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话是一种以表情达意为目的口头表达方式;是我们进行思想交流、社会交际的一种重要途径。作为说话人,用怎样的语言,表明自己的什么“情”,传达自己的什么“意”,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但最终能否达到目的,还取决于说话人表述得是否清楚。有的同学跟好朋友闲聊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是一站到讲台前面就手足无措,话不成句了。这主要是过于紧张所致。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呢?(1)说话时要充满信心,要在心里告诉自己:“我行!”当然,在说话前应做好充分准备,说什么?怎么说?一旦  相似文献   

2.
伍倩 《考试周刊》2007,(28):71-72
“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己的印记。语言中的某些词类都编入了“自我”这一标志着语言主观性特征的语义成分,如情态动词、指示代词等。它们都以说话人“自我”为基点,构成语言中常见的指示现象。本文主要探讨话语的“主观性”特征是如何透过英、汉人称指示语得以体现的。  相似文献   

3.
礼貌·语言·模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将模因概念引入语言礼貌研究领域可以发现,语言与语言礼貌都是模因,汉语礼貌模因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论语》和《礼记》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说话人完全有可能利用甚至调控大多数人所认同的规约性礼貌模因来凸显自己的礼貌意图,听话人则经常透过语言模因的规约意义或字面意义来解读说话人意欲传递的交际意图,从而对说话人的语言模因重新做出礼貌、非礼貌或不礼貌的评价。解读与识别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是礼貌评价过程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一、语言与人 语言与人的关系,在大多数小语教学实践中表现为用语言来规范人。因为我们常常以知识或规范的语言为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但《珍珠鸟》的教学不是这样的,学生按照自己对“信赖”的不同理解,分别用“信赖,就给它什么”,“信赖,就还它什么”的句式说话,及至改编教材。在这里始终是学生主动运用语言,而不是教师用语言来训练学生。而在通常的教学中,因缺乏关于“信赖”这一主题的思辨,缺少了自己见解的学生往往只能是模仿文本中的句式说话或者只是变换一下句式等,变成了简单的语言文字训练。而在窦老师的课上,因为有了关于“信赖”的思辨,才有了属于学生自己的精彩发言,由此主题教学从语言文字训练走向了建构儿童自己语言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是一个人学习自己祖国语言和文字的课程。语文素养对一个人的一生都很重要。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以往的“听话教学”与“说话教学”合并为“口语交际教学”,这一改革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重点。在现代化社会中,口语交际是实现社  相似文献   

6.
从参照物来看,说话人所谈及的人或事物在说话人目力所及范围之内,“这/那”的所指是以说话人所面向位置为参照的;如若说话人所谈及的人或事物在说话人目力所及范围之外(说话人对所谈及的事物了然于胸),则是以说话人的位置为参照,不论面向。“这/那”的所指与说话者的目力、说话者手势语等相关。因为“这/那”的所指涉及的因素众多,所以没有必要把它们三分四分。  相似文献   

7.
表达说话者主观态度中日语副词对照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交际中说话人不仅要表达命题意义而且要表达言者意义,而后者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所谓“主观性”是指语言的一种特性,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有的语言表现“主观性”的形式很明显,如日语交流时几乎不可避免地要用明确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说话人对所说内容和对听话人的态度或感情。因此日本的学者很早就开始注意日语中的“主观性”成分。那么,相对应的汉语副词又可以是那些,又是如何表现的呢?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具体符号系统之外的社会的人赋予语言意义。这种意义远不止于语言符号本身所传达的意义,而更多的是”环境给予语言的意义”。非语言的因素在人的交际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很多语言中都存在各种与说话人的态度、看法等元语用意识有关的标记手段。这些标记手段对我们分析文章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适用语用学方面的知识,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掌握了一套包含不同语体的语言体系,既个人的“活用语言知识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形选择不同的语体进行交际。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说话人从自己庞大的活用语言知识库中选用某种语体而不选用其他语体,是有其内在的心理动机的。语体的选择一方面表明了说话人对相应语言社团的文化心理认同.另一方面也预设了听话人的反应,它是语言交际技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一 在日常的语言交际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说话人所说的话,或者在词语方面,或者在语法方面,或者在语音语调方面,并不十分标准,但听话人却依然能正确理解说话人的原意。大人在听刚学会说话的幼儿谈话时就有这样的情形。如:当妈妈听到自己的孩子说:“妈妈,抱抱。”这位妈妈会立即凑过去把孩子抱起来。没完全掌握汉语的外国人说些生硬的“中国话”,我们  相似文献   

