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象】教师怕教作文,难得有老师让别人听一听他的作文教学;学生怕写作文,明天有作文课,晚上就翻资料为明天筹备范文……这是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非正常现象。学生作文常常出现“假”——无病呻吟;“空”——一本流水帐;“抄”——改头换面。我们是从事人的教育的,  相似文献   

2.
有次听到两位小学老师在谈话,甲说“×班课堂纪律太差了,真没有办法讲课。”乙说:“对小孩不凶一点,他们是不怕的。”听了这两位老师的对话,觉得小学课堂纪律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教鞭,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对于小学低年级来说,尤其是这样。它虽然简朴,但使用起来并不简单。有位老师是这样使用教鞭的: 在总结小学第二册语文《我们的好老师》这一课时,教者要学生谈谈课文中我们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有的学生说这是一位认真批改作业的老师,有的说这是一位不怕困难的老师,有的说这是一位带病上课的老师……学生回答一句,老师板书一句。学生把课文里那位老师的优点全答出来了,就是无人概括出“我们的老师是位好老师”这个中心意思。听这堂公开课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4.
学会放弃     
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让我回答一个问题:“皮球掉进洞,你该怎么办?”我不假思索地说:“这还不容易,往洞里灌水,皮球不就浮上来了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讲了。”朋友听了哈哈大笑:“单向思维!这是我们处理问题的一个误区。”接着,他开始复述国外一位教师的讲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十年前,一堂小学语文课上,有位教师教学生识字,在指导学生如何记住“鸟”的字形时,这位教师说:鸟经常停憩在树上,所以“鸟”字的左下角的“一”代表树枝。当时,有的教师惊讶不已,在心里直呼:这是教学错误!不久,在一次中师教研会上,有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也讲到识字教学要尽可能形象,使学生能很快记准字形。他举了个例子,如“婆”字,因为“婆婆”都是女性,所以“婆”字与“女”有关。为什么“婆”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波”字呢?因为,老婆婆额头上的皱纹与水波很相似。听了这一条解释,我们都觉得很形象,但又觉得纳闷:“婆”…  相似文献   

6.
学会放弃     
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让我回答一个问题:“皮球掉进洞,你该怎么办?”我不假思索地说:“这还不容易,往洞里灌水,皮球不就浮上来了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讲了。”朋友听了哈哈大笑:“单向思维!这是我们处理问题的一个误区。”接着,他开始复述国外一位教师的讲课——  相似文献   

7.
于洪光 《课外阅读》2011,(2):114-114
9月17至19日我有幸在日照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小学名师优质课堂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听了三节特级教师的课和他们的报告,确实令我们眼界大开。也带给自己很多的思考与启发。老师们的教育语言幽默、风趣自然。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听一堂好课是一种享受”。名师身上似乎有股魔力,能调动起全体学生的活力。他们通过随意的交谈让孩子在无意识中打开话匣子,拭去师生初次相见的陌生、恐惧感,让孩子感到老师是一位极为亲切、容易靠近之人。  相似文献   

8.
刘诚  张川 《四川教育》2005,(5):24-24
“奖牌给哪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我们有幸听了两位教师上同一节课。  相似文献   

9.
熊万红 《师道》2003,(1):49
那是1974年9月,我刚升入小学五年级。开学时,我们班换了一位男班主任———伍老师。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我们所有的任课教师都是女性,第一次有男老师给我们上课,我的心既有些紧张,又有些莫名的冲动。伍老师站上讲台,环顾教室之后,用他那富有磁性的浑厚男中音说:“同学们,努力用功啊,今后我们将一起学习。”听到这句话,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震。因为以前,老师新学期的开场白,大多是“这学期我担任你们的班主任”、“这学期我带你们××课”之类,总是强调“我”和“你们”,让人听了无形中有一种距离和隔膜。可“努力用功啊…  相似文献   

10.
我们去听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讲课。课堂上这位教师让同学做练习,将“把字句”改成“被字句”。教师出示一个句子“我把米饭炒糊了”。然后点名让一位小同学站起来将其转换成“被字句”。  相似文献   

