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773—1775年普加乔夫起义是俄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是当时俄国农奴制开始解体、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具有鲜明的反对封建农奴制度的性质.这次起义波澜壮阔,声势浩大,席卷了乌拉尔、伏尔加河沿岸和西伯利亚等广大地区;这次起义历时二载、威震全国,有力地打击了俄国封建贵族的统治,动摇了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基础.在这场激烈的阶级搏斗中,广大劳动人民,尤其是农民,为争取自由、土地和政权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与代价、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是,由于沙皇政府的残酷镇压、农民起义所固有的弱点以及起义队伍中某些人的背叛,起义最后遭到了失败.本文试就普加乔夫起义失败的原因加以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2.
1825年,俄国一批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秘密革命团体成员,先后于俄历12月14日和12月29日分别在彼得堡和乌克兰发动反对封建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武装起义,后人根据起义的月份称这些贵族革命家为“十二月党人”。  相似文献   

3.
列宁把俄国帝国主义称作军事封建帝国主义,这是众所周知的.为什么俄国帝国主义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呢?本文将对此作一初步分析.一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俄国还是一个典型的宗法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资本主义虽有初步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六十年代以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极为缓慢和十分落后的.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克里米亚战  相似文献   

4.
专题导学俄国原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较晚,而且其资产阶级革命很不彻底,农奴制残余的大量存在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致使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仍是一个经济、技术都很落后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从1825年12月14日反对俄国腐朽的专制统治的武装起义到1861年农奴制彻底废除,在俄国历史的进程中称为贵族革命时期。这个时期,俄国经过反抗拿破仑的侵略,十二月党人的起义,俄国人民的民族自我意识大大提高。到30年代,由于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沙皇统治更加残酷。沙皇政府提出了一个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相对立的“正  相似文献   

6.
张黎明 《文教资料》2007,(23):105-107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最伟大的代表,在俄国社会从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急剧转变的时期,其以近60年的创作实践,反映了俄国社会的风云变幻、政治经济制度的更迭、思想道德的演化。而且"以巨  相似文献   

7.
图说世界     
王眉 《历史学习》2007,(3):F0002-F0002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并为革命形势所迫,自上而下地进行了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即俄国历史上的废除农奴制改革。这是俄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改革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俄国资产阶级势力增强,沙皇专制统治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尽管还保存着封建农奴制的残余,但俄国的历史毕竟进入了资本主义时期。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上半叶,农奴制的俄国逐渐突破严密的封建桎梏,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在这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为俄国工业革命提供了一定的资本和条件,使农奴制的彻底废除成为必然,并促使了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的转移。同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性和不充分性又决定了俄国必然是工业化行列中的弱者。  相似文献   

9.
课本有关俄国社会性质的表述前后矛盾。课本第83页在表述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时写道:“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是,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据此可知,1861年改革前,俄国的社会性质是“封建农奴制国家”。因此,课本第84页在表述1861年改革的影响时写道:“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一个重要转折点。”课本第100页写道:“19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克里米亚…  相似文献   

10.
波澜壮阔的1848年欧洲革命从巴勒摩和巴黎开始的消息,像春雷一样,响彻了整个欧洲。它以势不可挡之威力冲破了沙皇政府的重重封锁,传到了封建农奴制的俄国。1848年欧洲革命不仅促进了俄国农民运动的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封建农奴制的一切基础急剧地土崩瓦解,资本主义势力正在兴起。由于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广大劳动人民遭到了无穷的灾难。出身于贫苦的医生家庭、自幼饱尝贫困滋味的批判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2.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试验修订本·选修)介绍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背景时写到:“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国家,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更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经济危机。”教材由于篇幅  相似文献   

13.
1861年沙皇政府宣布废除农奴制,标志着俄国正式步入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由于此次改革很不彻底,俄国农村存在着资本主义与半封建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地主经济,在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地主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农业化的进程,本文旨在通过分析1861~1917年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揭示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的俄国是沙皇统治下黑暗的农奴制时代。1825年,一批俄罗斯的贵族知识分子,放弃了在豪华宫廷、舒适别墅、绿荫庄园的生活,在渎书沙龙和青年舞会上,开始议论民主、人权、自由、尊严,他们把同情的目光投向饥饿乡村和像骡马一样的农奴。于是,掀起了俄国民主解放运动,发动了“十二月党人起义”。  相似文献   

15.
托尔斯泰生活于俄国从极端野蛮落后的封建专制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制度日渐过渡的新旧交替的历史大变更时期,大变更最容易带来整个社会的动荡变异性,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斯拉夫派产生和活动的19世纪前半期是俄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初始时期。斯拉夫派表现出来的对俄国社会现实的不满实际上反映的是他们对封建农奴制度所代表的那个落后时代的不满,他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反映的实际上是他们对已经完成工业化或正在进行工业化的西方国家所代表的那个资本主义时代的追求。斯拉夫派的资产阶级思想和活动——要求废除农奴制度、发展资本工业、对沙皇专制制度进行某些改革的愿望——表达了俄国社会发展的要求,代表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  相似文献   

17.
俄国批评家派勒威尔哲夫指出:“陀思退夫斯基(即陀思妥耶夫斯基——引者注)是在阶级的农奴制的崩溃和资本主义抬头的情况下,由都市的小市民创造出来的文学样式的天才代表者。”(《论陀思退夫斯基》,文光书店印行,一九五○年版,第19页)十九世纪中叶,正是封建农奴制俄国的一切基础急剧土崩瓦解的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广大人民群众遭受了无穷的灾难。生活在都市的小市民深深地陷入阶级的无权力和资本主义势力  相似文献   

18.
如何加强对原因和后果的分析⊙周玉玲⊙一、全面分析原因的各个方面并在教材基础上拓宽和挖深。如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背景(原因),现行高一教材仅就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的严重危机、革命民主主义思潮等方面叙述,这是内因。但这是俄国历史上从封建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9.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衰落于二十世纪初.将近一百年的俄国文坛,涌现了一个群星灿烂,彪炳辉映的现实主义作家群.他们的批判锋芒针对封建农奴制,后来也触及资本主义制度,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相当高度.在这个伟大的作家行列里,伊·克雷洛夫则是一颗光采熠熠的北斗星.  相似文献   

20.
课本第98页:《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一节中,将俄国同英法相提并论,共同称为资本主义列强,欠妥。因为,俄国在欧洲的扩张主要在18世纪;在中亚扩张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才吞并该地区。对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占领则是通过1858年《中俄爱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课本第100页“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一目中的克里米亚战争时间则是1853年至1856年初。由此可见,俄国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主要在1861年前。而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前,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课本第83页“俄国1861年改革”第一、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