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他13岁时,被父亲送到美国加州读书,父亲希望他与同在美国读书的哥哥有个照应。但他到了美国后不但与兄长很少来往,还故意不用父亲在银行为他存的生活费,而是自己打工赚钱。他在麦当劳卖过汉堡,在高尔夫球场做过球童。由于当球童要背高尔夫球棒,他的肩膀被弄伤了,直至现在,伤患还会时常发作。  相似文献   

2.
13岁时,他被父亲送到美国加州读书,父亲希望他与同样在美国读书的哥哥有个照应.但他到了美国后不但与兄长很少来往,还故意不用父亲在银行为他存的生活费,而是靠自己打工赚钱.  相似文献   

3.
误解     
我一直不喜欢父亲。刚进大学时,周围同学的父母邀约着要送自己的孩子入校读书,而我还在收拾行李时,父亲就义正词严地告诉我他不会送我去学校。  相似文献   

4.
丹尼斯·吴于1981年8月29日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他的父亲曾经是驻韩美国军人,母亲是韩国人。他还曾跟随父亲在日本和德国生活过。现在他的家在"可口可乐的故乡"美国亚特兰大。融合了西方性感与东方典雅气质  相似文献   

5.
从小,朴载相就没缺吃少穿过,更不会想到自己也会有落魄和吃苦头的时候。他的父亲是韩国最大软件公司的老板,公司几乎垄断了国内30%的行业软件,小时候照顾他的保姆加保镖就有6个人,家里的跑车有10几辆随便他开。因为这样的家境,而且又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爷爷就特别宠爱他,所以他天生不安分,做什么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父亲有时候都奈何不了他。所以,从小被送到美国去读书的他,在高中毕业后,因为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音乐,就偷偷地把父亲给他读商科  相似文献   

6.
怯懦     
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她也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模糊知道,他在一个新开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需赔偿12.5美元,闯了祸的他向父亲认错后,父亲为了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便说:“这12.5美元先借给你,不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美国男孩每逢周日,假日便外出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读了一篇歌颂伟大父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令我非常感动: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一位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后,就跑到儿子的学校,那间学校已成了废墟,他走向儿子的教室的位置,他挖呀挖,从8小时挖到36小时,没有停止过,没有气馁过,当他挖到38小时的时候,他听到儿子的声音,有14个孩子和儿子在瓦砾下面,父亲叫人们来帮忙,终于救出了儿子和14个孩子。儿子和父亲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这位父亲那么无私,那么伟大,他完全不顾自己的生死,奋力要救出自己的儿子。  相似文献   

9.
沈明 《师道》2004,(5):59-59
学生小周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来上课了。早听同学说小周的父母不让他来读书,而让他跟着父亲做生意,没想到这成真的了。想到他还小,不读书是不行的。因此决定去家访,跟小周的父母说说,让小周继续读书。  相似文献   

10.
<正>"换一种方式试试",这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做的一种选择。美国有一个孩子,读书成绩很差,同学们看不起他,邻居们都认为他将来肯定一事无成。他也发奋努力过,可是毫无起色,但孩子的父亲却不责怪他,并尝试换一种方式来教育他。有一天,父亲带他外出,途经一个小站,父亲下车去  相似文献   

11.
内容简介:此文讲的是,有一个人一直想成功,为此,他做过种种尝试,但到头来,他都以失败告终。为此,他非常苦恼,就跑去问他的父亲。他父亲是一个老船员,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却一直关注着儿子。见儿子问自己,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很早以前,我的老船长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间,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老船长说,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自己的码头。儿子听了这话沉思良久。这之后,他不再四处尝试,而是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后来,他不但上了大学,而且成了令人羡慕的博士后。现在他根本不必四处找工作,倒…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美国男孩,在他出生前三个月,父亲就因为一场意外事故去世了.母亲生下他后,独自一人抚养他.为了维持生计,妈妈一边工作,一边去护士学校读书,并考取了注册护士.她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将儿子抚养成人.  相似文献   

