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诗歌离不开酒与月,李白的很多诗歌通过酒与月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其《月下独酌》诗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2.
李白《月下独酌》其一抒写寂寞孤单之感,颇得遣闷妙法;而想象奇幻、汪洋恣肆的鲜明特色,又与其诗仙的个性情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理解与表达两方面比较分析Arthur Waley和许渊冲对《月下独酌》的译文.理解主要涉及对词义、文化背景、逻辑、创作背景、感情色彩和作者背景的理解.表达主要考虑原作创作目的、原诗结构和目的语规则.文章作者发现充分的理解有助于译者在翻译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最大限度地贴合原作.译文表达也应服务于原作品写作目的,语言精...  相似文献   

4.
月下独酌     
正~~  相似文献   

5.
课本里一篇篇文质兼关的诗文是我们赖以雕琢学生粗糙的心灵的工具,笔者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为例,试图探索这一实践过程的可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古诗文化传播过程中经常出现译文与原文实际意义相反的问题。为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本文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对比分析《月下独酌》两个译文的质量与"饮酒"意象的翻译策略。文章先介绍了目的论的发展与概念,随后依据目的论的三原则,对原文与两个译本进行逐句对比分析,发现了翻译过程中理解诗词深层含义与了解创作背景的重要性。研究发现,译文与原文不相符的主要原因为译者没有完全理解文意及诗词创作背景。  相似文献   

7.
郭飞 《文教资料》2009,(23):7-8
本文通过对李白名作<月下独酌>几个不同翻译版本的对比研究,结合文化语境这一博大范畴,指出由特定的文化和历史环境形成的中国老庄思想在诗歌翻译中会出现流失,并且这种亏损可以从语言角度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8.
9.
李白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也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诗作,常常借助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以及排山倒海式的抒情手法,有力地彰显诗人那种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华。读者所熟知的《蜀道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无疑都是此类诗篇的代表作,诗人那种特有的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激情及其浪漫主义风格,都在诗中得到了集中而突出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歌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然而,外国人对中国诗歌的认识却不一定准确,很大程度上缘于诗歌翻译的困难性。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月下独酌》的三种英译文进行比较分析,阐明如何运用"三美"理论指导诗歌翻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领域出现互动性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新的阅读模式,由教师、学生和教材构成三边互动关系,对客体进行传播与吸收,从而产生能动的创造性解读。它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自主性、发展性、情境性。以这三个本质特征思考李白的《月下独酌》(其四),学生可以得到语文阅读能力和生活体验的双向提升。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0月17日晴下午六点多。月出现在空寂的天空,仿佛是谁在天上用圆规画的一个圆,抑或是贴了一块饼,焦黄,粗糙,凹凸不平。这就是月,如明星化妆前慵懒的素颜,但这更让人感到她的真实了。八点左右,我走出家门。头顶,月如一块璧玉,金灿灿的,黄里透白,灼灼逼人。深蓝的天幕下,它静静地空悬着,但掉不下来。月亮为什么掉不下来呢?自小,这个疑问就一直缠绕着我,但至今没有一个可以让我释怀的答案。天上一颗星也没有。夜,如一望无际的深蓝的大海,而月,此时更像是大海上一盏明晃  相似文献   

13.
《月下独酌》是苏教版高语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中的第二首。就素材、对象来看,这首诗仅仅是由花、月、酒、春、夜、诗人、诗人的影子等构成。诗的元素就这么多,就这么简单。“春、夜、花、月”等几个简单的元素,曾经在很多诗人的诗里出现过,特别是在六朝的宫体诗中大量地呈现着。然而,这些大量复制的诗作往往因为缺乏文化的原创力而被后人所蔑视。  相似文献   

14.
我在月下     
4月13日阴望着那轮被几丝云挡住的圆月,我只有沉默。我是一只狼,一只应该在天地间游荡的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月意象在李白、苏轼二人笔下是个十分突出的意象类群,二人笔下的月意象在审美内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审美境界方面,李白和苏轼笔下的月意象,一个清逸仙境,一个清空禅境;审美功能方面,李白主要是壮大自我之情怀,苏轼主要是透悟历史与人生;审美特性方面,李白笔下的月意象集中体现为情重于思和超凌现实,苏轼笔下的月意象则集中体现为思重于情和出入现实。  相似文献   

16.
现在通行的《李白集》中,一般在集后《诗文拾遗》或《集外诗文》中皆以宋代黄伯思《东观馀论》所记为据,录有《上清宝鼎诗》一首,作为李白之佚诗,对于此诗为真伪,除了王琦曾疑为“乩仙之笔”或“好事者为之”外,后世皆未作深入讨论,而往往只是因袭王说,实际上,不仅《东观馀论》所记是错误的,王琦所疑也是没有根据的,这首诗的作者是有名可考的-在苏轼诗集中,它以《李白谪仙诗》为题,完整地保留着,考察这首诗在苏集中的著录及流传情况,可以确认其作者为苏轼。  相似文献   

17.
月下     
“求你将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记,带在你臂上如戳记。”我念诵着雅歌来祝福你,我的好人。你的眼睛还没掉转来望我,只起了一个势,我早惊乱得同一只听到弹弓弦子响的小雀了。我是这样怕与你的灵魂接触,因为你太美丽了的缘故。但这只小雀它愿意常常在弓弦响声下惊惊烽惶乱窜,从惊乱中它已找到更多的舒适快活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月”这个意象可谓褒爱有加,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自居易的《琵琶行》等对“月”这个意象的运用可谓令人击节赞叹。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月”更是情有独钟,他揽“月”人诗:或抒情、或怀古、或怀乡、或思亲、或言志……而宋代豪放派词人苏轼《前赤壁赋》融“月”人文,匠心独运,将“月”运用得出神人化,摇曳生辉,丝毫不逊于前人。  相似文献   

19.
月亮是李白的钟情之物,纵观《全唐诗》所收录的李白诗歌,涉及到“月”的就有三百首左右。李白的咏月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诗中,李白可以步月、行月,也可以泛月、乘月,还可以醉月、寄月,甚至可以“上青天”揽月、“就洞庭”赊月。在这些花样繁多的“咏月诗”里,李白借“月”抒发了不同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0.
月下随想     
那年的“中秋饭”冷冷清清。半温半冷的菜横在桌上,旁边懒懒立着几瓶残剩的啤酒。黄昏时候,淅淅沥沥就下起了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