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船山(夫之)美学是中国美学史上的重镇,但是学界对船山美学与文艺思想展开研究却是十分晚近的事。从晚清时的零星评价到本世纪初大量论著涌现,船山美学思想研究走过了一条由零散到系统、由诗论到艺术哲学到美学、由传统研究到多种方法论并存的道路。船山"集大哲学家与大文论家于一身",启迪着一位位试图走近他的研究者;而船山所处"坐集千古之智"的时代机遇、其鲜明的问题意识,以及其遍注群经的著述形式,使得研读他的哲学与文论成为后人走进中国思想和学术的方便之门。因之可以预见,船山美学研究仍将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船山诗学,与中国古典文论一同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即语义的含糊性.通过辨析<姜斋诗话>中船山先生正横渠之学、斥佛老申韩的具体情况,得出对船山诗学的定义,即纯正的正统思想,而又直面现实正析善恶的伦理诗学.由船山的诗学观得出一些启示,即中国传统思想突破之难和中国诗学的实践理性之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3.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美学思想,它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意识形态有着紧密联系,是"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的哲学观念在生活环境创造上的体现.这个美学思想应和了古代文人的审美心理,为其流传千年影响深远奠定了文化上的基础.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基本美学思想与其他门类艺术的美学思想有共同之处,又因园林集空间与时间艺术为一体而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虽然<红楼梦评论>浸染了过多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哲学色彩,主观唯心思想浓厚,但却是中国第一篇用西方哲学和美学思想深刻分析本国作品的批评著作,它为中国古代文论向现代文论的转型做出了贡献,其理论构思和框架是全新的,反映了中国古典文论向现代文论的转变,代表着当时中国文论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天人合一"在我国哲学领域一直是探讨之根本性命题,由这一思想发源而来的"天人合一"哲学思维模式不仅在哲学上占有重要作用,且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艺术精神具有若干通性。儒、道两家乐论美学思想里不乏"天人合一"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成为主客体音乐审美品评之间的一种主导境界,更传达出本体存在的人生境界和一种行而上之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它虽不如西方美学那样系统化、专门化,但从先秦诸子百家的哲学著作,以及后来各个时期的哲学、文论、画论、乐论、曲论等中散见的大量美学精华来看,某些方面并不亚于西方美学,并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本文仅就清代画家石涛的画论中的美学思想,管窥蠡测,粗浅论之,恭请识者哂正。  相似文献   

7.
《体育之研究》是构成青年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核心篇章和形成标志,是中国近现代体育史料中的经典文论。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德国泡尔生的"意志主义"和辩证法的运用构成了《体育之研究》的哲学基础。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自觉不可;体育运动之根本,"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运动之方法,应多少兼顾,少者不必不善;体育科学之研究,力图发展理论,争取解决问题等观点,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体育之研究》所蕴含的精深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体育之研究》是构成青年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核心篇章和形成标志,是中国近现代体育史料中的经典文论。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德国泡尔生的"意志主义"和辩证法的运用构成了《体育之研究》的哲学基础。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自觉不可;体育运动之根本,"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运动之方法,应多少兼顾,少者不必不善;体育科学之研究,力图发展理论,争取解决问题等观点,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体育之研究》所蕴含的精深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船山研究》是本刊长期设立的以研究船山思想为主、进而弘扬和光大中华文化的特色栏目, 其宗旨在于全面、深入地研究船山思想, 发掘船山思想的深层价值内核, 以推动中华传统学术文化的研究与发展, 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提供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船山学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精神自许, “坐集千古之智”并作新的超越与发展, 体现了中华民族“旧邦新命”和“继往开来”的文化品质, 贡献给了中国与世界许多精湛而隽永的人文智慧, 至今仍激励着人们去探索它那深不可测的精神学术底蕴。船山学是湖湘学术和文化的集中代表, 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令人“仰之弥高”的璀灿星座, 是世界哲学文化史上一口如同尼采所说的源泉不断的“文化深井”。在新的由“拔根”走向文化“扎根”的世纪, 如何深度地发掘船山学的精深富藏, 开拓船山学的新的学术领域和精神空间, 是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本刊组织的这一组笔谈, 纵论横议, 点面结合, 从“旧学商量加邃密, 新知培养转深沉”的角度和层面论述了船山学的开新问题。我们衷心地希望一切关心中华学术文化和致力于中华学术文化伟大复兴的人们, 都能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深入系统地研究船山思想学术, 以期将船山学推向更  相似文献   

10.
"和集"一词原由古印度众贤论师提出,其为熊十力所吸收和改造后就被用作重要的哲学术语来阐述其思想,他由"‘小一’和集"而推说"人类和集",从宇宙论过渡到政治哲学,设想了一种建立共同体的方式。"个体"与"均平原则"是探究其"人类和集"思想的两大线索,但他对"个体"有"小体"与"大体"两重界定并且更推崇后者,所以其之"人类和集"思想归极于人人皆成士君子,共往天下为公之道而立均平大公之制,直臻群龙无首太平之世。由此,熊十力的"人类和集"思想就与其内圣外王说相连通,构成了"内圣"与"外王"之间的中介环节,构成了"内圣"向"外王"发展的新进路;然而此中实已暗含着道德与政治的合、分二义,不可不辨。  相似文献   

