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吉鸿荣 《现代情报》2010,30(7):16-19,23
组织间信任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正向影响非常显著。文章从信任对虚拟企业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分析入手,探讨虚拟企业组织间知识转移信任机制的构建:建立了虚拟企业组织间信任——知识转移的得益矩阵;将虚拟企业的组织间信任分为初始信任阶段、信任发展阶段、信任维护阶段、信任再发展阶段等4个阶段,并建立了虚拟企业组织间知识转移的信任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2.
资源池模式下虚拟企业信任治理模型及实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核心资源整合为导向组建虚拟企业时,针对如何实现虚拟企业中各成员企业资源共享与风险分担等管理问题,提出了一个资源池模式下虚拟企业信任治理模型,实现了面向企业资源的虚拟企业资源的协调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相互信任可有效地提高虚拟企业成员间的合作效益,是虚拟企业成功运作的重要保证。在阐述了信任涵义的基础上,剖析了虚拟企业内部相互信任的作用和影响信任的因素.并建立和发展了虚拟企业中的信任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虚拟企业中伙伴信任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贺盛瑜 《软科学》2003,17(4):85-87
在虚拟企业的管理中,为了使虚拟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必须对各伙伴关系进行整合,也即是需要多方之间的合作,而伙伴之间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以信任关系为基础的。本文将就虚拟企业如何在伙伴关系中建立和发展信任关系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5.
基于技术创新的虚拟企业治理结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剑锋  朱毅 《科研管理》2002,23(4):52-57
本对传统经济学的企业间技术创新的观点进行了回顾,提出了虚拟企业是企业间技术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从新制度经济学、新社会经济学、外部性和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对虚拟企业进行了分析,对虚拟企业的治理结构进行探索性分析,探讨虚拟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虚拟企业治理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经验曲线的虚拟企业知识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虚拟企业的概念、知识治理的产生与内涵,通过与传统企业经验曲线相比较,综述了虚拟企业中经验曲线的性质,以及其受到学习、专业化、投资及经济规模四个因素的影响,最后基于经验曲线,提出虚拟企业中知识治理的模式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余红剑 《科技与管理》2004,6(6):50-53,56
为解决传统企业协作机制的局限性,在结合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研发、生产、技术等方面协作关系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信任的高新技术企业协作机制,并探讨了该模型对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虚拟企业技术创新扩散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企业对技术创新扩散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本文分析了技术创新扩散的特征、组织形式、扩散机制并提出了虚拟企业技术创新扩散的三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9.
汤勇力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171-173
为解决虚拟企业的组织多态性和协同复杂性等问题,从任务导向的视角对虚拟企业的组织机制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子任务价值系数与虚拟企业组织多态性;子任务关联关系与虚拟企业组织协同复杂性;构建了任务导向的虚拟企业组织运作模型,通过多元化的组织形式既能够实现灵活性和敏捷性,又能够降低协同复杂性和合作风险,保障总体任务的完成和市场机遇的实现。本研究可以为虚拟企业的构建和运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对虚拟企业竞争情报的9种运作机制,即信任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激励机制、决策和执行机制、协调机制、约束机制、共享机制、组织学习机制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分析知识网络组织间的知识冲突和相互信任,认为相互信任在知识冲突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成员间的合作行为是治理知识网络中知识冲突的前提,运用博弈论对知识网络组织间合作行为的稳定性条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基于相互信任的知识冲突有效治理的3条路径.  相似文献   

12.
马如宏  成桂芳 《现代情报》2009,29(3):188-191
提出了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的概念,并在修正的知识创造模型SECP以及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无标度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无标度网络的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模型,该模型有效的克服了虚拟企业在知识协作创造方面面临的两大难题.即地域的广泛性和协作的低效性。  相似文献   

13.
虚拟企业知识协作的复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企业的知识协作是指通过知识在成员企业间以及各成员企业内的共享、转移、重组与激活,创造出所需要的新知识,完成虚拟企业所面临的市场任务的过程.虚拟企业知识协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适应系统.本文分别从主体和过程两个方面对虚拟企业知识协作的复杂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虚拟企业知识协作主体的行为模型,提出并论证了虚拟企业知识协作过程是开放性、知识传播、知识创造和知识整合等多种机理综合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知识交流网络分析的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治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团队组织方式较为松散,团队内部知识共享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虚拟团队的知识交流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社会网络的结构分析方法,形成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治理框架,分别选取局部网络层次、整体网络层次的结构指标对虚拟团队知识共享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知识共享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博弈论的供应链信任产生机理与治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玲 《软科学》2010,24(2):56-59
从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无限次重复博弈、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基于KMRW声誉模型的有限多次博弈以及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基于单方决策模型的博弈,分析了供应链成员信任的产生机理与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制度、善意与威慑共同治理的供应链成员信任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公司的精神与人格,是现代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本文将现代公司置于法律体系下,并结合心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观点,建设性地对“法人人格”做出创新性阐释,全方位地推进现代公司法人人格建设。  相似文献   

17.
Trusting Virtual Trus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an trust evolve on the Internet between virtual strangers? Recently, Pettit answered this question in the negative. Focusing on trust in the sense of ‘dynamic, interactive, and trusting’ reliance on other people, he distinguishes between two forms of trust: primary trust rests on the belief that the other is trustworthy, while the more subtle secondary kind of trust is premised on the belief that the other cherishes one’s esteem, and will, therefore, reply to an act of trust in kind (‘trust-responsiveness’). Based on this theory Pettit argues that trust between virtual strangers is impossible: they lack all evidence about one another, which prevents the imputation of trustworthiness and renders the reliance on trust-responsiveness ridiculous. I argue that this argument is flawed, both empirically and theoretically. In several virtual communities amazing acts of trust between pure virtuals have been observed. I propose that these can be explained as follows. On the one hand, social cues, reputation, reliance on third parties, and participation in (quasi-) institutions allow imputing trustworthiness to varying degrees. On the other, precisely trust-responsiveness is also relied upon, as a necessary supplement to primary trust. In virtual markets, esteem as a fair trader is coveted while it contributes to building up one’s reputation. In task groups, a hyperactive style of action may be adopted which amounts to assuming (not: inferring) trust. Trustors expect that their virtual co-workers will reply in kind while such an approach is to be considered the most appropriate in cyberspace. In non-task groups, finally, members often display intimacies while they are confident someone else ‘out there’ will return them. This is facilitated by the one-to-many, asynchronous mode of communication within mailing lists.  相似文献   

18.
高技术虚拟企业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动态发展下的一种新型企业网络组织模式.通过阐述企业网络组织的演进机理,形成高技术虚拟企业的产生动因,提出高技术虚拟企业新型组织模式的内涵和特征,并从制度管理,合作方式、运行机制和知识共享与保护4个方面分析高技术虚拟企业与虚拟企业的关系,进而探讨新型企业网络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