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羿克 《今传媒》2013,(4):31
主持人语:如今,互联网技术日益先进和发达,网络传播进入"碎片化"时代。"碎片化"的社会信息传播语境给人们提供了言论自由的权利,网络舆论监督机制逐渐形成。言论自由,作为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千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终生并付诸生命。新闻自由,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言论自由,它在新闻传播活动当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自由是相对的,绝对  相似文献   

2.
张湾  杨希 《新闻世界》2012,(8):127-128
在社会的大转折时期,舆论监督这一词汇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人们也越来越期盼舆论监督。而随着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开始普及。人们开始借助网络来进行舆论监督,相比起传统媒体,网络有着自由、全民的优越性,虽然也有其缺点,但不可否认,网络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羿克 《今传媒》2013,(7):24
主持人语: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的舆论监督功能逐渐形成并完善,这使得网民的舆论监督权利逐步得以实现。新媒体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也引起了相关法律的研究。在这个"人人拥有话筒"的微博时代,微博成了人民大众表达意见的有力工具,也成为人民维权的一种新方式。微博既是民意与舆情的"观测站",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稳压器"。微时代,人人都有表达的  相似文献   

4.
赖斌 《声屏世界》2002,(9):17-19
这是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我们需要强化我们的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力量。但我们不能因为对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的挚爱,而放松了对公民权利的关注。法律赋予新闻工作者以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的正当权利。但是,法律同时也维护被采访报道的公民(法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以及姓名、肖像、名誉和隐私等不受侵犯的权利。言论、出版自由与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等权利是平等的,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不侵犯。新闻报道经常涉及特定的人和事,它如果不能准确真实或含有侮辱性语言,则极可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在新闻采访报道权利与公民权利的冲…  相似文献   

5.
马兵 《新闻世界》2013,(5):123-124
新闻事业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新闻舆论监督与引导受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又反作用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新闻行业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舆论监督与引导作用,为社会发展服务,是每个时期我们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舆论监督与引导的内涵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拓展和深化舆论监督,提高舆论引导作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是新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改革和新闻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长期以来,开展舆论监督一直都是新闻媒体的看点和兴奋点,但如何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如何有效开展舆论监督,又是媒体努力破解但始终没能有效破解的难题。尤其是进入新媒体时代后,舆论监督环境越来越复杂,监督的方法越来越多,监督的手段越来越先进,但舆论监督必须在法律法规约束下进行这一基本要求却常常被忽略。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应该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能为吸引眼球,刻意夸大问题;不能听一面之词,歪曲事实;不能为扩大影响,渲染炒作……  相似文献   

7.
舆论宣传工作,担负着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两种职能,两者是相关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舆论监督是司法监督和群众监督的重要补充。怎样实施舆论监督,我们的体会是:一、监督,要克服两种思想倾向发挥舆论监督的职能,有一个怎样把握好尺度的问题,把握不好就容易产生两种倾向:一是缺位,碍于阻力不敢行使监督职能;二是越位,无限度地扩大监督职能。这两种倾向都是不正确的。(一)监督不缺位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指我们的社会生活主流是光明健康的,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倡导去弘扬。但也不可否认,在我们的周围还…  相似文献   

8.
开展舆论监督作为现阶段对社会活动运作中偏差行为的一种制衡与纠错机制,以其显著的社会效果与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搞好舆论监督并非易事,特别是作为地市级党报难度更大。本文就地市党报如何做好舆论监督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说到舆论监督,许多人都把它同批评、曝光划上等号,应该说这是一个误区。舆论监督包括新闻批评,这一点不可否认。但舆论不等于批评、曝光。大家知道,新闻界素有舆论界之称,舆论与新闻密不可分。舆论也是一种公众言论。但是由于人们受不同利益关系驱动,不同的社会成员,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标准也就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态度和反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党报权威的地位的重要基础。时代和社会呼唤高质量的舆论监督,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特别是群工记者,更应该增强使命感,积极有效地开展舆论监督,担负起对社会、对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应尽的责任,但现实中常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本文就地市党报舆论监督的困惑与对策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1.
《报刊之友》2013,(9):27-27
主持人语:2013年8月21日,各大网络媒体平台的话题热点被一位网名为“秦火火”的网络红人引爆,与此同时还有一位网名为“立二拆四”的网络红人。令人诧异的是两位网络红人的“出名”却是因为涉嫌寻衅滋事罪和非法经营罪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网络舆论一片哗然。在我国网络法律制度日益健全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网上蓄意造谣传谣、扰乱网络秩序、非法获取经济利益等行为已经成为法律严厉打击的对象,在公安部门的重拳出击之下,网络犯罪将无所遁形。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言论较自由,则网络舆论监督就愈显重要,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开展正确的网络舆论监督,具体来说,作为网民,  相似文献   

12.
正新闻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权利,也是新闻媒体的职责。作为地方党报,更应该"铁肩担道义",履行好这一职责。然而,地方党报开展舆论监督,常常处于夹层状态。近些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地方党报舆论监督的职能逐渐弱化。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经济多元化的时代,在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新闻媒体中,开展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由于受各种主观因素的制约,使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工作也越来越艰难,特别是地市级党报难度更大。新闻工作者在正确履行职责,行使批评权、报道权时受到种种干预,束手束脚,很难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造就了表达的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问题"是这个时代的声音,主流媒体更应该成为其中的权威,特别在舆论监督上,不应该成为失声者。百姓呼声需要民意渠道畅通,作为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就必须准确地把握服务中心工作的高度与贴近百姓的视角有效结合,又要把握监督性报道的角度、力度、尺度与承担起社会责任有机结合,引导公众对社会难点、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是宪法赋予的神圣职责。舆论监督有社会舆论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但新闻舆论监督因其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倍受重视。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完善和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时代对新闻舆论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达到纠正错误,改进工作的目的。否则,会事与愿违。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效途径,正确行使新闻舆论监督权是建立现代文明社会的需要,也是树立党报形象和权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最近多起“记者被抓”事件引起人们对舆论监督的关注,当人们发出舆论监督是否遭受新危险的疑问时,似乎将记者在舆论监督过程中收受财物等一些失范行为有所忽略,正是这些失当行为,为记者被抓提供了口实。其实,记者的自律对于拓展舆论监督空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律应该成为记者自我保护的方式和拓展舆论监督空间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到底有什么用,监督的着力点应该在哪里?这是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对当前舆论监督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核心论点,那就是,舆论监督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对公权力的监督.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舆论监督在监督公权力方面的功能体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认为舆论监督是一种柔性监督,是其他监督形式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8.
羿克 《今传媒》2012,(5):21
正主持人语: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已经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社会作用。但同时,网络舆论监督的相关问题以及人们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知识产权问题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两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手段。过去一提到舆论监督报道,人们往往把它等同于“批评性报道”,或者是“负面报道”,“抓人痛处、揭人短处、群追猛打”也往往是舆论监督报道的习惯性做法。初做这类报道时虽慷慨激昂,但日子久了难免生出疑惑,难道这世界就如此灰暗吗?舆论监督报道的目的是为了引以为鉴,解决问题,一味使“蛮力”或感情用事,显然有悖初衷。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应该进行建设性舆论监督,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引导力,更好地促进矛盾的解决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孙旭培 《传媒》2003,(4):43-44
舆论监督的宪法 根据和主要对象 舆论监督到底应该怎样理解?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从法律上说,舆论监督的行为主体是新闻媒介。新闻媒介的监督权利是以公民的三项权利为依据的,即言论出版自由权、知情权和批评建议权。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第四十一条规定: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