11.
从根本上来说,所有语言的使用都与使用语言的人相关,如说话人的认识、视角和情感会在选词造句等方面有所体现。即说话人的语言表达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语言的主观性。本文通过分析强化副词的使用来展示语言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2.
弗雷格在自己的语言哲学体系里提出了著名的“涵义”理论,并将这样的“涵义”解释为指称对象的“给定方式”;“给定方式”存在于语言或数学表达之中,只有通过这样的“给定方式”,联系同一对象的不同信息和认知模式才得以呈现;然而,囿于“经验实在论”的限制,弗雷格将自己的“涵义”及其“给定方式”放置在了一个非理性的语言符号世界之中,从而导致了弗雷格“涵义”因“实在论”需要而失去其真实“位置”的结果.文章基于相关理论的分析,旨在确立弗雷格“涵义”及其“给定方式”的位置与主体,探讨“涵义”及其“给定方式”的理性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13.
“知识就是财富,口才就是资本。”美国口才教育专家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知识和技术,85%取决于沟通——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说话是社会交往的最基本的语言形式。大到汇报工作、自我推销、切磋学问,小到问路、购物、聊天,都离不开说话。语言是幼儿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领域。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幼儿冈小朋友的说话能力,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作为用语言表达意思的“说”,用于引用人物语言时,它的后边用不用点号、用哪个点号,这要由它在句子中的位置、后边的停顿以及引用方法来决定。分以下四种情况。1.不用任何点号。说话人与说话内容之间无停顿。如:  相似文献   

15.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当一个人说话时,同时完成了“说话行为”、“行事行为”、“取效行为”。根据这一理论,在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时,要特别关注行事行为,即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教师语言能力的强弱“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效率”,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十分频繁。同样的一句话一个意思,不同的说话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班主任有必要掌握说话的语言艺术,并不断锤炼、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一、用感召的语言点燃激情班主任是以“磨嘴皮”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的,然而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他们对于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的说教容易产生“听觉疲劳”。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说话时应针对所讲的内容,对所运用的语言仔细推敲,反复提炼。1.号召时要…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不同的说话能力也产生不同的说话效果,想要让自己在公共场合变成一个有语言魅力的人,就一定要细心地留意生活中一切可以完善自己的细节,积极的训练和有意识的积累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即兴口语表达是一项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应当积极普遍推广的训练项目。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微笑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动人的,语言的微笑却是可以温暖人心的。别看我们天天都在说话,其实说话之中也大有艺术可言。不会说话的人,有时会因为一句不经意的话让别人无地自容,有时会因为一时失言而使自己陷入难堪的境地。会说话的人,总是在一次次交谈中为自己赢来机遇,赢来朋友。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周红提倡“赏识教育法”,也就是说学会肯定、鼓励孩子,而不是永远指责、打骂孩子。比如孩子在一次考试中虽然仍是班级倒数,但与上次相比已有提高。家长应该注意语言上的艺术,肯定孩子所取得的进步,而不是责骂孩子没有别人考得好。恶劣的语言会打消孩子…  相似文献   

19.
走进大学校长论坛 ,校长们获得了一种神圣。他们将用自己的语言说话。大学身上有许多耀眼的光环 ,大学身上有许多光荣而令人敬慕的历史与大师 ,而二十一世纪大学将确立坐标 ,重新起步。跨入一个需要把知识与智慧立为治国之本的世纪 ,脑力劳动者将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导与核心。社会必将用紧逼的目光审视大学。大学 ,你贡献什么 ?春天刚到 ,在大型企业昆钢 ,云南高校的“大学校长论坛”开始走出前台。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人的工具。这在理论上是清楚的,可在小语教学实践中却又是模糊的。因为我们常常以知识或规范而非人本身为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常常匍匐在知识或规范的语言之下。但在《珍珠鸟》的教学中(课堂实录见本刊今年第1期)。学生按照自己对“信赖”的不同理解,分别用“信赖,就给它……”“信赖,就还它……”的句式说话.乃至改编教材,始终在主动地运用语言.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语言训练。然而在一般的教学中,因为缺乏对“信赖”这一主题的思辨。没有空间表达个人见解的学生往往只能模仿文本中的句式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