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汪曾祺的小说《鉴赏家》以单独成段的这句话开头,用下定义的句子直接而直白地告诉读者,小说的两位主人公的身份及其关系。照此理解,我们很自然地会认为,叶三是一位对绘画艺术“真懂”(文中季匋民“认为叶三真懂’,)的鉴赏家,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认为,叶三‘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欣赏画,用最简单直接的语言评画,这样的鉴赏家才是真正的鉴赏家——用眼睛、心灵品位美”,并确定小说的主旨是“对美的鉴赏”。  相似文献   

2.
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读法”和大量批语表明,金圣叹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小说鉴赏家。金圣叹在依照他的美学见解、艺术趣味对《水浒传》作评点时,常常论及小说鉴赏问题。他的某些关于具体人物、情节的分析,也时常包含着有助于我们理解小说艺术鉴赏的内容。我们把这些相关的评语联系起来看,就可以发现:金圣叹关于小说鉴赏的见解是比较完整、系统的,它是金圣叹小说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鉴赏家》是汪曾祺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被选编在苏教版选修教材《短篇小说选读》里.作为一篇教学文本,《鉴赏家》的教学目标该如何确定呢?本文试从肖培东、魏洁、李正浪和笔者四节公开课的教学思考与课堂实录中反思《鉴赏家》的教学目标确定.  相似文献   

4.
红楼海选     
方果子今天上学时,女生朱凌对他显得特别热情。朱凌对方果子从来不热情的,今天这样当然是有原因的。朱凌和方果子搭讪:“《红楼梦》又要拍电视剧了,听说这次选演员跟选超女一样。”  相似文献   

5.
《礼记·学记》中说 :“君子之教 ,喻也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就是说 :君子教学 ,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 ,诱导而不是牵着走 ;鼓励他们不是强迫他 ;给他点明解决疑难问题的“决窍”,但不把现实的事实告诉他。这里讲的就是课堂教学要善于提示 ,提示要有艺术。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 ,“教学要让学生跳起来够到果子”。你把现成的果子给他 ,学生会失去自己获取果子的能力 ;但如果跳起来也够不到果子 ,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要适时地给他一把梯子 ,让他自己上去去摘果子 ,这把梯子就是适时、适度的提示。由于数…  相似文献   

6.
语篇是形式衔接、语意连贯、合乎语境,试图实现交际功能的语言实体。《鉴赏家》符合语篇特性,是文质兼美的小说语篇。本文以《鉴赏家》教学为例,力求从语义、语形、交际三个层面,读懂、读通、读透小说,为小说阅读教学提供新的解读视角和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是一个美的追求者和创造者。“我认为作家的责任是给读者以喜悦,让读者感觉到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作家就是要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闭汪曾祺六十多岁写的小说抒情味最浓,写的美,《鉴赏家》是他六十二岁时的作品,主人公叶三的确是汪曾祺小说中最具抒情味又最美的一个常见的小人物,但却不平常。  相似文献   

8.
《鉴赏家》是汪曾祺先生于六十二岁时创作的一篇小说。他追忆乡土风情,用散文化的笔法叙述了果贩子叶三与大画家季匋民之间品果赏画,相知、相惜、相守、相敬的故事,演绎一段现代版伯牙与子期的佳话。因此笔者将这篇文章与汪曾祺的另一篇小说《岁寒三友》《〈史记〉选读》中的《刺客列传》《魏公列传》《管仲列传》组成一个"知已"的专题群文阅读。  相似文献   

9.
匆忙参加全市优秀课评比,内容为《短篇小说选读(选修)》中汪曾祺的《鉴赏家》一文,上课时长是15分钟。说实话,看到这样的要求,习惯了45分钟课堂的自己,头脑是懵了。于是乎埋头苦读文本。汪曾祺六十多岁时创作的抒情小说,其抒情意味最浓,写得很美。《鉴赏家》中的叶三确是汪曾祺小说中最具抒情味又最常见的小人物。作品环绕季匋民的画作获赏果贩叶三而终生珍藏、至死不售的佳话,穿插当地风俗轶事、人情物理的诸多  相似文献   

10.
海外文坛     
正●奥尔罕·帕慕克《我脑袋里的怪东西》出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我脑袋里的怪东西》,日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引进出版。小说讲述钵扎小贩麦夫鲁特的人生、冒险、幻想和他的朋友们的故事,通过众人视角描绘了1969至2012年间伊斯坦布尔的生活画卷。麦夫鲁特就像"漫游  相似文献   

