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教学者对语言的认识直接决定了其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英语教学在我国属于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把语言看作是一套知识系统,即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忽略了语言的工具性本质,在教学中只注重语言知识的讲授,忽略语言应用技能的训练,很大程度造成英语教学的“费时低效”.本文分析了语言的工具性本质,探讨了其对英语教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评价方式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有着不同于小说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独特的语言构成,对语言有着特殊的要求,正是由于剧本语言的种种特殊要求,决定了剧本语言的特殊形式和特点.戏剧的语言形式主要有两种:人物语言和情景说明.其中,人物语言是戏剧语言的主体,戏剧中的剧情及人物思想都是靠人物的语言及行动来体现的,动作性、个性化和丰富的表现性是戏剧语言的最主要特征.本文就从戏剧语言入手,分析戏剧文学不同于小说、诗歌等文体的特征,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剧文学.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流工具,不仅承载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而且促进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再创造.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语言,语言的进化与人类的进化发展历程相伴随,研究语言的进化必须体现以人类为核心的原则.只有通过对人类起源及发展的"过去"的寻根究底,来探究语言起源与进化的心理机制,才能把握语言进化的历程.语言进化经历了从动物表达最原始的情绪与需求的本能性喊叫、肢体模仿等原始自发性的"动物性语言"向具有分音节、符号性和信息交流性的"真正语言"的进化过程,这不仅仅是一个生物进化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进化的问题.语言进化遵循着两种线路:无人世界的自然进化和有人世界的文化进化.由于语言的自然进化与文化进化遵循着两种不同的规律,因而其动力基础是不同的.语言的自然进化是自发的、无目的的、被动的;语言的文化进化是自觉的、有目的的、主动的.语言进化更主要的是语言的文化进化,稳定的社会群体的出现为早期人类带来了强大的选择压力,并直接导致语言及自我意识的进化和发展,语言是在人对压力的适应与选择中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得语言有足够的动力沿着自然进化和文化进化两个维度快速发展,人类的适应性为语言的文化进化提供了决定性的选择力量.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又对不同的语言产生影响.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成分,遣词则与特定的文化相关.研究中、英文的遣词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对于翻译艺术也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没有思维的条理化,就没有语言的连贯流畅.思路的合理性,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逻辑条件;同时,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也是使语言连贯流畅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近几年高考命题出了不少语句衔接题,既检测了中学生的语文水平,也考查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哈里斯认为,整合语言学应注重语言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并用关于语言的语言理论来理解语言.由于语言本身的不确定性(多义、歧义等),造成了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刻意曲解现象.在英语交际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刻意曲解这种语言形式,能够起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其注意力、提高其语言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语用角度看模糊语言的幽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交际中,为取得最佳交际效果,人们需遵守"合作原则"与"得体原则",使用模糊语言也不例外.模糊语言指中心部分清晰、边缘地带界限模糊的语言.模糊语言因其边界的模糊性,在一定的语境中能产生出让人捧腹的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语言看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中各个成员的信仰、观念、风俗、行为、社会习惯等的总和.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现方式.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靠.从学习英语我们可以看出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文化,看到西方社会的自然环境、生产劳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思维方式等.汉英语言丰富多彩,中西文化更是博大精深,通过对比可以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这的确对语言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简单见解.  相似文献   

9.
幽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通常指那些不协调的、荒谬的和令人发笑的语言.由于人们的交际活动主要是依赖语言完成的,所以幽默多产生于语言活动中.本文从交际中常见的语言范畴,即歧义所造成的幽默进行分析,旨在说明英语幽默的实现与产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语言本身的把握和语言技巧的运用,并由此反观语言幽默的交际效应,进而促进人们对幽默的理解和欣赏,从而达到外语学习与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大厦的建筑材料,它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意识、心态和性格.认识和掌握词汇是掌握语言、了解文化的前提和基础.从意象指代、喻体、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及民族心理五个层面透视汉英语言词汇的偶合现象,揭示中英文化的互通性和融合性,指出要学好语言必须学好这种语言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语习得中语言输入的特性:输入材料、输入过程和输入结果.语言输入的过程是学习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真实的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习得语言的过程.语言输入的材料和输入的过程都必须具有情境性.  相似文献   

12.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n,1889-1951)是分析哲学的重要代表.“语言批判”是贯穿维特根斯坦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他倡导通过语言分析解决和消除传统哲学问题,提出“语言图像论”和“语言游戏说”两种不同的理论.语言图像论到语言游戏说的转变,使分析哲学由对语言的逻辑分析走向了对语言的语用分析.立足于“语言图像论”和“语言游戏说”,分析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思想的转变以及其思想在西方哲学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语境是言语交际所依赖的环境.语境影响和制约语义,影响交际双方话语的表达和理解.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语境对意义理解具有制约、解释作用.因此,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要注意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使用适当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起源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人类的一个难以破解的谜,很多关于语言起源的假说应运而生.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语言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于语言的假说则更注重科学性,论证更加具体,立论越发谨慎小心,趋向于不直接做出结论.本文着重论述当代几种有影响力的假说及其论证,如语言起源的一源论,这些论证为语言起源问题的研究带来了一些生机.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生活经验、交流思想感情的交际工具.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都离不开语言,现在的幼儿面对的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世纪,他们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因此,掌握自己国家的语言已成为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为幼儿教师,从小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指出:"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反对党八股>),一切文章,其内容和形式,都要靠语言来支撑、充实和装饰,离开语言,就不会有文章写作.语言是一门基础学科,本文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就如何充分揣摩赏析文章语言,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吴春兰 《文教资料》2008,(24):41-42
语法化是在语言中普遍存在现象,也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语法化的研究范围、动因和促成机制,从而揭示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心理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18.
语言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工具,思维是产品.思维是人们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抽象概括能力,它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人在思维过程中借助语言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推理和判断.因此,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英语与汉语以及两种民族思维模式的相似之处方面,探讨语言思维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目的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量使母语成为促进二语习得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材是书面语言的海洋,语言形式丰富多彩,语言现象数不胜数,语言风格多种多样,是学生习作"临摹的典范".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所表达意义的同时,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修饰文字的匠心,发现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之处.使学生通过迁移运用.把语言形式的表情达意功能扎根于自己的语言宝库,习得句、段、篇的构思范式与缀文技巧,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传播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两者密不可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必然反映在其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尤其是在词汇层面上.语言中某些特殊词汇除本身固有的意义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民族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所指事物的词汇的内涵未必相同.文章从社会学、语义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特殊词语的文化内涵的对比,揭示了中西文化间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