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画之表象是画面、是造型、是镜头,是一切直接诉诸于视觉的元素;动画之内里是主题、是立意、是故事、是情节。动画是两者的结合,在动画创作中,表里之间,应该如何协调,是本文的主要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课标的要求,阅读教学阅读是本、理解是本、体验是本、感悟是本、思考是本、探究是本、发现是本、创新是本。然而,课堂教学中有些背离课标要求的教学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一、教师设问多,学生质疑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进行职业教育,领导是关键、思想教育是前提、先进文化是基础、规章制度是保障、竞争机制是环境、岗位培训是措施、加强考核是手段、整体提高是目标。通过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达到全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简称三生教育,是云南省教育厅罗崇敏厅长提出的素质教育新理念。三者之间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三生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令我们不无疑惑:在电视上或在公共场合,经常能听到某人是作家、某人是歌唱家、某人是画家、某人是书法家的介绍,但极少能听到某人是教育家的介绍。提起教育家,我们的脑海里一下子能呈现的是孔子、蔡元培、陶行知,是苏格拉底、柏拉图、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当代活着的人,有被我们承认是教育家的可谓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6.
鲜语录     
"我们考的不是证,是焦虑、是恐慌、是无奈、是随大流;是期望、是志气、是抱负、是大好前途。"——豆瓣小组用这样的一段话描述着热衷考证的人们。这一人群的主力军为大学在校学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却看不到未来出路和谋生方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在这个含义中,至少要理解三方面内容:教育者是谁?受教育者是谁,品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教育者是谁?可以是家庭、社会、国家、政党等,也可以是学校;受教育者是谁,可以是成人、普通公民、特定人群,也可以是青少年学生。品德包括哪些内容,可以是道德教育,还可以包括思想、政治、情感、心理、法律、礼仪等教育。德育的含义,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本文讨论的是中学的德育,是指中学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学德育有效性不高,  相似文献   

8.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三大基本形态。媒体是信息运动的重要因素。广义媒体观认为人脑及虚拟媒体具有信息运动的基本属性。构建媒体空间概念的目的是研究物质与信息的呈现、变换、作用的规律。广义性、相对性、形态性和空间性是构成媒体空间的本质特征。人脑、媒体、信息、知识、思维、信息流等是构成媒体空间时空观的特定要素。人类社会的教育形态、文化形态、娱乐形态等是媒体空间的特征形态。媒体空间是现代教育的生存空间,媒体空间是知识经济的财富空间,媒体空间的事业是比特产业。这就是媒体空间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是建构抽象概念的重要工具。隐喻也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语言的主要形式。通过隐喻,教师可以建构和传达他们关于教育爱的认识和感受。在创作的关于教育爱的文章中,31名小学教师中有26人使用了隐喻,共计47个。这些隐喻的源域分为人类及其行为、自然事物、生活事物三种类型。具体包括爱是灵魂和生命、爱是母爱/父爱、爱是旅行、爱是种子、爱是水、爱是阳光、爱是基石、爱是桥梁、爱是钥匙、爱是灯火、爱是动力等13种隐喻。这些隐喻对教育爱的内涵、特征、作用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建构,扩展着我们对教育爱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智慧和知识     
陈哲 《成才之路》2011,(28):100-I0017
智慧和知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智慧是哲学的对象,它是一种沉思、体验和直觉的产物,是世界主客体的统一,是真理、思想和世界观;知识是一种逻辑思维、分析综合、理性的产物.知识是科学的对象,是事物的关系、普遍性和规律。前者包罗万象,始终如一;后者以主体为转移,是整体中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浅谈初中语文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要素。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听也是读,是用耳朵读;说也是写,是用嘴写;读也是听,是用眼睛听;  相似文献   

12.
回眸千古华夏,汉字走过甲骨成泥、钟鼎斑驳、竹简绢帛风蚀凋残的岁月,终于繁衍成恢弘璀璨、阵容强大、史蕴丰厚的方块字。汉字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歌赋.是功垂青史的史书传记。是笔走龙蛇的书法写意,是梅兰竹菊的纸身墨影。汉字是人类的史诗,是思想奔流的河床,是凝固的音乐、飘逸的舞姿、精神的形象写真。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劳动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等。其中身体素质是基础,心理素质是关键,文化素质是前提,科学素质是核心,劳动素质是表现,思想素质是主导,政治素质是根本。一句话,素质教育就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沈泉 《内蒙古教育》2009,(20):32-33
数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技术、是一门工具、是一门语言、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思想、是一种观念、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化、是一门需要时间和空间去悟的学科。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生命之于生命的示范、洞察、引领、浸润、启悟与呵护,亦是生命间的互助成长与彼此成就。●语文教育的意义在于优化生活品质,增加生命质感。●教学是共同目标下的合作行为。是教师之于学生的释疑、传授、点拨、启思;是学生之于教师的效仿、承传、切磋、超越;是彼此的自我解悟、自我创造与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6.
学校是育人的社会组织,是师生探究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塑造心灵、追求理想的精神家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发展之路,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源泉所在。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七大概念: 一是《辞源》对文化的解释是"文治和教化","文"是慢慢积累的意思,所以企业文化是无法一蹴而就的。二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个性:团体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和行为。三是企业文化是象征的、整体的、惟一的、稳定的、难于改变的。  相似文献   

18.
孟彩 《江西教育》2011,(6):31-33
于漪老师说:“思想、情感、语言是同时发生的。语言不仅仅是翻译思想,不仅仅是载体,而且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因此说,语言才是语文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9.
正家庭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种种异常心态,如自卑、胆怯、自私、虚荣、孤僻、嫉妒、任性、骄横、情绪抑郁、空虚等。表现在学习、生活上则是敏感、焦躁、胡乱猜测、烦恼、厌学、缺乏自信、恐惧考试、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甚至迁怒于人,人际关系不良等。其主要原因是后天环境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所致。一、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动人、博大的,而且她首先是动人的。通俗地讲,语言是故事的讲述、是情节的另一种表述、是意象的依托、是情感的寄托和外在显现。语言的教学是美丽的、充满情感的,当你用心静静地体会,走进我们要给孩子的文本中去的时候,她是异常动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