11.
部编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55页例2是:一本《我们爱科学》有98页。冬冬第一天看了35页,第二天看了38页,剩下的第三天看完。第三天看了多少页?(下文简称“例2”)一位老师在教学这题时,问学生:“这题的条件是什么?”学生答:“这题的条件是:一本《我们爱科学》有98页。冬冬第一天看了35页,第二天看了38页。”老师给予了肯定。这位老师在分析这题时讲:“《我们爱科学》这本书有98页,去掉第一天和第二天看的页数,剩下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们去听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讲课。课堂上这位教师让同学做练习,将“把字句”改成“被字句”。教师出示一个句子“我把米饭炒糊了”。然后点名让一位小同学站起来将其转换成“被字句”。  相似文献   

13.
早就听同行们说,前门小学是记者“捞”新闻的好去处。果然,刚进校门,我便被一块大大的黑板所吸引,上面的8个大字赫然在目:今天是自我管理日“升旗仪式现在开始,出旗!”“今天由我们三(1)中队负责升旗工作……”台上,一位漂亮的小姑娘手持话筒,落落大方地主持...  相似文献   

14.
闻达 《上海教育》2002,(5):57-57
那几天,去一所小学听了一节公开课。课后,笔者听见这个班的两位同学在议论:“老师今天怎么没有叫我们回答问题,昨天她还说要我们准备好这两个问题怎么回答的。”“是啊,别的准备好的同学都被叫到了,就我们倒霉,白准备了。”凭心而论,上公开课的这位老师经过精心备课、试讲,这堂课应该说是取得了成功。可两位同学的话语让我想开去了:那就是这位老师缺少的是一种教育的诚信意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15.
我们到上海参观学习,听了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顾家漳老师一堂一年级的听说训练课,耳目为之一新。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使我们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这堂听说训练课,教材是教师自己编写的,教学要求明确,尽管训练形式多样,但都围绕“和”、“有……有……还有……”、“给”  相似文献   

16.
听了两位教师执教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无独有偶,讨论的主要问题都是:为什么老师的外号叫“徐老虎”?我对老师的感情怎样?我从老师处有何受益?最后两位老师总结时都说:“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了解了我的国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最主要的是我们学习了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听后,我有两事不明。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我参加了一次“送课下乡活动”,送课的几位老师都是获得过“吉林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和“百优”称号的老师,而送课的地点是蛟河市白石山镇中心校。送课的老师没有带任何笔记本等多媒体设备:一本书、一支笔,纯讲课去了,不摆花架子、不作秀。这次送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一位18年没有走出大山的老教师,听了这堂课后,很感慨,说:这样的课真实在,我们也能学。  相似文献   

18.
先听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位老太婆拿一本小学生的作文簿让大作家巴尔扎克预测这位小学生的将来,巴尔扎克认真地看了一看,说“:这个孩子将来不会有多大出息,单凭字迹上来看,他的反应非常迟钝。”然而,当老太婆告诉巴尔扎克这就是他本人小学五年级时的作业本时,这位伟大的作家羞愧地低下了头。巴尔扎克犯了一个大错误!他错就错在单凭一个小孩写作文的字迹和当时的作文水平来对孩子的前途妄加推断。我们知道,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更何况是一位正在上小学的学生呢?小学生年龄尚小,正处在发育、成长时期,也许他目前思…  相似文献   

19.
先听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位老太婆拿一本小学生的作文簿让大作家巴尔扎克预测这位小学生的将来,巴尔扎克认真地看了一看,说:“这个孩子将来不会有多大出息,单凭字迹上来看,他的反应非常迟钝。”然而,当老太婆告诉巴尔扎克这就是他本人小学五年级时的作业本时,这位伟大的作家羞愧地低下了头。巴尔扎克犯了一个大错误!他错误就错在单凭一个小孩写作文的字迹和当时的作文水平来对孩子的前途妄加推断。我们知道,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更何况是一位正上小学的学生呢?小学生(包括中学生)年龄尚小,正处在发育、成长时期,…  相似文献   

20.
毕庆富 《教育艺术》2005,(12):54-55
这里不美其名日:“教育后进生”,而实说:“教育差生”。这实在是因为这更符合这类学生在我们一般教师心中的真实印象。的确,无论我们怎样“偷换概念”,以诸如“后进生”这样的新名词来麻醉自己,也无论我们怎样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苦苦地“摸爬滚打”,“上下求索”,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差生教育依然是我们难以解开的死结,难以逃出的罗网……直到听了江苏大学一位实习老师的课,我方醍醐灌顶,有大彻大悟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