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词是回鹘文献语言中最重要的一个词类,是回鹘文献语言词法的核心。回鹘文献语言的动词根据语法形式和语法功能特点,可以分为人称形式和非人称形式两大部分。人称形式包括式、时、人称等语法范畴;非人称形式是指本身不具有人称变化的动词形式,它包括动名词、形动词和副动词等,动词的非人称形式和副动词等,动词的非人称形式可以有语态、否定、疑问等形式变,内容相当复杂。1.回鹘文献语言动词的语态回鹘文献语言动词的语态有5种,即基本态、被动态、反身态、使动态和交互集合态。(1)基本态。回鹘文献语言动词的基本态为零形式,即…  相似文献   

2.
回鹘文文献语言动词的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一)李经纬表示动作(行为、状态、变化、心理活动)的一类词叫动词。动词是回鹘文文献语言的词类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一类词。动词具有语态、式、时、人称等语法范畴,这些语法范畴通过综合或分析形式来表示。一、动词的词态动词...  相似文献   

3.
乌古斯与回鹘均是古代操用突厥语族语言的著名群体。其活动历史不仅与中亚史、突厥史及其他古代突厥语部落史、部落联合体史息息相关,而且与现代诸多突厥语民族史紧密相连。但在突厥语民族史的研究中,由于存在着将部落与部落联合体不加区别、部族与部落联合体相混淆和滥用“民族”概念的三种错误倾向,使得在以往的研究中,常常将乌古斯与回鹘这两概念互相纠缠在一起,复杂难辨,因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乌古斯与回纥(鹘)的关系问题,首先应从乌古斯与回纥(鹘)各自的形成、发展历史入手。  相似文献   

4.
此文为作者在《哈萨克古代文献研究》(一)、(二)之后,撰写的第三篇关于哈萨克古代文献研究的论文。介绍了大概在今哈萨克斯坦七河地区一带,于14—15世纪左右成书的史诗《乌古斯可汗传说》。  相似文献   

5.
公元九至十三世纪,西迁中亚的乌古斯/回鹘人与中亚土著东伊朗人发生了长久而普遍的民族融合。乌古斯/回鹘人在政治、军事、宗教、经济方面的统治地位,规定着融合的方向朝乌古斯/回鹘人一方倾侧;而东伊朗人文化及语言的优势地位,又在很长时间内规定着两个亲族的文化和语言朝东伊朗人一方倾侧。这种民族融合的二重化现象(或中途现象)就是中亚史上所谓的“回回现象。它的归途有二;其一,随蒙古西征军东来,在中国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其二,没有东来者,在中亚地区全面地乌古斯/回鹘化。  相似文献   

6.
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和裕固族的共同祖先,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民族,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研究回鹘的历史和文化多是根据汉文文献。《纪闻花絮》产生于11世纪中期,成于伽色尼王朝的一位名叫迦尔迪齐的年轻人之手,堪称历史学、地理学和民族学多种资料的汇集。该书对九姓乌古斯,即回鹘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不仅可与中国史书或回鹘文献的相关记载相印证,而且有很多记载不见于汉文史籍,弥足珍贵。从《纪闻花絮》可以看出九姓乌古斯之民居、服饰颇有个性,跟吐鲁番地区气候条件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为今后回鹘历史和文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喀喇汗王朝的突厥语居民及其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喇汗王朝是我国维吾尔族先民在新疆南部和中亚一带建立的政权。其境内操突厥语言的居民主要有:九姓乌古斯(回鹘)、葛逻禄、样磨、突骑施等。喀喇汗王朝时期的文学语言——哈喀尼亚语是在九姓乌古斯(回鹘)、葛逻禄、样磨、突骑施等部落中逐渐形成的。哈喀尼亚语与现代维吾尔语具有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史诗《乌古斯传》是以乌古斯部的起源神话为基础,又从古代突厥诸部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广泛吸取精华而逐渐发展成的。神话为这部史诗提供了素材,也给了史诗夺目的光彩。在古代突厥神话的丰厚土壤上长成的英雄史诗《乌古斯传》向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神话主题和线索,可以同包括哈萨克在内的突厥语民族神话、传说材料互为佐证,对包括哈萨克在内的突厥语各民族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由于它的内容涉及同哈萨克族源相关的某些古代部落,所以可以为哈萨克神话、传说提供许多弥足珍贵的参证材料。  相似文献   

9.
回鹘文文献语言动词的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二)李经纬二、动词的式动词为反映说话人的态度而发生的语法形式变化,称之为动词的“式”,回鹘文文献语言动词的“式”有以下几种:(一)否定式动词词干之后加附加成分—ma-/-ma-构成否定式。例如:uorqopsl...  相似文献   

