”之后,本科生便不再分“公费生”、“委培生”、“自费生”,而统称为“按国家计划招收的学生”,一律缴费上学。“并轨”招生制度的实行,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推向深入。我国从1982年起就开始实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1989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报告》及《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国家教委…  相似文献   

14.
建立多种贷学金资助特困生南京师范大学孔祥柱贷学金不仅仅是政府行为,更主要的是整个社会行为。应当考虑到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家庭之间贫富不均的实际情况,保证“并轨”后那些获得高等教育入学资格的学生不致于因经济困难失去...  相似文献   

15.
贷学金:大学生资助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贷学金:大学生资助的制度创新张金芳从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初,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是以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为特征,其核心是政府包办高等教育,相应地在大学生资助方面实行供给式的人民助学金制度;80年代初逐步推进的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  相似文献   

16.
去年,国家教委在部分高校中进行了招生“并轨”改革的试点。一年来,社会各界对“并轨”的认识虽不尽相同,但对缴费上大学的观念已普遍接受。随着今年“并轨”试点学校的增加,如何以切实有效的配套措施保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已成为当前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各级政府和学校有责任保证他们不致于因家庭经济状况窘迫而失学。去年以来,党和国家在实行“并轨”试点的同时,把资助经济困难学生作为招生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年初,国家教委、财政部联合召开了资助困难学生工作经验交流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此问题谈了一些意见和看法。 一、“双轨制”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改革目标,实行“并轨”是为了使高等教育体制更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运转  相似文献   

17.
论荷兰高等教育财政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明 《教育与经济》2002,(4):50-53,10
荷兰是欧洲高等教育财政改革走在最前列的国家之一。本文深入探讨荷兰高等教育拨款制度、科研经费制度缴费与资助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经验。产出导向拨款制、科研经费单独拨付制、高额学生缴费制构成了荷兰高等教育财政的三个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探讨华东师范大学戚业国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制度,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学生贷款(即贷学金),许多同志对此寄予厚望。笔者以为,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政府必须对高等教育给予大量的投资和资助,实施学生贷款是必要的,但单纯依靠学生贷款解决不了高...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实行招生“并轨”制度实行几年来,已经逐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了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所谓招生“并轨”是招生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一个过渡阶段,是指把过去招生中国家计划的指令和调整方式转变成国家计划的单一形式;学生上学后实行统一交纳费用,由学生家长为学生的部分学习费用投资,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的非义务性;录取工作中不再实行收取一定费用降低一定录取分数线的办法;各级政府可以在学校设立奖、贷学金,各行业甚至单位可以设立与就业挂钩的专项奖学金和定向奖学金;“并轨”后招收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试论高等教育贷学金制度的建立华东师范大学廖清林设立贷学金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本文试图从建立高等教育贷学金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如何建立高等教育贷学金制度三个方面就这一新课题加以探讨,以期能对高等教育决策和高等教育实践有所促进,并籍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