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鹰 《广西教育》2012,(24):43-44
从2006年开始,百色市田阳县实验小学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A类)课题《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子课题《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的“双文”素养》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学生的人文素养日渐丰厚,教师的素质得以提升,该校先后被评为自治区“中华经典诵读优秀学校”、全国“中华经典诵读优秀学校”。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中国的古诗词,表情达意言简意赅,诗画结合意蕴悠远,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各个学段古诗文的诵读要求。在实践中,中高年级段的学生经过几年的诵读活动,积累了许多经典诗文,孩子们多能口诵心维。但是这种诵读活动重在积累,  相似文献   

3.
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学生的境界,丰富学生的内涵、开阔学生的胸襟、净化学生的灵魂,启迪学生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校外经典活动润物无声,从小让学生直面经典诗文,诵读经典诗文,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开出花、结出果。  相似文献   

4.
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学生的境界,丰富学生的内涵、开阔学生的胸襟、净化学生的灵魂,启迪学生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校外经典活动润物无声,从小让学生直面经典诗文,诵读经典诗文,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开出花、结出果。  相似文献   

5.
一、诵读的缘起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源于对李白的认识.学习《静夜思》时,孩子们兴味盎然,流畅地背出了好几首李白的经典之作,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秋浦歌》《夜宿山寺》等.这让我欣喜若狂,我为他们有如此丰富的课外积累而自豪.但是,当我谈到对李白的了解时,孩子们鸦雀无声,一脸茫然,连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都不知道.我简单介绍之后,孩子们有所收获,当讲到李白字太白时,下面一片惊叹声,有几个孩子还兴奋地喊着:太白金星!太白金星! 显然,这是孩子们真实的感受.我的内心非常沉重,慨叹孩子们古典文化知识的匮乏,以及探究意识的淡薄.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带着我的这些孩子经历一次阅读的改革,把经典诗文请进我们一年级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五步读经法     
黄玉肖 《广西教育》2012,(24):47-47
语文课程应有丰富语言的积累。许多学者都号召“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在学校子课题《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的“双文”素养》的引领下,笔者领着本班学生加入了诵读经典诗文的队伍,初步摸索出了“五步读经法”。  相似文献   

7.
由《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主办、浙江省义乌实验小学承办的全国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研讨会2006年10月底在浙江义乌隆重举行。义乌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创造性地用歌唱、用舞蹈、用吟诵、用课本剧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十几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展示了精彩的经典诗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邵春玉 《学子》2013,(8):48-49
在对经典诗文的不断深入学习中,我越来越认识到,经典诵读是人文教育的良好载体,应该把它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让那阵阵浓郁的经典书香伴随孩子们的童年。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引领孩子们进行经典诗文诵读的。一、故事熏陶,激起学生兴趣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这是孩子的共性。故事给学生以知识、梦想、信任、效仿、思索和警觉。给学生讲故事,可培养  相似文献   

9.
走进我们的校园,晨读,课间,放学路上,时时可闻孩子们朗朗的诗文诵读声;教室、展室、走廊墙上,处处可见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诗配景等作品。我校1998年实施古诗文素养实验,现在已逐渐形成浓郁的诵读诗文的氛围。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诵品活动,调动孩子们的诵读热情背诗。每位学生建立古诗文背诵档案,记录已背熟的古诗文题目、作者、朝代、首句及背诵时间。每周要有两个晨读,两节阅读课,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诵读古诗文:唱一唱,可用歌曲的旋律填上古诗文来唱,如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唱《小池》,别有一番风味;演一演,把故事情节较强…  相似文献   

10.
邵春玉 《学子》2013,(9):48-49
在对经典诗文的不断深入学习中,我越来越认识到,经典诵读是人文教育的良好载体,应该把它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让那阵阵浓郁的经典书香伴随孩子们的童年。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引领孩子们进行经典诗文诵读的。一、故事熏陶,激起学生兴趣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这是孩子的共性。故事给学生以知识、梦想、信任、效仿、思索和警觉。给学生讲故事,可培养  相似文献   