10.
回鹘文《金光明经》是一部译自汉文的佛教著作。它与回鹘文《弥勒会见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并称三大回鹘文佛教译著,对我们研究古代维吾尔族的语言、文字、宗教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该文是回鹘文《金光明经》第四卷第六品的拉丁字母转写、汉译文和注释。  相似文献   

11.
古代西域长时间信仰萨满教,萨满教文化内容大量反映在民间文学中,而萨满教观念是萨满教文化的基础,本文分析了维吾尔英雄史诗《乌古斯传》中所体现的萨满教观念。  相似文献   

12.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是一部长达二十七幕的大型佛教剧本。它不仅对古代维吾尔语言、文学、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献在我国民族文化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根据《弥勒会见记》语言特征来论述《弥勒会见记》是与多数回鹘佛教文献一样属于y-方言,即具有属于y-方言文献的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古代西域长时间信仰萨满教,萨满教文化内容大量反映在民间文学中,而萨满教神话是萨满教文化中一个重要部分。雏吾尔英雄史诗《乌古斯传》中蕴含着萨满教神话,如:关于“狼族”、“狼生”“狼祖”的神话反映了狼图腾文化;关于“树生”神话,大树也是古代雏吾尔先民崇拜的对象,并视为白己的始祖神加以膜拜;还有关于乌古斯的奇异诞生神话。  相似文献   

14.
《乌古斯传》是维吾尔族与突厥语诸民族著名的英雄史诗,也是古代维吾尔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该史诗进行解读,分别从史诗的叙述视角、矛盾叙事中揭示女神背后隐含的男权观念。  相似文献   

15.
论回鹘文献语言的内部差异邓浩杨富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敦煌、吐鲁番、库车、哈密等地相继出土了为数相当可观的古代回鹘文文献,为我们研究与认识死亡已久的古代回鹘语文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由于回鹘文使用的时间跨度大、分布地域广,因而,回鹘文献语言的内...  相似文献   

16.
杨富学著《回鹘文献与回鹘文化》已于2 0 0 3年9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前面由兰州大学郑炳林先生撰写《〈敦煌学博士文库〉缘起》,耿世民、齐陈骏先生分别为之作序。该书分绪论、上篇(回鹘文献———回鹘文化的基本载体)、中篇(回鹘文化研究)、下篇(回鹘与周边民族的文化交流)等4部分,书后还有附录———(回鹘文《折叱王的故事》译释)、附录2 (回鹘文《杂病医疗百方》译释)等。作为该书正文,上篇概述了回鹘语文献的发现、收藏与研究、刊布状况;中篇是全文的核心,重点研究了回鹘语文、宗教、文学和科学技术4个方面的内容;下篇论述了回鹘文…  相似文献   

17.
7~13世纪古代维吾尔人民及中亚各民族曾经相继使用过突厥如尼文、回鹘文,并用这些文字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记载并保存了大量有关社会、历史、佛教、经济等方面的文献。笔者在历史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对突厥碑铭文献《阙特勤碑》、回鹘文佛教文献《弥勒会见记》及另一部回鹘文文学名著《福乐智慧》的名词格位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8.
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译自汉文本《慈悲道场忏法》,译名为kanti qlγuluq nom bitig。该文献是现存回鹘文献中篇幅较大、内容丰富、语言特色鲜明的一部佛教文献。本文从文献简介、文献研究概况、文献价值及研究意义等几个方面对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文献本身及其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求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喀喇汗王朝境内的回鹘人于公元10世纪接受了伊斯兰教以后,曾在阿拉伯字母的基础上创制了一套书写回鹘语言的文字,被称为“哈卡尼亚文”,《福乐智慧》就是用这种文字创作的。论文在对其语音描写的基础上,重点与古代突厥碑铭文献和回鹘文文献进行对比,归纳总结了《福乐智慧》语音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突厥语文献、波斯语文献及汉语文献相关记载的梳理、辨析、比较和相互印证,首次对乌古斯部族诸部落的得名原因、分布区域、活动迁徙情况及其与现代各有关突厥语民族的承继关系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此外,已往的学者,几乎一致认为回鹘诸可汗名号前所加的Kyn(汉文史籍中作“军”、“坤”或“君”)和Aj(汉文史籍中作“爱”或“蔼”)等词为其自然崇拜的标志。本文则认为Kyn和Aj的使用和自然崇拜全然无关,而是专用以标示其所属支系的(亦可理解为祖先崇拜的标志)。本文的研讨,对于促进突厥史、回鹘史及现代诸多突厥语民族史研究的深入开展都将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