11.
船山的社会批判思想以对意识形态化的宋明道学流派批判为基础,重点对君主"疑、私天下"的封建集权主义,腐化误国的"墨吏猾胥",逾"矩之道"的消费观念等展开了严肃的批判.船山社会批判思想坚守唯物主义立场,寓批判于典籍诠释之中,采取借古讽今的批判技巧,笼罩着浓郁的伦理道德倾向.可以说,船山的社会批判思想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作了一次全面的清算和总结,无疑重光了中国哲学的批判精神,为后来的中国民主启蒙思潮勃兴做了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2.
美学与哲学有着不解之源,众多哲学家都会在自己哲学思想基石上建立自己的美学框架。那么,文学家的美学思想势必以哲学思想为渊源,从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王尔德的美学思想也有其哲学根基,虽然其基础由杂家的哲学碎石所堆砌而成。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是西方文论蓬勃发展的时代,多元文论的碰撞、交融、转型等成为西方文论的发展趋势。本文梳理了2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脉络,主要从社会发展与社会变革、哲学与美学思潮、语言学与语言哲学几个方面探究其对文论变革的影响,以期在当下中国文论话语转型的语境下,借鉴西方文论变革中富有意义的成分来发展本土文论,丰富我国文论建设。  相似文献   

14.
《船山研究》是本刊长期设立的以研究船山思想为主、进而弘扬和光大中华文化的特色栏目,其宗旨在于全面、深入地研究船山思想,发掘船山思想的深层价值内核,以推动中华传统学术文化的研究与发展,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提供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船山学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精神自许,“坐集千古之智”并作新的超越与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旧邦新命”和“继往开来”的文化品质,贡献给了中国与世界许多精湛而隽永的人文智慧,至今仍激励着人们去探索它那深不可测的精神学术底蕴。船山学是湖湘学术和文化的集中代表,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令人“仰之弥高”的璀灿星座,是世界哲学文化史上一口如同尼采所说的源泉不断的“文化深井”。在新的由“拔根”走向文化“扎根”的世纪,如何深度地发掘船山学的精深富藏,开拓船山学的新的学术领域和精神空间,是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本刊组织的这一组笔谈,纵论横议,点面结合,从“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的角度和层面论述了船山学的开新问题。我们衷心地希望一切关心中华学术文化和致力于中华学术文化伟大复兴的人们,都能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入系统地研究船山思想学术,以期将船山学推向更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境界!  相似文献   

15.
生殖崇拜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存在的原始文化现象,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这一文化构成了许多重要文化现象与思想理论的深层基础.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思想观念的两大源头--儒、道思想,其渊源,就是出于中国原始生殖崇拜文化.其中作为道家文化的创始人--老子,其"道"的哲学、美学思想的底蕴,是原始女性生殖崇拜文化.  相似文献   

16.
经过近一百多年来前人对船山思想的发掘与宣传,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前后几代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船山思想的发掘与研究,船山哲学思想的宏富内容已越来越为学术界所了解:船山哲学无论在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方面,都达到了当时中国甚至世界的最高水平.以船山思想为主要标志的湖湘文化,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先进的文化,为培育湖南几代风云人物、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宋明理学美学断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明理学美学同儒家美学、道家美学、释家美学一样,都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明理学是集儒、道、释三家文化哲学之大成的文化哲学,它同儒家、道家、释家一样,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美学思想.宋明理学作为一种特定时代的产物,其社会思潮、理论形态和思维模式,都有极鲜明的特点,其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文艺现象与审美现象的探讨与解释,必然包含着某种审美观点与审美思想.一些理学家对文学艺术采取了排斥、否定的态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理学美学的某些内容.  相似文献   

18.
"际"是王船山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在船山那里,际首先包含了分际、相际与交际三重意蕴.际之三重意蕴与海德格尔对德文词Innigkeit的沉思颇多相通之处.际进一步展开为天人之际.从天人之际这一最源始的经验现象出发,船山哲学系统地探讨了何为天,何为人,何为际.船山的幽明之论、气化说、性命之学,以及船山关于情、诗、语言的思考无不奠基于际之视域.在此意义上,际构成了船山哲学的一以贯之之道.  相似文献   

19.
印度佛教,自汉代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与中国传统文化斗争、渗透、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铸造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起着或正面的渗透融汇或反面的刺激作用。因而任继愈指出:研究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不研究佛教,是不堪设想的(见严北溟著《中国佛教哲学简史》“序”)。佛学作为一份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今天加以研究和批判吸收的是其“心性之学”(这也是其落后思想的核心所在)、“因明学”(逻辑学)和辉煌灿烂的佛教艺术。近年来对佛家美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势头,有的从佛教哲学同佛教艺术的相互关系着眼研究佛家的美学思想,如严北溟《论佛教的美学思想》(见《中国佛学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相似文献   

20.
分析儒、道两家对"道"的理解和追求不仅是在分析其哲学、政治思想,更是在分析其美学思想,因为对于一种成熟、有影响的文化思想来说,其蕴涵的道论、人论、美论、文艺论等等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更何况我国古代的"道"论本来就具有深刻的美学意韵.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 "道"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甚至可以把它上升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范畴之列.而厘清儒道两家"道"范畴涵指的殊异与审美特征,对于深入领会、确切把握中国美学之精髓及其它相关范畴,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