13.
从前,有个小孩子,他的父亲是台湾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员,并且还蛮有文化。临死的时候父亲留了份遗嘱让他好好读书。这个孩子自然铭记在心。于是,在妈妈的照料下,他发愤读书,童年时  相似文献   

14.
正偶然,看到奥尔罕·帕慕克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父亲给他留下了一个充满文学梦想的手提箱,里面装满了他的手稿和笔记本。他父亲有一个很好的书房,总共有1500册书籍,这对一个作家来说绰绰有余。我幻想着那个书房,想到自己已在天国的父亲。父亲读书不多,但他也喜欢文字,哪怕一张脏兮兮的报纸,他信手展开也要读半天。在我童年时代,父亲从城里回来只给我买过一本书,是本故事书,大意是说一个县官判案离奇。现  相似文献   

15.
父亲去世后,11岁的彼得·林奇不得不在上学之余去打工,以资助家里的开销。他在高尔夫球场谋得了一份捡球的差事。其他球童看到林奇长得瘦弱,都有意欺负他,  相似文献   

16.
父亲从未上过正规学校,他也从未以“读书人”自居过。所以全家人一直认为父亲不识字,凡涉及到读书认字写信之类的事,谁都未曾问过父亲。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却使我们全家人对父亲刮目相看,原来父亲也识字。那是一个假日,我和妻赶到久别的乡下老家看望我的父母。妻要给父母洗衣服。整理父亲衣物时,在箱底一个叠放整齐的信封里意外发现了父亲曾经写过的一封入党申请书草稿,字迹工工整整,格式准确无误,内容情真意切,妻立刻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叫起来,闻声赶去的我也被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单从父亲的署名字体判断,这二百多字的确…  相似文献   

17.
1 920年,美国一位11岁的小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把人家的玻璃窗打碎了。 他回家向父亲报告了此事,父亲对他说:“家里有钱,但不能给你.你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从此.小男孩边读书边到餐馆打工,半年后终于挣足了12.5美元。 户主一定要小男孩照价赔偿12.5美元,这对小男孩来说简直是一笔巨款,他实在拿不出钱。 父亲拿出了12.5美元,严肃地对他说:“这钱是我借给你的。不过一年后必须还给我。” 他把钱交给了父亲,父亲高兴地说:“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人,将来一定有出息!”这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家教连环画(《自己负责》)@李亮亮…  相似文献   

18.
有个孩子,他的父亲是盲人,母亲也是盲人,且弱智,除了姐姐和他,几个弟弟妹妹也都是盲人。眼瞎了的父母只能当乞丐,住的是乱葬岗里的墓穴,他一生下来就和死人的白骨为伴;能走路了就和父母一起去乞讨。生在这样的家庭是不幸的,很难有什么出息。在他10岁那一年,一天,父亲带他去一个村庄乞讨,有个人给了他们10元钱,并对他父亲说:“你该让孩子去读书,要不他长大了还是要当乞丐。”于是他的父亲下决心送他去读书。他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白天念书晚上还要出去讨饭,历尽艰辛他终于完成了学业,后来他拥有了一家自己的店铺,再…  相似文献   

19.
埃思的父亲是个建筑工程师.他整天忙的都是自己的工作。埃思的童年记忆里并没有多少父亲的印象,他觉得这是自己一生当中最大的遗憾,并且他不希望这遗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现。圣诞节就要到了.他决定为他的两个女儿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平常女儿们最喜欢的就是听他读书.所以埃思决定为她们写一本书。他想这该是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20.
他出生于福建省长乐市,12岁时远离父母,跟随亲戚到美国读书。为了生活,他边上学边打工,先后做过餐厅服务生,卖过净水器、汽车、皮肤保养品、电话卡,还尝试过巧克力批发、邮购等18项工作,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到21岁时,他的存款还是零。他着急了,怎么办?难道成功的梦想离自己很遥远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