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北宋皇帝徽宗赵佶,皇帝当不好,却是个著名的书画家,被称作“书画皇帝”。他醉心于书法和绘画,并取得了很大成就。他曾花了整整三年时间临摹宫内所藏的17位名家的传世佳作。据说,他还将自己的作品编成《宣和睿览册》,每15幅一册,累有“千册”。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作为北宋、南宋的跨代书画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是中国书画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枝奇葩.笔者不考证研究宋徽宗如何开创了"瘦金体",而是考证研究他所历经的靖康之变前后的"以书画取人",设立"翰林书画院"专司宫廷画,以及北宋、南宋画风的迥然不同,从中可以发现宋徽宗的"瘦金体"所展现的"审美取向"对南宋偏安"临安"以后的南宋画风影响深远.撇开政治的背景,仅仅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宋徽宗赵佶是中国书画史上的奇才之一,他的"瘦金体"传世极少,但是对南宋的书画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位置     
宗徽宗赵佶的文学造诣令人瞠目,他的书法、绘画乃至填词都是名扬天下的,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可谓独步天下,直至今日后人也无法超越,他最适合的位置莫过于一直如此,做一个文学家,他的造诣绝对可以流芳百世。但偏偏他别无选择,按照宗旅的安排去从政去做一个皇帝。  相似文献   

4.
从一个故事讲起: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一位皇帝,他穷奢极侈,荒淫无度,但他却酷爱绘画艺术而且颇有成就。有一次他给宫中画师出一题目让大家作画,题目是:深山藏古寺。  相似文献   

5.
宋徽宗赵佶虽然不是个好皇帝,却是个造诣颇深的画家和书法家。他的绘画、书法别具一格,至今故宫博物院里尚有收藏。宋徽宗在位时,国家曾设立画院,招考画师。宋徽宗常常亲自主持考试,他亲自命题考画师的故事,在画苑文坛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6.
正北宋皇帝宋微宗赵佶喜欢绘画,所以在朝廷考试画家的时候常常以诗句为题,让应考的画家按题作画择优录用。有一次,主考官出了一个命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按这句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陈淳是明代重要的书画家,在融汇书法和绘画上都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他书画出于吴门,而能青出于蓝,顺应自身天性,淡泊自知,将书法与绘画融通,以别具一格的书画面貌为时人所重。本文即是想从书法及绘画相关性的角度,来谈谈其绘画风格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赵佶即是史称的宋徽宗,工于书画诗词,当真是古今罕见的文才皇帝,从他的《听琴图》中,又见他仙风道骨、气宇不凡——可惜在治国上,他是个昏蛋,自己蒙靖康之耻不说,把大好的半壁河山拱手相让。  相似文献   

9.
于萍 《文教资料》2011,(29):10-11
宋徽宗赵佶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建树,但作为艺术家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人们多注重赵佶绘画、书法的艺术成就。但作为一个词人,他的词有着特殊的感人肺腑的力量,尤其是联系他本人的生平遭遇,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真正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北宋皇帝赵佶喜欢绘画,他绘画特别注意构图的立意和意境。所以在朝廷考试画家时常以诗句为题,让应考的画家按题作画,择优录用。  相似文献   

11.
"书画同源"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重要美学命题之一,它的提出不仅给中国绘画创作和书法创作开创了一个"互渗,融合"的审美情境,尤其是为文人画审美趣味的最终形成做出了不可抹杀的理论贡献,而且也为绘画理论和书法理论的整合和创新开拓了新的契机。本文立足传统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理学思想,阐述了作者对"书画同源"理论观察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书画同源"在中国古代书画史中就早已对此有过论述。张彦远就曾提出"书画异名而同体",这一论点在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在中国的绘画史中,绘画用笔具有其特有的章法与技巧。绘画用笔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借鉴了书法"行笔走线"之精髓。写意花鸟画教学在当代的高校教育体系中不断发生着演变与拓展,书法用笔在写意花鸟画教学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皎然在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上,作出过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绘画创作的"造境"说。要求画家既要做到"得意忘象",在绘画创作中表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创造出形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同时又要做到"神遇",即通过对物象的直观体验,达到对观照对象的内在生命与深层意蕴的领悟。他的"感神""合神"论,指出了杰出画家成功的奥秘之一,是能与审美对象的精神相感通,并在运笔用墨上达到神化之境。他还提出了"丹青变化不可寻,翻空作有移人心"即绘画的上乘之作,具有移人的情志的审美作用。在书法创作上,则提出"须臾变态皆自我,象形类物无不可"即在书法创作中,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的主张。  相似文献   

14.
位置     
"无论你做什么事,你的位置决定了你的价值。"这句让我想不起作者姓甚名谁的名言竟然如此清晰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人生在世,面临的选择很多。很多时候,没有最佳的选择,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只有选择对了才能赢得最大的胜利,"尽己才"和"无施展"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宋徽宗赵佶的文学造诣颇深。他的书法、绘画乃至填词的功夫都名扬天下。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可谓独具一格,令人无法超越。  相似文献   

15.
贠征 《文教资料》2015,(2):52-53
自古"书画同源",中国书法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书画在起源、用笔技法方面有所类似,书法中注重"笔宗"意味,给书法绘画用笔以美学品格。中国古代文人画客历来重视传统笔墨的根基,书法用笔的各种美学思想对中国绘画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书法用笔的美学特点对绘画的不断注入,影响到中国画对流动性和哲理性的追求,从而使中国画具有了心灵化、哲理化、诗性化、意境化等非常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之说。中国画和中国书法之所以关系密切,可以追溯到文字的起源上,原始图画就是表意的文字符号,而且绘画和写字的工具都是"文房四宝",一支毛笔用"写"代"画",自然地把书法的"笔墨意趣"和自由的"图画造型"融合,两者相辅相成。在书法教学中,应以生为本,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将笔法与墨法有趣融合。  相似文献   

17.
瘦金体     
正作者像一位引路人,和我们一起行走在历史的长河中;引领读者从瘦金体的字、形、质的韵味解读,到解答人生的真正面目,同时给读者一个人生取舍的思考。———上海市崇明中学李蓓瘦与金,仿佛贫穷与富贵,凑在一起,居然有一种别致的味道和气息。是一个皇帝创造的一种书法体。但凡这种皇上,一定做不好皇上。果然,创造瘦金体的宋徽宗对书法和绘画的偏爱,让他沦为金兵俘虏。但正是心中这些对于书画的热爱,才使他在沦为俘  相似文献   

18.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后来"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但他富贵后却改不了"抠门儿"本色,皇宫里的窗帘是用很便宜的青布制成;衣服也很简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上,不少艺术家书画皆擅,"书中有画,画中有书"成为中国书画艺术特有的现象与传统。尤其是"文人画"崛起以后,书与画的联系更加紧密,"引书入画"使书法成为绘画的重要元素,也成为千余年来中国画审美的主流。与此同时,由于一些书法家长期从事绘画创作的影响,绘画中的某些审美元素和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20.
各个艺术门类均以对天地万物的感识为发端,简单的以"书画同源"来解释中国绘画与书法关系并非唯一方法。书画艺术的形成都与中国汉字的产生、演变息息相关,因此,书画关系谓之"书画同流"更为准确、更有意义;而且,画在先,书为后。二者既"同流",便有相似的表现手法与表意功能,所以,画作中常辅以书法;但二者毕竟各自为类,书早已从画中脱颖而出,在书作中绝无画功参与。此乃书画关系"二而一""一而二"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