11.
从前有一个人叫叶公。你们可别小看他,他是龙学博士、国际龙学专家,曾经在《龙报》《龙与人》《世界龙研究》等著名报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一天,叶公在去龙馆的途中发现一个小贩在卖恐龙蛋,于是他走过去,以100两银子的高价买了两只恐龙蛋。随后他拿出手机,拨通了衙门的电话:“喂,是衙门报警中心吗?”“是,你有什么事?”“我发现有人贩卖恐龙蛋。”10分钟后,衙门的人来了,把贩卖恐龙蛋的人捉了起来。叶公的仆人问:“大人,你为什么买了恐龙蛋,还要通知衙门来捉那个小贩呢?”“这你就不懂了,恐龙蛋是国家保护文物,是不准贩卖的。可是我又太爱龙了…  相似文献   

12.
果子     
多汁的小东西在眼睛里晃来晃去我不想让它蹦来跳去我只想请它从枝头跳进我的肚子里摸摸肚子嗯其实春天的果子也优秀至极茭诗心诗语编辑叔叔对我说,《果子》要刊登了,那是真的吗?想想写“果子”的心境,其实也就如此嘛。似乎忘记了写“果子”是什么时候了,那时我想到了农夫果园,心里那个馋啊,无法用言语表达。我希望“果子”能实现我的心愿,于是也就有了《果子》。这就是我的瞬间灵感啦。果子@张骁  相似文献   

13.
朋友     
认识风是在菜市,那天广播里正放着周华健唱的《朋友》“……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刚要付钱才发现钱包不见了,我只好把菜退给小贩,小贩却不依不饶,说我是有意捉弄他,纵然我有千百万张嘴也说不清,第一次学买菜就碰上这样尴尬的事,看来今天是走不掉了,小贩用力地拉住我的菜篮,要我必须买下那些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孔乙己》写于1919年3月,发表在同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这是应《新青年》的特约而撰写的。他说:“《新青年》的编辑者,却一回一回的来催,催几回,我就做一篇,这里我必得记念陈独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做小说最着力的一个。”(《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所以他称这时期的小说是“遵命文学”,“不  相似文献   

15.
《故乡》是诗,一首在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肺腑里形成的诗;《故乡》是画,二十世纪初中国江南水乡的长卷里的一组画;《故乡》又深含着哲理,诗化了的哲理。——诗情、画意、哲理融合为一,使《故乡》在鲁迅小说里别具风采。小说从“我”“渐近故乡时”的所见所感,写到回到故乡以后的所见所闻,写到离别故乡时的慨叹和希望:整篇作品浸渍了浓重的诗情,表现出幽美的画意,蕴藉着深刻的哲理。鉴赏家们自来习用的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类评语,对它都是切合  相似文献   

16.
莱辛的《拉奥孔》,在经院式的刻板僵硬的形式主义风占统治地位年代脱颖而出,他以生动的例证和富有激情的论战姿态批驳了“诗画一律”的传统理论,将诗学研究的中心从死板板的形式转向流变不居的生活。莱辛的理论,犹如“树上的果子”,充满了“鲜活的自然气息”。  相似文献   

17.
出生于酒仙桥、生长于大山子,工作于798、混迹于三里屯,北京文艺圈里一个挺“神”的人物。他采访,因为他的本职工作是记者;他写小说、电视剧,并且开创了中国体育评论的“大仙体”;他常年混迹于北京的夜店之中,被誉为中国夜店小说之父,他不是“大神”,他是大仙。诗集《再度辉煌》,体育评论集《休等英雄迟暮》,随笔集《一刀不能瞬断》、《20不着46》,小说《先拿自己开涮》,电视剧《有人爱没人疼》……这些都出自大仙笔下。  相似文献   

18.
马原是当代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发表于1986年的小说《虚构》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文学创作核心理念——“小说即虚构”的最好阐释。《虚构》叙述了一个汉族人进入西藏某麻风病人禁区,在与世隔绝的“玛曲村”与麻风病人朝夕相处的七个日夜的奇特经历。马原在《现实的虚构》中坦言:他的《虚构》既是现实又是幻觉并在时间上不存在。这种作者本人在其文本和其他批评理论中一再强调的元小说叙事模式,让批评家们对《虚构》的解读一直停留在马原文学艺术形式方面做的大胆探索上,而忽视了文本所透露出的深层意蕴——对被遗忘在“玛曲村”弱势他者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贝娄是美国当代最富盛名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奥吉马奇历险记》更是为他迎来了最初的声誉.有学者认为,贝娄使《奥吉马奇历险记》充满了喜剧的色彩,也有学者认为,作品是悲观的概括.本文认为小说的写作意图是“不确定”的,贝娄试图通过这种“不确定”演绎真实生活,呈现世界的本质,表达其对人及世界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20.
梁晓声是个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作家。尽管他常以“凡夫俗子”或“匹夫”自况,但他的作品却力求“入世”。他写出了许多有一定份量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所谓“问题小说”。当然,他还不总是把眼光盯在重大社会问题上,“敲边鼓”而已。他的自叙传体小说,严格地说,有一个不大被人注意的分界限。《黑纽扣》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