11.
经典诗文诵读在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到以文铸魂的作用,这需要精选诵读内容、阐释诗文并赋予诗文以新的时代意义;经典诗文诵读能够以美润心,这需要发掘经典诗文之美、发挥诵读艺术有声语言的音乐美,并使诗文与诵读较好结合;经典诗文诵读还能够以艺赋能,这需要综合教学。师范专业经典诗文诵读,能够实现经典诗文与德育、美育和能力培养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一、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 中国青基会于1998年6月正式启动中华占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如今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万孩子直接参加了诵读工程。活动越到后来家长们越认为,孩子们在经典_占诗文中吸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气质也变好了,就是苏轼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接着,修订版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篇数(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在大  相似文献   

13.
正临近期末,学校要求任课老师写一份诵读课总结。回首一学期来,我带领孩子们在诵读课上尝试了各种方法,可谓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切"为我所用"。孩子们享受着经典诗文的乐趣,背诵了不少诗文。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正欲下笔,忽又计上心来:何不让孩子们来写呢?从学生的角度来总结诵读课怎么学的?学到了些什么?看看学生眼里的诵读课究竟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4.
胡克林 《考试周刊》2011,(88):38-38
一、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古诗文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背诵推荐篇目80首。高考语文科目《考试说明》表明:2012年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更加突出,其中多年未曾在高考中露面的名言名篇默写和古文翻译将再次出现在试题中,同时新增古文鉴赏诗题。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简直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养滋养剂。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许多家长看到,孩子们在经典古诗文中吸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气质也高了,就是苏轼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以上事实表明诵读经典诗文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主办浙江省绍兴市北海小学承办浙江省绍兴市小学语文研究会协办主旨——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丰富语文素养,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为此,本刊编辑部成功策划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课题,全国二百余所学校参加了实验,近十万孩子共诵经典。全国首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节"暨第三届诵读研讨会将再掀经典诵读活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育》2007,(8):17-17
《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主办浙江省绍兴市北海小学承办浙江省绍兴市小学语文研究会协办主旨——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丰富语文素养,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为此,本刊编辑部成功策划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课题,全国二百余所学校参加了实验,近十万孩子共诵经典。全国首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节"暨第三届诵读研讨会将再掀经典诵读活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让书香溢满校园,让经典润泽孩子们的童年,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借助诵读中华经典,把孩子们的视野引向经典诗文的美丽田野,让孩子们精神生命的根须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使每位学生人格得到塑造,情操得到陶冶。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经典诵读之风吹遍全国中小学校,一时间全国上下大多数语文老师都在名师们的影响下,在教学第一线进行经典诵读的尝试、研究活动。《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道德经》《中庸》《论语》等中华古代经典诗文陆续走进学生的课堂;《飞鸟集》《晨读对韵》《绕口令》《儿歌集》这些中外现代经典诗歌也常从学生的口中说出来。应该说,经典诵读的盛行,给一批喜爱文学的学生带来了福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在古城扬州开展经典诵读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目前扬州市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现状与不足,并从诗文经典诵读与扬州地域文化内涵相互浸润、诗文经典诵读提升扬州城乡居民的人文素质与思想素质、诗文经典诵读成为特色文化品牌从而促进扬州文化名城建设这三方面进行全民诵读经典构建诗文扬州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20.
传统经典诗文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意存高远。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丰富思想,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传统经典诗文已大步走进校园,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积极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奠定基础。一、诵读诗文,感悟情怀1.自由诵读,重在积累古诗文简短精炼,琅琅上口,节奏明快,小学生特别喜欢。因此,我们鼓励学生人人手里常备《小学生必背古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每天早晨利用10-20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诵读诗词。个人诵,小组诵,同桌比赛诵,哪种形式都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